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0
回复@晨光鹭: 您说的对。华东转型时候其实已经很晚了,当时很多药企都已经开始转型很多年了。但事实也证明自己转型创新成功的难度很大。综合考虑选择直接BD。世界药企百年发展史里那些国际化巨头也都是BD慢慢做大的。至于华东靠BD最后能不能成功,目前无法下定论。但国内自己研发创新转型的,大多数都失败了。//@晨光鹭:回复@BeautifulOnes:按照我们IT和电子领域的说法,华东医药的用户需求把握和需求调研能力非常强,产品整合和系统工程能力很强,前沿的研发能力起步慢,相对比较弱!
引用:
2024-06-05 22:22
国内的药企绝大多数都是仿制药起家,以创新为主的药企为数不多,目前看来市场普遍给到传统仿制药企的估值一般在20PE左右,不少还给到了十来倍的PE。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尤其是集采,药企们的业绩似乎也有所印证,华东、丽珠、复星们大抵如此吧。
而对于头部创新药企...

全部讨论

06-09 17:41

我有个不专业的观点:其实站在患者的角度,除了绝症,其实很多病不一定要追求创新药,适合才是王者,药是三分毒,有些患者并不需要药效特别猛的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身体条件,病情情况、支付能力、医保和医院配药等综合情况。从投资角度,创新药的作用是在排除同类品的竞争对手,而不是患者一定需要创新药,华东医药在把握用户需求方面确实牛逼,竟然能挖掘出吲哚布洛芬这款三十年前的老药,并把它做成15+亿的大单品(19年才1亿,23年就超过15亿),而且是多年来是国内唯一的产品,连原厂也没有在中国上市,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也是类似情况,去年也超过20亿,十年前专利过期的老药,原厂武田制药都没有进入中国,华东医药识别出这款药的潜力,作为首仿药,开拓国内这款药市场,去年也超过12亿销售额,目前上市的也只有两家,莫克它司去年竟然做到和原厂仅仅相差1%的市场占有率,销售超过24亿。创新那么多,能做到10亿元销售额的不多,我查了一下去年国产创新药超过10亿元的只有16款。华东医药的悲剧也在于一旦竞争对手发现其成为大单品后,也纷纷推出仿制药,导致后面几年就纳入集采了(集采前能赚三五年首仿的大钱也不错,相比于创新药失败研发和市场做不起来的风险,这个算不错的生意模式),后面随之华东BD和自研的新药上市后,做成大单品之后,就不存在这种情况,至少在专利期之内没有同品仿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