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创新周】“2019南京创新周”创业者说—— 舒义:做一个让孩子骄傲的父亲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来南京之前,43岁的湖北人舒义已经在上海定居18年。总裁、研究员、产业教授,是他身上的耀眼标签。如今,为了创新创业梦想,他卖掉上海一处房产做本钱,“抛家弃子”只身来宁。在他公司办公室一角里,放着一颗实打实的真家伙——“天宫二号”用来给宇航员拍照的伴随卫星。结束太空一年多飞行后,这颗四四方方的小卫星完成使命被回收,被搬到这里临时落脚。这可是他的心头宝。

2018年3月,身为国内卫星设计龙头企业执行总裁的他,来到南京高校寻找卫星应用技术科研资源。恰逢南京市力推“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他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邱仲锋教授人才团队一拍即可,在建邺区政府支持下,三方入股,组建起南京信大卫星应用研究院。同年8月,研究院完成工商注册当天,1000万资金已经到账——这里面有舒义卖房凑的200万元,邱仲锋教授抵押自家住房凑来的200万元。

按南京政府引导的那样,科研人才团队拿“真金白银”持大股,“伟大事业”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干起来。“研究院能做什么?卫星应用。我们要让卫星成为普通商品,让卫星应用触手可及。”舒义说,以往卫星发射,用来做科研的多,商业化应用场景少。令人扼腕的一个例子是:国内曾有科研团队耗资8000万元发射一颗光学卫星,由于“市场需求端不明确”,仅仅发了几篇论文,拿到一个地方科技进步奖,造成资金和资源的白白浪费。

舒义和团队要做的,就是激活高校院所、科研团队手中沉睡的技术成果,使其落地转化,孵化出产业化公司,做成实实在在的产品。研究院定位明确:聚焦卫星应用高科技产业,瞄准精准农业、智慧城市、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领域进行市场转化,打造卫星应用生态产业链。目前研究院发展势头正猛:已孵化8个创业公司,一家公司已获国家气象局批准,筹备发射12颗-18颗气象小卫星,将用于台风、强降雨精准预测,填补国际空白;另外一项可用于农作物监测的遥感卫星技术,前几天被某财产保险公司相中,目前已签订千万元合作大单……

“创业,就是要干让自己骄傲的事情,做一个让孩子骄傲的父亲。”舒义说,他有两个儿子,他就是孩子的榜样。

后记:为创业,他们负重前行

创新,正在改变六朝古都的气质。

近两年来,作为对传统科技体制的重要变革,南京已成立239家“以成果转化为使命”的新型研发机构。按每家机构50名研发人员计算,这批新聚集起来的从事应用创新的人才总数已超万名。2018年,南京科创型企业新增2.4万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净增1282家,独角兽企业总数量达11家,位居全国第五。加上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这是一支数十万计的双创大军。

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创业创新者齐聚这座城市。是什么支撑他们勇往直前?为人父者为何选择负重前行?为个人计,为家庭计,也为爱人和孩子计,背后也是城市未来和国家前途。

父亲节,致敬每位为人父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