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独家解析医联升级使命与组织架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4月23日,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医联”发布内部信,宣布使命升级与组织架构升级,而二者均指向医联的未来发展战略——严肃医疗。

实际上,这并非医联第一次打上严肃医疗的标签。自2018年成立感染科并成功治愈首例丙肝患者以来,医联因一直以聚焦慢病管理而在互联网医疗赛道中别具一格,其学术活动曝光率也远远大于资本动作,给不少业内人士留下低调而专业的印象。

最近一年,随着疫情推高投资者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不少平台都打出慢病管理的旗号,而此前已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医联,此时升级公司使命与组织架构,又透露出哪些战略信号?

健康的身心高于一切

根据医联内部信,公司使命从此前的“用科技让慢病患者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升级为“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公司价值观为“创新、科学、纯粹、担当,健康的身心高于一切”。 

新的使命折射着医联CEO王仕锐对医疗本质的思考。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王仕锐透露出自己的答案:医疗的本质是延长人类健康寿命。 

这样的思考与王仕锐的经历背景密切相关。 

与行业中一些出身互联网或投资等领域的掌舵者不同,王仕锐从上大学起的每一步都和医疗密切相关。他既拥有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本硕博连读八年、去哈佛大学做研究学者的专业深耕,又在临床时看到过因无法挽救病人生命而直面病人家属的痛苦。

“寿命的长度是可以量化的,”王仕锐在当时的采访中说,“因此,当我们在研究每一个疾病的过程中,是能够看到这个疾病对人类寿命的影响程度。”

一个多月前,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明确提出,将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据王仕锐身边的人透露,“老板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非常兴奋,虽然管理层早就有过这方面的讨论,但看到我们心中所想的和政策的方向是一致的,确实很激动。” 

坐冷板凳的思考与工作

从政策到环境,行业利好还在不断释放。 

一方面,在刚刚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分论坛“未来医疗新生态”上,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明确表示,目前从政策层面首先是鼓励支持“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同时要做好规范。 

毛群安还提到,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希望能发挥好“互联网+”的功能,使慢病管理等有更好的模式。 

另一方面,慢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不容忽视对象,互联网慢病管理潜力巨大。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导致城市居民死亡的疾病中,排名前三的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均属于慢病行列,且三者的构成占比均超20%。

同时,传统慢病管理具有难持续、难预防以及专业性差等痛点。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通过提供线上复诊随诊、送药上门、指标监测、用药指导、不良反应干预、医保支付、健康科普等服务,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慢病管理中存在的患者缺乏专业指导、不便捷、依从性差等痛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提供慢病管理服务将成为中国医疗市场中极具潜力的商业机会。有机构统计显示,2025年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2357亿元,渗透率将增长至37%。 

而与互联网对其他行业重塑不同的是,互联网慢病管理的核心不仅仅是流量的竞争,而是医疗资源的竞争。这些取决于平台学科建设的能力、自身拥有医疗资源的质量,以及医疗资源整合调度的能力。具备以上能力的互联网慢病平台将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建立起竞争壁垒和护城河。 

正如王仕锐此前在亚布力青年论坛上所说,医联在三四年前就有了要坐“冷板凳”的思考,也坚决地做了一些“冷板凳”的工作。 

公开报道显示,医联目前已覆盖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肾病、感染、妇科、精神心理等多个病种学科领域,并启动了包括肾病、肿瘤、糖尿病在内的多个互联网慢病管理专家共识项目。去年,其慢病管理体系及科研数据体系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做疾病全周期管理,为患者结果负责

如果说“让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是王仕锐和医联仰望星空的愿景,那么此次内部信中宣布的组织架构升级则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王仕锐在内部信中强调,医联将更加坚定严肃医疗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完整闭环,做疾病的全周期管理,为患者结果负责。

内部信显示,两员大将加入医联高层管理团队:新任CFO孙锐曾在依图科技、百胜中国担任首席财务官,在CVC Capital Partners担任高级董事总经理,并在戴姆勒奔驰、达能等跨国公司工作多年;新任CSO穆亦飞曾在腾讯集团任职十年,曾担任腾讯集团投资并购部执行董事、腾讯云副总裁等高级管理职务。 

此外,医联将其慢病管理中心升级为学科部,分设科室一部、科室二部和科室三部,三位部门负责人均向王仕锐汇报。 

据透露,此次被任命分管三个学科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分别为刘春梅、苏杨和陈俊生。刘春梅曾牵头医联的慢性肾病管理中心、众爱成城艾滋防控行,以及肿瘤患者院外互联网随访管理等项目,而苏杨与陈俊生也分别牵头过互联网医院“婴幼儿行为神经发育专业”合作项目和互联网医院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等项目。 

不难看出,上述3位负责人均在医联内部负责过不同科室和病种的慢病管理业务,具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和经验。 

此外,原经纪人团队、医助健管师团队、客服团队并入学科部,与各科室打通原来的“部门墙”,将让团队间的协作更加顺畅、高效,共同孵化更多单病种的全病程管理。

从此前广泛意义上的慢病管理,到如今按照各个病种进行全病程管理,医联持续不断地以学科建设为驱动,同时在云检验、云影像、云药房、云营养、云医保、云护理等平台云化能力不断完善,以及医助、健管师等多岗联动的精细化运营加持下,在赋能医生、服务患者的道路上已显现出行业优势和竞争壁垒的趋势。

正如王仕锐在内部信中所说,今天,互联网医疗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就医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医生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工作,患者可以更便捷地就医,在医助和健管师的协助下提高依从性,从而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这些都离不开持续提升的科技和服务能力,也需要不断迭代进化、驭变求新的组织。

当互联网医疗驶入快车道,政策持续加持,先进技术支撑,医联用一次果断的内部升级告诉外界:对于严肃医疗的战略方向,医联将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