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给予隆基绿能买入评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彭广春近期对隆基绿能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业绩点评:减值拖累盈利,财务状况稳健穿越行业周期,HPBC电池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本报告对隆基绿能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18.75元。

  隆基绿能(60101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与2024年一季报。4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同比增长0.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减少2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8.34亿元,同比减少24.84%。同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6.74亿元,同比减少37.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0亿元,同比减少164.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19亿元,同比减少167.37%。  严控财务风险,坚持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面对技术迭代加速、产能飞增、价格持续下跌等行业激烈竞争环境,公司坚持稳健经营,坚持“不领先、不扩产”的投资原则,以及理性可持续的价格策略,控制经营风险。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56.87%,有息负债率11.62%,现金储备充足,在价格下行的行业经营波动期,保持了稳健的财务状况和卓越的抗风险能力。  硅片与组件出货快速增长,盈利受到库存减值因素拖累。2023年,公司硅片及组件出货量持续高速增长,实现硅片出货125.42GW,同比增长47.45%,其中对外销售53.79GW,同比增长26.50%,连续九年保持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硅片与硅棒业务实现收入245.19亿元,同比减少35.81%,毛利率同比减少1.74pcts至15.88%;组件出货67.52GW,同比增长44.40%,其中对外销售66.44GW,同比增长44.17%。电池对外销售5.90GW。电池及组件业务实现收入991.99亿元,同比增长16.91%,毛利率同比增长4.73pcts至18.38%。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26.74GW(对外销售12.43GW),同比增长12.26%;电池对外销售1.51GW;组件出货量12.89GW(对外销售12.84GW),同比增长16.55%。公司HPBC产品出货4.75GW,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助力分布式业务量大幅提升。受产品价格下降与技术迭代影响,2023年公司计提存货和固定资产跌价准备67.57亿元,其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1.71亿元(含因美国政策影响,部分产品长期滞港导致新增存货跌价准备约13.5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计提存货资产减值准备26.49亿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2亿元。  HPBC电池技术持续突破,规模化出货获得客户认可。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技术经过2023年上半年艰苦的调试攻关,在2023年四季度量产提效和降本攻关均实现突破。Hi-MO X6组件最高转换效率23.3%,正面无栅线的设计增加了2.27%的光线吸收,弱光下相对发电增益高达2.01%,温度系数优化至-0.29%/℃,低衰减特性保障25年后依然拥有88.9%的发电效率。这款产品以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完美外观获得全球客户广泛认可,目前已稳定实现月超2GW的规模化出货。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HPBC二代产品,凭借突出的高转换效率、低衰减率,以及更好的弱光性能和温度系数,可实现组件功率比同规格TOPCon组件高5%以上,提升电站全生命周期发电量6.5%~8%,新产品计划2024年下半年推出,将为公司穿越行业周期,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持续完善全球产能布局,积极应对海外市场贸易政策变化。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产能布局,马来西亚2.8GW组件、越南3.35GW电池等项目按期逐步投产,马来西亚6.6GW硅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此外,公司积极应对海外市场贸易政策,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推动绿色、可追溯供应链体系建设,强化海外高价值市场供应链稳定性,随着2024年一季度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的5GW组件合资工厂正式投产,公司在美国市场出货能力将得到提升。  积极拓展氢能业务,技术与产能规模行业领先。2023年,隆基氢能发布了ALK Hi1系列新品,产品制氢直流电耗降至4.0kwh/Nm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推出了业内首家单槽3000Nm3/h碱性电解槽,为行业单槽规模最大,能够有效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发布了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并在石油炼化、合成氨、氢冶金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业务拓展。2023年,隆基氢能营业额突破亿元,成为国内碱性电解槽中标规模最大的厂商,截至报告期末已建成2.5GW产能,位居行业首位。  投资建议。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盈利能力及行业供需情况,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40.69/70.78/90.40亿元,对应PE为34.68X/19.94X/15.61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更迭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境外经营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中信建投证券任佳玮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5.35%,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30.67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47.32。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6家,增持评级6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1.23。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