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舆情周报:四部门部署2024年降成本22项任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宏观要闻

1.四部门部署2024年降成本22项任务

据证券时报网,5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从提高税费优惠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缓解企业人工成本压力、降低企业用地原材料成本、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激励企业内部挖潜等七方面部署做好今年降成本的22项任务。

此次《通知》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两方面部署颇多。

其中,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通知》明确,要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同时,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5月LPR报价“按兵不动”

据证券时报,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其中,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维持上期报价不变。

LPR报价由各报价行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形成,5月MLF利率维持不变,同时银行净息差处于偏低水平,各报价行缺乏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因此,市场对于5月LPR报价不变早有预期。

专家认为,从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的角度,年内择机降准仍有必要。温彬表示,若接下来物价回升、内生融资需求修复总体仍不乐观,则需要进一步降低实际融资成本,从而降低政策利率和LPR报价的概率也将加大。

3.两部门:首套住房商贷最低首付调整为不低于15% 二套商贷最低首付调整为不低于25%

据央行网站,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各省级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派出机构根据城市政府调控要求,按照因城施策原则,自主确定辖区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限。

二、行业观察

1.多家国有大行调整无卡取款业务

据上海证券报,银行正在密集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部分服务已被“叫停”。交通银行将于本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农业银行已于5月9日起暂停掌银无卡取款服务。同时,部分区域性银行也于近期关闭了ATM扫码存取款业务。

为何银行相继“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无卡存取款业务天然存在难以准确识别取款人身份等缺陷,会加大银行监控洗钱活动的难度。同时,无卡存取款功能本身使用频率不高,下架或收紧相关服务对银行来说是一种“减负”。

2.净值创新高!这类理财产品又香了

据中证网,金价近日反弹,多只底层资产配置包含黄金的“含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创新高。如5月17日招银理财招睿目标盈稳金2号固收增强理财计划公布最新净值为1.0131元,该理财计划于今年1月25日成立,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4.29%。其底层资产配置中枢为80%债券+10%黄金+10%量化中性,业绩比较基准为2.60%至4.50%。

此外,光大理财、平安理财、华夏理财等理财公司旗下“含金”产品最新净值也创成立以来新高。此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上限大多在4%及以上,从风险评级来看,也主要为二级和三级。

业内人士表示,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一般以固收类资产打底,黄金资产配置比例一般不会超过10%,部分产品还会辅以中性策略,因此收益波动率相较黄金小,比较适合追求“低波稳健”的投资者。

3.资本补充工具“上新” 银行“补血”持续提速

据经济参考报,近期银行资本补充节奏持续加快。仅二季度以来,18家银行所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及永续债(含拟发行)规模合计超过3147.5亿元,其中单月新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呈逐月增加趋势。同时,国内首单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债券日前发行落地,工商银行拔得头筹。

专家表示,加大资本补充力度能够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未来银行二级债和永续债放量依然是大趋势。同时,随着达标进程推进和资本市场加速建设,后续TLAC非资本债券有望成为银行补充资本较为主流的方式之一。

三、公司新闻

1.两银行率先“试水”销售超长期特别国债 开卖当日即告罄

据上海证券报,5月20日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对个人客户开放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购买渠道,当日两家银行销售额度均已告罄,未来或将再次开放认购。

市场人士提示,个人投资者在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前,应对产品风险等级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客观充分评估,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投资者需对上市交易后的价格波动保持密切关注。

2.农行交行同日迎新帅 六大行高管渐次落定

据上海证券报,5月22日,据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消息,王志恒任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张宝江任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

据了解,王志恒原为光大银行行长,张宝江原为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在经过必要程序后,王志恒有望出任农业银行行长,张宝江有望出任交通银行行长,二人同为“70后”。

随着国有大行高管“新老交接”完成,六大行行长人选也将落定。目前来看,仅邮储银行董事长一职暂为空缺,留有悬念。

3.13家上市银行亮出中期分红计划

据每日经济新闻,近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行同时重磅“官宣”,将于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同时,各家中小上市银行也纷纷掀起了中期分红的“热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3家上市银行响应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要求,明确中期分红方案,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兰州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商行。

这一新动向不仅体现了银行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也反映了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积极影响。

四、海外动态

1.巴克莱:美联储RRP使用规模持稳意味着今年可能出现准备金稀缺

据新华财经,5月23日巴克莱策略师Joseph Abate表示,美联储隔夜逆回购(RRP)工具的余额已经企稳,这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造成准备金稀缺。

自4月以来,RRP的使用规模一直在4500亿美元左右徘徊。随着美联储距离放松政策越来越近,以及3个月及更短期限债券收益率走低,投资组合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更多资金可能从RRP转向回购。

不过,Abate表示,这意味着RRP的需求前景“可能会更加崎岖,不一定会像过去12个月那样直线下降”。RRP前景不明朗意味着银行准备金到12月可能降至2.8万亿-2.9万亿美元,特别是如果该工具的使用量保持在3000亿-4000亿美元左右的话。

“我们的感觉是,即使没有利率压力的迹象,这也接近美联储直接结束量化紧缩时银行的最低舒适准备金水平,几乎没有缓冲,”Abate写道。

2.印度这一交易所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

据证券时报网,孟买证券交易所本周实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总市值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增加了1万亿美元。

据了解,印度股市两大交易所分别为孟买证券交易所(BSE) 和国家证券交易所(NSE)。其中,孟买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75年,代表指数为SENSEX30;国家证券交易所建立于1992年并在1994年开始进行交易,代表指数为NIFTY50指数。

根据孟买证券交易所5月23日数据,其总市值为5.05万亿美元,投资者总数1.73亿。

3.美联储会议纪要:通胀下降之路越走越漫长 信心丝毫未增

据财联社,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如期公布了4月30日至5月1日的政策会议纪要。同样如市场预期的那样,美联储官员们强调基于令人失望的通胀数据,政策利率需要在当前水平维持的时间,会比先前的预期更长一些。

在5月1日公布的决议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连续第六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5.50%不变。同时宣布从6月开始,将国债持仓的缩表速度从每月600亿美元缩减至250亿美元。

受此消息,以及在纪要发布前不久高盛CEO所罗门公开表示他预测“美联储今年不降息”影响,美股三大指数在2点后持续下行。不过考虑到美联储“没信心”这件事早已家喻户晓,所以市场的整体跌幅相当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