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全网最全独家深度解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9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深度解析(全网最全独家)

开篇明义:合成生物学未来是超万亿市场,是未来的天工开物,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几乎市场上所有东西的30%的原材料都可以实现合成,可想而知替代空间有多大,涉及的行业方方面面,是可以超越锂电池产业链的大动作。

下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市场空间

2)上游产业链(底盘细胞、淀粉等原料、基因合成测序编辑等相关公司的技术水平)

3)中游产业链(化工领域、食品领域、医药领域、化妆品领域、生物能源五大领域超50+公司研发进展及产能)

4)各科研院所合成生物学相关的主要研究人员

5)相关专利

6)相关政策

最精准简单的解释:

合成生物学就是运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实现生产产品产业化。主要包含菌种改造 (基于酶催化+底盘细胞+代谢路径的认知,不断进行DBTL循环优化获得)、代谢调控 、分离纯化 、聚合工艺 、应用开发(发酵工艺放大是产业化必经过程)五个重要环节,其以合成生物为工具,利用糖、淀粉、纤维素、甚至二氧化碳等可再生碳资源为原料,进行化学品、药品、食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物质加工与合成

合成生物学和化学合成的对比:合成生物学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如下图所示:

1.上游产业链

合成生物学产业可以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其中位于上游的公司处于基础层,位于中游部分的为应用层公司。

按照我的理解,合成生物学的上游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制备的上游原料以及基础技术。

1.1上游技术

上游技术包括基因编辑、基因合成、基因测序,以及相关设备和耗材。

基因合成:

泓迅科技:基因簇小基因组的合成与组装,代谢通路合成与文库组装等服务

迪赢生物:液态活检完整解决方案、血液肿瘤完整解决方案、病源微生物检测解决方案、抗体库与抗原库合成、肿瘤早筛解决方案、基于多重 PCR 捕获的NGS 试剂盒、 iQuarts 自动化 NGS 工作站、定制化探针、引物的设计合成。

基因测序:

高效低成本的DNA测序是实现DNA合成的基础。自2019年,人类个体全基因组测序的价格已低于1000美元,预计这一价格有望在未来10年内降至 100 美元以下。

测序服务供应商:包括燃石医学、世和基因、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安诺优达、诺禾致源、百迈客以及韩国的Macrogen等。

诺禾致源致力服务科研板块,为国内科研基因测序的龙头,全球市占率 6%,并进一步进行海外拓展。

DNA测序:测序技术不断迭代,测序成本、长度、速度均得到指数级提升。

DNA组装:技术相对成熟,低成本、自动化、一体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基因测序仪器及试剂耗材:包括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主的Illumina(市占率74.1%)、Thermo Fisher(13.6%)、华大智造(3.5%),以单分子测序技术为主的Pacific Biosciences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等

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指的是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特定位置插入、删除、修改或替换DNA 。CRISPRCas 基因组编辑技术高效、廉价等优点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形成广泛应用。

相关公司:百奥赛图


1.2上游原料

再说说制备合成生物产品的原料上游。显然上游原料主要是基于原料(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油脂、废弃物、二氧化碳等),在底盘细胞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细胞进行产品的合成。

从原料端来看,生物化工主要以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作为原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根据 JRC 数据, 2019年欧盟国家生物基产品的主要原料包括糖淀粉、蔬菜及油、木材三大类,合计占比超过98%,年用量分别为88.6、 280.2、76.4万吨。

1.2.1底盘细胞:

主要有两种微生物是合成生物学的“硬件基础”,分别是“底盘细胞”和“天然产物”。底盘细胞有明显的优势。

天然产物:传统的生物制造方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大规模发酵或植物栽培进而分离提取。然而,天然菌株一般生长慢、不易培养和产量低;至今仅有1%的可培养微生物,而绝大多数的生物资源并未获开发利用。

底盘细胞:具有遗传背景清晰、遗传操作简便、生长快、易大规模培养等优势。

底盘细胞是代谢反应发生的宿主细胞,是将合成的功能化元件、线路和途径等系统置入其中达到理性设计目的的重要合成生物学反应平台。底盘细胞是合成生物学的“硬件”基础。

底盘细胞常见的有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蓝藻、甲烷氧化菌、人工混菌等。

金斯瑞生物科技

金斯瑞依托基因合成业务优势,公司于2013年孵化出南京百斯杰,正式进军工业酶制剂领域。

菌种平台:毕赤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黑曲霉、里氏木霉、米曲霉。

弈柯莱生物科技

弈柯莱主要从事生物催化和合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并致力于将其应用于规模化生产。

已建成先进的包含 20000 多种酶的酶库,涵盖了 21 类化学反应的酶库资源,能够根据催化反应需求 利用机器学习预测和筛选酶,并通过高通量筛选与测试对酶进行快速人工进化。在合成途径与细胞工厂的构建方面,弈柯莱生物已建成了包含 20+ 种模式菌株的完备底盘细胞库和包含 50000 多种元件的基因元件库,储备了大量优质生物工程资源。

诺唯赞

诺唯赞作为国内酶制剂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使能技术上的优势明显。

公司合成生物学业务于2022年刚刚起步,目前主要以医美领域的多肽产品为主,后续随投入逐渐增加,将会拓展到化工、医药中间体等领域。

溢多利

溢多利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丰富的产品线 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皮质激素原料药、性激素原料药、饲料用酶、能源用酶、食品用酶、造纸用酶、纺织用酶、环保用酶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产品 。

公司在研项目储备丰富,涉及工业酶、饲料用酶和造纸用酶的筛选平台、菌种改造、性能优化 等多个技术平台 。

1.2.2淀粉:

淀粉来源广、成本低,有望作为原料生产生物基脂肪族化合物替代石油基。

中国淀粉(港股):

巨能金玉米公司现每年加工玉米370万吨,年生产玉米淀粉260万吨、变性淀粉10万吨、赖氨酸30万吨、淀粉糖15万吨、D-乳酸2万吨、生物基热塑复合材料3万吨,形成淀粉——赖氨酸——变性淀粉——淀粉基热塑复合材料4条产品产业链条,实现了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

中粮科技

燃料乙醇产能达到135 万吨(其中,原产能75万吨 生化能源60万吨) );淀粉产能达到165万吨;淀粉糖产能达到90万吨;饲料原料产能达到200 万吨。)

1.2.3纤维素/半纤维素:

纤维素来源更广,且非食用性,未来有望替代淀粉成为石油基脂肪族产品最理想的生物质碳源。

山东赫达:纤维素龙头

1.2.4油脂:

山高环能

上游餐厨垃圾处理产能已超3000吨日。公司于2022年3月发布公告,将新收购酸化油产能7.5w吨年。

中游工业级混合油UCO 年产能有望超10万吨。

下游生物柴油生产线改造进行时,年产能有望达70万吨。


1.2.5废弃物:

从全球来看,生物废料足以替代化石原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类的植物,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的能源作物的资源量大约为 70EJ/年。

中国有每年40亿吨的禽兽粪便及大量的有机废物,这相当于5亿吨的煤炭没有利用。

中国每年可以生产8亿吨的作物秸秆,相当于农田生物量的70%或 4.5亿吨的煤炭。

秸秆作为主要的可再生农业废弃物,是有可能替代玉米作为合成生物学的原料来源。

从储量而言,我国秸秆储量可达8亿吨/年,远高于玉米年产量。

从原料价格而言,玉米的购买价格约为 2000 ~2200元吨,秸秆的回收价格约为300~500 元 吨,其价格更为低廉。

从化学组成而言,玉米主要是由淀粉(多糖)组成,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多糖)、半纤维素(多糖)和木质素(苯基类丙烷等聚合物)组成。高效经济地转化秸秆,是有可能令其替代玉米作为合成生物学的原料的主要来源。

相关企业:如圣泉集团就是玉米、秸秆的生产或者相关回收资源企业。

2.中游产业链

不同领域合成生物相关技术的采用速度和应用发展 不同。新生物路线制造药物等已在商业开始强势应用。但其他如 CAR T 细胞治疗癌症的方法在 2020 年才在商业上可行,目前处于早期阶段,并在未来十年会迅速增加。

下面罗列了市场上各个领域中的或已有产品或正在研发的相关合成生物学公司,包含其产能和研发产品。

2.1化工领域

随着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可再生化学品与聚合材料的生产能力与效率大大提升,与此同时可大幅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下图是已有的一些国外公司在化学品领域的在研产品或应用。并且我会列举国内的相关龙头公司。

2.1.1凯赛生物

凯赛生物是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军者。完整布局了生物化工领域从基因工程-菌种培养-生物发酵-分离纯化-化学合成-应用开发的全产业链。

主要产品:长链二元酸(DC10-DC18)、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生物基聚酰胺(泰纶、E-2260、E-1273、E-3300、E-6300)、生物法癸二酸、生物基戊二胺。

产能规划:年产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已投产,目前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已经投产,年产24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500万吨生物发酵液项目、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正在建设,我们预计 2023 年部分投产。

产业园将重点构建“玉米加工—戊二胺 —生物基聚酰胺—工业丝、民用丝”,“烷烃—长链二元酸—长链聚酰胺—特种尼龙”,“植物秸秆—木质素—生物树脂—生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农林废弃物—纤维素—乳酸—聚乳 酸—生物降解塑料”等特色产业链,形成生物基化学品、生物环保材料、生物医用材料3个产业集群,引领全球的千亿级生物基绿色新材料产业发展。

2.1.2华恒生物

主要产品:包括丙氨酸系列产品(L-丙氨酸、 DL-丙氨酸、 β-丙氨酸)、 D-泛酸钙和 α-熊果苷等, 可广泛应用于日化、 医药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剂、饲料等众多领域。

产能规划:赤峰华恒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近日完成备案。此项目总投资共计8.49亿元,将改造扩建原3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更新扩建原有厂房及设备。目标年处理60万吨玉米,用生物基原料生产丁二酸,最后获得34万吨/年的生物基产品原料、18万吨副产品以及5万吨的生物基丁二酸。

2023年公司 1.6 万吨三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项目和 7000 吨 β-丙氨酸衍生物(D泛酸钙)项目预计将投产,2024 年 5 万吨 1,3-丙二醇、丁二酸、苹果酸项目投产。

华恒生物的L-丙氨酸产品为例,公司发酵法工艺大幅降低了约 50%的产品成本。

2.1.3圣泉集团

公司将农作物废弃物玉米芯、秸秆中的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三大成分提纯并高效利用,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精炼技术,不仅生产木糖、 L 阿拉伯糖、表面活性剂等生物质化工产品,同时,可利用木质素、半纤维素制成木质素酚、糠醛等用于生产呋喃和酚醛树脂。

2020年在大庆建设100万吨生物质精炼一体化项目,抢占生物质化工领域市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1.4利安隆

利安隆是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产品门类全球配套最完整的两家公司之一。

利安隆已与天津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已顺利完成聚谷氨酸和红景天苷两个创新成果的所有权转让。

公司建有利安隆天津、利安隆中卫、利安隆凯亚、利安隆科润、利安隆珠海、利安隆赤峰六大生产基地。天津、中卫生产基地产品种类为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和U-pack,凯亚生产基地产品种类为光稳定剂系列产品及光稳定剂中间体、生物基聚酰胺类产品及中间体,珠海生产基地产品种类为抗氧化剂、U-pack,科润生产基地产品种类为光稳定剂,赤峰生产基地产品种类为光稳定剂系列产品、阻聚剂、光稳定剂中间体。

2.1.5梅花生物

公司是国内发酵法龙头,公司作为一家从菌种设计-构建-发酵-分离提取的全链条合成生物学公司。

生产和销售多种氨基酸产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2011年起获得合成生物技术专利达40余项。下图的专利和产品就能感受到梅花生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强势地位了。

2.1.6宁科生物

宁科生物产品月桂二酸是制备长链聚酰胺PA612和PA1212的主要原料,公司控股股东中能集团与大同市政府合作共建生物基新材料生态产业园,实现生物合成聚酰胺的上下游一体化,有助于新日恒力成为全球长链二元酸生物法规模生产的龙头企业。

产能:5万吨/年月桂二酸项目已通过技术验收。

月桂二酸:在需求端,目前月桂二酸应用前景广阔,主要应用于民用和军工等领域。其中,在军工领域,产品应用于材料方面;在民用领域,产品应用于尼龙(聚酰胺);在航天领域,产品应用于润滑油;在电子行业,产品应用于热熔胶;此外,产品也应用于香精香料方面。

2.1.7蓝晶微生物

产品:可自发完全降解的生物塑料PHA

2022年 1 月 1 日, 公司 首个产品管线 生物可降解材料 PHA 的年产 2 .5 万 吨 “超级工厂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式开工建设。

2.1.8星湖科技

并购伊品生物,开拓生物发酵新产品。伊品生物长期专注于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产品市场已覆盖全国30 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至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四五期间,伊品生物将以“动物营养+食品营养+植物 营养+生物基新材料”为主要业务方向,依托“成本领先、技术创新、结构均衡、绿色发 展”的战略方针,持续创新,以进一步挖掘现有产品潜力,开拓生物发酵细分领域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巩固行业地位.

2.1.9金丹科技

可降解塑料可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有PLA、PHA (中粮科技在做)和 PBS等,石油基可降解材料有PBAT 和 PCL 等。

金丹科技系国内乳酸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拥有高效工程菌种的选育、乳酸及衍生产品的制备、提纯等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

公司目前拥有乳酸产能10.5万吨/年,乳酸盐和乳酸酯产能 2.3 万吨/年,淀粉产能 20 万吨/年,石膏制品产能 6.5 万吨/年,各类 乳酸及乳酸盐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生物降解材料、工业、医药等领域。

公司成功建设1万吨/年丙交酯生产线,已经能稳定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 丙交酯产品。

在建产能方面:公司计划新增乳酸产能25万吨/年,淀粉产能 20 万吨/年,石膏制品20万吨/年,PBAT 产能6万吨/年,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

2.1.10利尔化学

公司拥有草铵膦产能15400吨/年,系国内最大规模的草铵膦原药生产企业。公司在广安及绵阳基地分别规划3000吨/年和30000吨/年L-草铵膦在建产能。

公司通过 Lambda-Red 重组、FLP-FRT 重组和 CRISPR/Cas9 技术,对野生大肠杆菌 MG1655 进行基因的敲除和编辑,得到的L-高丝氨酸生产菌株能够利用葡萄糖和少量氮源代谢生产 L-高丝氨酸。公司再利用自有的 MDP 经过 3步反应即可制备高手性 的 L-草铵膦,避免了丙烯醛及氢氰酸等化合物的使用,有望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2.1.11:百开盛生物

中国新兴企业百开盛生物一举获得了FDA-DMF认证的全球首个生物全合成注射级角鲨烯批文。这一独有的合成生物学技术,辅以高密度发酵及先进提取工艺,使得角鲨烯的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成为现实。据透露,该公司产品符合欧洲药典标准(含量≥ 98%)

2.1.12广济药业

产业化合作推动合成生物学布局:1)与北京蓝晶微生物在新食品原料、新材料领域开展产业化合作,开发非转基因核黄素产品线。2)与中科院天津所就“大肠杆菌从头合成维生素B12技术”合作。3)与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加强合成生物学领域技术合作,特别是在新食品原料、生物医药及其重要中间体合成等领域。

2.1.13新和成

山东的FV项目工业合成生产B5,黑龙江已经投产了2500吨(一共12500吨)

2.1.14宁科生物

5万吨/年月桂二酸项目已通过技术验收

新日恒力产品月桂二酸是制备长链聚酰胺PA612和PA1212的主要原料,公司控股股东中能集团与大同市政府合作共建生物基新材料生态产业园,实现生物合成聚酰胺的上下游一体化,有助于新日恒力成为全球长链二元酸生物法规模生产的龙头企业

2.1.15远大医药

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建成酶工程、发酵工程、过程工程、质量研究、应用转化等八大技术平台,在菌种构建优化、代谢通路调控、发酵控制、分离提纯、产品应用开发等方面形成技术优势。

生物科技领域,则是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布局,以氨基酸产品为核心业务所展开

2.1.16义翘神州

投资微构工场,进军合成生物学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微构工场主营业务:利用前沿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平台建设“超级细胞工厂”,进行生物降解材料PHA、医药中间体四氢嘧啶、尼龙56前体戊二胺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

2.2食品领域

合成生物学可以提高食品生产的资源转化效率。

合成肉类:合成肉包括植物蛋白生产的植物肉、动物细胞培养的养殖肉以及其他可持续蛋白生产的肉类类似物(如藻类和真菌蛋白质)。植物肉利用大豆、小麦、豌豆等合成。养殖肉又称体外肉,通过将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或肌肉组织在生物反应器中增殖,然后用支架或微

无动物生物工程奶: 使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细胞工厂培养牛奶的主要成分,乳清蛋白、酪蛋白等,然后将纯化的蛋白与水、脂肪以及其他成分(低聚糖、维生素等)混合即可制成合成牛奶。

食品添加剂:用细胞工厂生产取代传统的植物提取甜味剂等。

2.2.1嘉必优

嘉必优以生物技术为立足之本,集成工业菌种定向优化技术、发酵精细调控技术、高效分离纯化制备技术。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 ARA、藻油 DHA、SA 以及天然 β 胡萝卜素等。公司为国内人类营养化学品领先企业,拥有420吨ARA、105吨藻油DHA和10吨燕窝酸产能。

公司现已打通合成生物学全技术链条,已完成大肠杆菌、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解脂酵母等底盘细胞构建,公司凭此优势在HMOs、OPO、类胡萝卜素、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多种新品上加速实现产业化。

在研发:人乳低聚糖(2-岩藻糖基乳糖、唾液酸乳糖)、OPO结构脂(1 3 二油酸 2 棕榈酸甘油三酯)、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虾青素)、α-熊果苷、依克多因、EPA(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麦角硫因、γ-PGA(聚-L-谷氨酸)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有望相继实现产业化,推动公司长期成长。

β-胡萝卜素出货有所提升,毛利率小幅改善。

2.2.2莱茵生物

莱茵生物是全球植物提取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要系列有:天然甜味剂提取物、工业大麻提取物、茶叶提取物及其他保健护肤提取物等。

莱茵生物逐步加大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主营的天然、健康功能性成分领域的投入,设立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应用的全资子公司,主要围绕天然甜味剂等公司核心产品领域相关的生物合成技术产业化能力建设,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投资,致力于将新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天然甜味剂领域生物合成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产能:2017年 11月项目正式投产,全面达产后植物提取业务的原材料处理量将达到 6万 吨 /年以上,处理能力可达到老工厂的 4倍以上。

项目建成后,计划产能为年产4000 吨甜叶菊提取物。

公司当前工厂年处理工业大麻原料能力5000吨。

2.2.3保龄宝

一直利用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对赤藓糖醇及阿洛酮糖等新糖源产品相关菌种进行研究,以持续提高转化率为目标,保证公司成本领先优势。

2.2.4华宝股份

公司拥有发酵法制备呈味肽技术,该技术以豆粕、谷朊粉等低值植物蛋白为原料,可替代或部分替代肉类原料。

2.2.5山东赫达

公司生产的食品级纤维素醚可应用于“人造肉”产品。

2.2.6东方集团

公司自主研发高水分植物蛋白肉,并已建设落成我国第一条高水分植物蛋白肉生产线,目前已与多家餐饮机构及经销商开展合作。公司现推广上市的高水分植物蛋白肉半成品包括植物蛋白小酥肉、植物蛋白鸡肉棒、植物蛋白狮子头等,储备品种达30余种,并还在持续研发中。

2.2.7亚香股份

亚香股份利用合成生物学固定酶催化技术降本。

1、利用合成生物学的固定酶催化技术降本。桂油系列产品实验室吨级线已成功,目前量产线正在切换,预计年底前完成。香兰素系列产品正在实验室阶段,预计年底前完成研发。预计2024年公司应用该技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4成左右,单个产品采用酶催化技术降本10万以上,固定酶催化技术降本20万以上,且未来可横向延伸!

2、天然香料占比持续提升,泰国工厂预计今年年底投产部分产能,24年底前完全投产,预计24年至少新增天然香料400-500吨,平均售价近50万/吨。

3、在建泰国工厂收入体量接近8亿,相当于再造一个亚香!泰国工厂可有效避免对美关税,一年体量1500-2000万,同时有税收优惠政策、环保压力小、人工成本低,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空间!

2.2.8金禾实业

2022年10月11日,金禾实业公告,拟与定远县人民政府签订《金禾实业定远县二期项目投资协议书》,在定远盐化工业园由全资子公司安徽金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生物—化学合成研发生产一体化综合循环利用项目”,规划用地约2000亩,总投资约99亿元。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和绿色化学合成技术, 满足美好生活和先进制造需求,面向食品饮料、日化香料以及高端制造等下游领域的,集科研、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2.2.9索宝蛋白

全球领先的蛋白合成生物应用专家!致力丰富人类膳食营养增强生命活力!客户覆盖海底捞双汇鲁花!

2.2.10富祥药业

互动平台明确控股子公司富祥生物主要致力于合成生物学领域,产品将围绕生物医药、新食品等领域进行布局。富祥生物计划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微生物蛋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其产品微生物蛋白利用生物发酵技术,通过自主开发的菌株在特定的发酵条件下合成人类可消化吸收的蛋白质。

公司于2023年9月与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达成合作,致力于推动现有微生物蛋白生产方法的升级,推动相关技术及全产业链的创新、产学研用多方位发展。

2.3医药领域

合成生物学通过设计全新的细胞内代谢途径,使医药产品能够通过微生物细胞利用廉价糖类等原料进行合成,从而降低医药产品的生产成本,为绿色生产提供可能。

如默克公司利用多轮定向优化酶的催化活性最终实现西格列汀超99.95%的生产纯度(糖尿病药物)。

2.3.1巨子生物

重组胶原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到,具有亲水性和低免疫原性,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市场认可度高,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创健医疗等企业均已开展相关布局。

重组胶原蛋白众多构型中,构型Ⅰ、Ⅱ、Ⅲ已实现生物合成表达,以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为底盘细胞构建的表达系统具有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2.3.2川宁生物

川宁生物主要从事发酵类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是抗生素中间体领域规模领先、产品类型齐全、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的企业之一。

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包括高产量菌种制备技术 、500m³ 发酵罐制备与优化设计、生产线高度自动控制、陶瓷膜过滤技术、纳滤膜浓缩技术、丙酮重结晶工艺、复合溶媒回收工艺技术等 。

发酵工艺发酵单位提升至 130000单位。

2.3.3金城医药

已经形成整条产业链的合成生物学平台。金城医药以生物研究院为基础,面向生物催化(酶催化)和生物合成(细胞工厂)两大主要方向,建设金城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聚焦多手性催化和高难度化学合成的酶催化产品以及高附加值的生物合成产品。

目前已经成功实现烟碱和培南类医药中间体 4AA 的手性酶催化产品产业化落地,实现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和虾青素三个高附加值生物合成产品的成果转化,同时在研多个生物催化和生物合成产品,已经形成从上游研发、中试放大到产业化落地整条产业链的合成生物学平台。

2.3.4浙江震元

子公司投资建设生物定向合成上虞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4.81亿元,项目设计产能组氨酸(盐酸组氨酸)2400吨/年、左旋多巴1000吨/年、酪氨酸1000吨/年。

2.3.5卫光生物

公司目前在研项目有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新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等项目.

公司将致力于将卫光生命科学园打造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专业园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2.3.6翰宇药业

2022年,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共同成立合成生物学与多肽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围绕抗感染、抗肿瘤、内分秘、镇痛等多肽类药物的研究开展合作。

2.3.7猎境生物:用植物合成重组蛋白及疫苗

2.3.8浙江震元:

依托科研院所,加快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与生产;聚焦氨基酸、功能性脂肪酸、健康糖及抗氧化剂等方向,组氨酸、左旋多巴、酪氨酸、丝氨酸等产品已完成中试,等待量产。

子公司投资建设生物定向合成上虞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4.81亿元,项目设计产能组氨酸(盐酸组氨酸)2400吨/年、左旋多巴1000吨/年、酪氨酸1000吨/年

2.3.9康弘药业

合成生物技术用于新药研发:注射用KH617是公司合成生物学平台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申报的产品,2023年2月14日获得FDA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2.3.10亿帆医药

2个维生素项目预计2024年顺利投产,目前公司仍有有两个主要合成生物学研发项目:YF-GT和GummyBear。

2.4化妆品领域

2.4.1水羊股份

水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9月 14日宣布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专家、江南大学前校长陈坚,成为首家拥有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化妆品公司。其次,水羊股份发布两款全球最小分子的透明质酸 800Da透明质酸和 400Da透明质酸,独占 11项研究专利。这一发明意味着集团正式进入合成生物学赛道。

2.4.2华熙生物

华熙生物合成生物研发中心主任陶文文日前在“合成生物产业趋势与应用前景”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公司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已打造完成。基于合成生物全产业链能力,公司已与国内外20余家科研院校达成合作,并组建了600余人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团队。

在成果转化能方面,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现有32条中试转化生产线,未来产线数量还将增加一倍。

合成生物学研发团队已初步组建完成。技术平台方面,包括功能糖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功能蛋白及氨基酸合成技术平台、天然产物合成技术平台、蛋白高效表达及酶工程改造技术平台等均已搭建完成。

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供应商;

方法:微生物发酵法

产能:720吨

2.4.3诺唯赞

诺唯赞作为国内酶制剂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使能技术上的优势明显。

公司合成生物学业务于2022年刚刚起步,目前主要以医美领域的多肽产品为主,后续随投入逐渐增加,将会拓展到化工、医药中间体等领域。

2.4.4华东医药

2022年7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浙江工业大学三方共同组建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将以合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聚焦营养与医药化学品、医美生物、生物材料及健康代糖品四大领域。

2021年11月11日:华东医药子公司中美华东以及孙公司珲达生物,与安琪共同投资成立湖北美琪健康 布局营养健康食品原料和个人护理功能原料业务 。

2021年12月:中美华东收购安徽华昌高科100%股权,华昌高科是公司工业微生物领域全新的产业化平台,聚焦于核苷系列产品 、微生物来源半合成抗寄生虫药物及其他药物的产业化 。

2.4.5普利制药

公司合成生物学已布局2-3年,现有5个品种在做,包括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还在布局多个品种。公司已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目前最早的是化妆品原料,一是该品种有大客户的需求,二是更容易转化为销售。

红景天苷:成功开发了药品、化妆品、保健品原料红景天苷;产品纯度达到98%以上。红景天苷能够通过干扰细胞代谢、改变细胞外衣的性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还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吞噬细胞活力,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使白血球升高,抵抗微波辐射等作用。

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为公司多个合成生物学项目的在研品种之一,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多酶催化生产和微生物底盘细胞基因改造的全发酵生产两种技术路线,其中前者已经完成放大工艺开发,可以获得公斤级高纯度样品,正在进行对应报送码的报备,同时也在加紧开展对应功能性食品制剂以及其它的开发。

在研品种还有熊去氧胆酸、西格列汀、司美格鲁肽等。

2.4.6锦波生物:

公司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制造基地——锦波合成生物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

2.4.7江苏吴中:

海外独家引进具备三聚体结构的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合成技术,目前正在中凯生物制药厂进行工艺优化和产业化放大。

2.4.8可孚医疗:

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已完成5L发酵规模小试、50L发酵规模可行性测试。

2.5生物质能源

相较于传统化学发酵工程使用石油基材料,合成生物学以生物基材料作为底物摆脱了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在低碳环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生物质能源包括生物燃料和生物合成制氢,生物燃油下面会简单展开讲讲,主要关注我已经写过的文章:

史诗巨作:能源转型(光伏/锂电/风电/核电/生物)带来的新材料机遇!

碳中和之生物质能源

“生物柴油”产业链主要涉及三大类产品:

1)酯基生物柴油;2)烃基生物柴油也称“ 可再生柴油 3)生物航空煤油

上游原料端:山高环能

中游生产端:卓越新能、嘉澳环保、山高环能

下游需求端:欧盟等航空公司、化工厂

山高环能:开展以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清洁供暖两大主营业务。

上游餐厨垃圾处理产能已超3000吨日。公司于2022年3月发布公告,将新收购酸化油产能7.5w吨年。

中游工业级混合油UCO 年产能有望超10万吨。

下游生物柴油生产线改造进行时,年产能有望达70万吨。

卓越新能:公司产品包括生物柴油、工业甘油、生物酯增塑剂、环保型醇酸树脂等,生物采油38万吨;生物酯增塑剂4万吨;甘油2万吨;醇酸树脂3万吨。

嘉澳环保:从事环保型增塑剂、环保型稳定剂及生物质能产品。

拥有环保型增塑剂产能20.6万吨、生物柴油产能15万吨。

除了生物燃油,合成生物制氢也是具有广阔前景的赛道。

氢气目前主要由三种主流制取路径:1)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2)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3)电解水制氢。此外还有其他制氢方式包括生物质制氢、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核能制氢等。

生物合成制氢应该算是天花板了,只是不知道相关公司,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提供一下相关信息。

3.各科研院所合成生物学相关的主要研究人员

4.专利数量

5.相关政策

已有推荐文章:

“金银铜铝”20+有色金属龙头矿产储量及产能最全统计(全网独家)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重磅深度解析2(全网最全独家)

机器人产业链重磅深度解析(全网最全独家)

3D打印产业链深度解析(全网最全独家)

氢能源产业链深度解析(全网最全独家)

超导产业链深度解析(全网最全独家)

无人驾驶产业链深度解析(全网最全独家)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深度解析(全网最全独家)

固态电池产业链深度拆解2:全网最全独家

固态电池产业链深度拆解:全网最全独家

锂电池下半场翻倍机会:硅碳负极超级详解

史诗巨作:能源转型(光伏/锂电/风电/核电/生物)带来的新材料机遇!

光伏HJT/钙钛矿/TOPCon路线深度解析

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领域总结

锂电池发展趋势解析(重磅)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全网最全独家)

激光雷达产业链(全网最全独家)

碳化硅产业链深度解析(全网最全独家)

A股产业链合集(财务自由必看)

#合成生物# #中国资产假期领跑,节后A股能否走牛?# #今日话题# $川宁生物(SZ301301)$ $蔚蓝生物(SH603739)$ $溢多利(SZ300381)$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