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6月13日召开分析师会议,浙商证券、同花顺等多家机构参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证券之星消息,2024年6月14日碧水源(30007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6月13日召开分析师会议,浙商证券同花顺、博时基金、合心资本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您好,我们近期开始关注,请先简要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

答:目前,公司作为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交集团通过中国城乡和中交基金合计持有的 33.40%股权。碧水源长期深耕环保水处理领域,凭借多年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积累,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并具备数字化水务运营两大优势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并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在核心技术、产品和水务运营能力上均具备一定优势。目前,公司主要布局五大业务领域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盐湖提锂以及工业零排放。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公司膜技术所应用的水处理总规模已超过 2,200万吨/天,每年能够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过 70亿吨。此外,公司成功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数百个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数十座地下式再生水厂、高品质饮用水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以及多个盐湖提锂项目,充分展示了在环保水处理领域的实力与成就。2023年,公司业绩实现进一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 89.53 亿元,同比增长 3.03%,归母净利润 7.65 亿元,同比增长 7.74%,经营性净现金流 3.31亿元,同比增长 23.89%,整体增长稳健。此外,公司的每股收益、ROE等都有所上升。这些主要指标提升得益于公司 2023年度主营业务发展情况良好,新增订单增多。其中,2023年公司 EPC新签订单额为 105.05亿元,同比增长 44.07%。BOT和 TOT新签订单投资额合计为 49.27亿元,同比增长 26.26%。同时,一季度公司业绩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91 亿元,同比增长 89.74%;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 0.88 亿元,同比增长 161.14%;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 1.20 亿元,同比增长 142.23%。整体来看,公司通过内增质效、外拓市场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公司经营质效。

问公司利润总额还是比较高的,为什么归母净利润相比少了不少?我们的归母净利润在去年达到了 7.65亿,相较于前年实现了约 7.74%的稳健增长。但是公司控股的良业业务上,去年出现了约 3.3亿的亏损,同时我们参股的云南水务在 23年也有较大的亏损面。我们的管理层对这些问题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作为云南水务的大股东,我们会积极行使我们的股东权利,与各方共同努力提升该公司的治理和经营水平。在良业方面,我们计划通过加大外部市场项目的开拓力度,同时加强与集团的市场协同,拓展体系内业务,来进一步提升其经营效益。在内部管理上,我们将通过精细化管理、考核与奖惩等方式来推动提质增效。此外,我们还将紧抓旅游旺季,积极开展促销营销活动,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步减少亏损,使良业业务重稳健经营的发展轨道。我们将继续采取积极的措施,并持续聚焦公司主业的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问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请问有什么实际的技术突破么?公司在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战略,专注于膜产业链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并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实现了高端膜产业原创技术的重大突破,持续引领行业前沿。在推动国产化应用替代方面,公司成功参与了黄骅市海水综合利用一体化工程的中标,该项目创新性地结合了光伏和储能系统,实现了“绿电制绿水”,成为自主开发的双膜海淡集成技术的实际落地案例。此外,公司还为中电建舟山海淡厂持续提供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同时,碧水源产品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海水淡化项目中表现卓越,获得了业主的高度认可。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方面,公司膜装备制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自主研发的 V-MBR装备加速升级,成本降低了 25%。此外,公司还大力推进膜生产线智能化升级,自行设计并建设了集绿色低碳和数智化管控于一体的全自动化膜元件生产线。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常规反渗透膜的生产速度提升至 20米/分。2023年,公司自主制造的系列化工业膜元件销量较 2022年实现了翻番增长。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问刚才您提到公司也有盐湖提锂业务,请您对盐湖提锂业务做个简单介绍吧?公司坚定秉持两端并进的发展策略,一方面深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优化传统产业,致力于激发新质生产力,全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新发展格局。公司聚焦盐湖提锂、盐湖化工材料、物料分离浓缩与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推出专用膜产品、吸附材料、配套工艺以及系统装备,全面贯通盐湖提锂的全产业链技术路径,并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实践。同时,公司不断深化对微孔过滤膜、纳米纤维和超滤膜的研究,致力于开发微生物富集膜、蛋白分离浓缩膜等创新产品,形成系列化、多样化的产品线,逐步实现“技术自主化、产业规模化、领航行业化”的战略目标。2023年,碧水源在盐湖提锂钛系吸附剂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果转化,连续中标多个重要项目,包括紫金矿业西藏盐湖项目、青海五矿盐湖提锂换膜项目以及青海柴达木盐化工项目等,充分展现了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实力。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在光伏、生物热电行业取得了初步成果,成功中标了多个新能源企业的换膜项目,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问我注意到公司的应收账款逐年增加,2023年年底已经有 100多亿了,请问公司有什么对策么?现在应收账款是大多数投资者都会关心的问题,公司也非常重视。2023年,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为 110亿,相比去年增长了 1.29%,虽然这一增速略低于主业增速,但是总额也确实比较大。顾 2023年,尽管整体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但公司的订单数量及金额均实现了快速增长,这得益于我们 EPC、BOT等主业的强劲表现。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以加快应收账款的收进程。在内部管理方面,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和奖惩细则,并成立了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小组。通过设定全年目标并分解至各单元,我们定期督导工作进展,确保两金压降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同时,我们也跟外部积极沟通,与地方政府推动化债专项工作。这些努力使得 2023年的款情况优于往年,这也凸显了公司管理层在压降应收账款方面的决心和努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收款技能,以全面提升应收清欠工作。同时,我们也将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合作,针对不同项目情况制定合适的收款策略。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进入运营期,我们相信公司的收入盈利情况将进一步增加,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状况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碧水源(300070)主营业务:专业从事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

碧水源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8.21亿元,同比上升6.13%;归母净利润9137.77万元,同比上升89.74%;扣非净利润8803.25万元,同比上升161.14%;负债率61.61%,投资收益-568.06万元,财务费用7680.25万元,毛利率26.0%。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5.45。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