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阿里巴巴集团将成为首个同时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2

阿里巴巴即将回归港股”。


这条消息从今年4月份开始成为资本圈高度关注的事件,然而,阿里巴巴集团在面对记者的问询时,始终以“不予置评”来回应。但是,阿里巴巴的动作并没停下,比如今年7月阿里巴巴通过的“一拆八”拆股方案,当时被视为阿里巴巴在为回港股上市铺路。与此同时,港交所CEO李小加更是在现身多个公开场合时频频表态:“欢迎阿里巴巴回家”。


风吹草动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但何时归来一直未有确切消息。11月13日晚间,阿里巴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提交初步招股文件,计划通过全球发售新发行5亿股普通股新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如果这次的消息属实,那么,“阿里回归”将会成为今年港股乃至我国整个资本市场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阿里巴巴是个奇迹”


二十多年前,谁都没有想到阿里巴巴会成长到今天这样庞大的体量。


2007年,成立了8年的阿里巴巴以B2B业务作为主体,在香港成功上市。当时正值科技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互联网行业迎来高光时刻,网民数量倍增,网络市场的需求大幅爆发,线上游戏、线上广告、电子商务每年的增长规模全部超过100%。浪潮涌起之际,各路资本扎堆互联网,亦造就了当时我国数量最庞大的程序员富翁、营销员富翁。


从网盛科技首发A股,到完美时空登陆纳斯达克,从金山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到巨人网络现身纽约证券交易所,当时的互联网行业成为“造福神话”。


人们坚定不移地相信互联网能够为现实生活和商业活动提供无限的价值,作为以电商模式打开了互联网新时代的阿里巴巴,从一上市就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无数投资者为其疯狂。


在这样的环境下,阿里巴巴在港股创造了多项记录:


融资17亿美元,创港股融资之最;


上市首日股价飙涨192%,创港股当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


市盈率高达281.5倍,力压全球科技巨头Google和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


市值突破250亿美元,成为亚洲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全球第五大互联网公司。


马云也因此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第一个被《财富》杂志选为封面人物的首席执行官,也是极少数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企业领袖之一。


“阿里巴巴是个奇迹”。早在2007年时,市场投资者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


谁之失,谁之过?


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贸易总额骤减40%,各大资本市场陷入“血洗期”,恒生指数受此影响从高位31958.41点,下跌至2008年10月低点10676.29点,跌幅高达66%。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不断扩大自己的2C端业务,2008年4月阿里巴巴的B2C平台淘宝商城上线。7月5日,阿里巴巴宣布追加淘宝20亿元投资。10月8日,淘宝网总裁陆兆禧在北京宣布,未来5年对淘宝网投资50亿人民币。


股价“跌跌”不休之际,阿里的举动令投资者不安,大多数人认为淘宝是一个处于烧钱且完全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平台,人们开始质疑阿里巴巴拿2B上市募集的资金为亏损的2C业务输血。市场风言风语四起,《巴伦周刊》还撰文称,阿里巴巴股价还将腰斩一半。


一年前,阿里巴巴有多耀眼,一年后,阿里巴巴就有多惨烈。彼时阿里巴巴的股价已经从最高时的35.75港元跌至4.3港元。


随着各国救市,金融市场逐渐回暖,阿里巴巴的股价重回20港元以上,但阿里巴巴2B业务增速日趋放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低迷期的阿里在2011又被爆出了震惊市场的“欺诈丑闻”——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过去两年B2B平台里近2000余家“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被暂停服务。


至此,阿里巴巴在港股名声扫地。而那些曾经对阿里巴巴这家企业有着疯狂执念的投资者,在金融危机和阿里的流言蜚语中也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昔日奇迹瞬间破灭,再往后,阿里的骗局、马云的骗术等舆论在市场上不绝于耳。


2012年,阿里巴巴以协议安排的方式将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私有化,至此,与港股彻底分道扬镳。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退市之后,阿里巴巴将业务重心转向2C端,扩大对淘宝的投资。


一是金融危机后,大量制造企业失去了外贸市场,阿里趁此机会推广电商业务,吸引大量企业加入阵营;


二是经济危机修复期,消费者更青睐价格低廉的产品,阿里便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这个平台可以作为消费者的“兼职”平台。


于是,全球B2B颓势难掩之际,发力C端的淘宝让阿里重新站了起来。


港交所之情,是阿里巴巴的心结,那是它们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展现自己荣光的地方。所以马云曾一度希望改变港股对阿里巴巴的看法。2013年,发展到新阶段的阿里巴巴把2B、2C甚至支付等核心业务打包,寻求到港交所重新上市。


然而,香港地区的监管部门以港股市场缺少集体诉讼机制,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只能坚持“同股同权”为由,将“同股不同权架构”的阿里巴巴拒之门外。


2013年9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发文称:“我们没有期望香港(地区)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


随后,阿里巴巴调头去了纽约,登陆纳斯达克。


阿里赴美,宛若新生,其在纽交所上市当日以高达250亿美元的融资额规模,创造了当时有史以来的最大IPO。当天收盘市值达到2314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当时市值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此外,阿里的营收连年高速增长超过50%,三年股价涨幅最高达150%。而在此期间,恒生指数低迷不前,其涨幅仅20%。


截至目前,阿里的市值已经超过4800亿美元(不包含蚂蚁金服估值),相当于3.4万亿人民币。


错过阿里,也错过了一个“互联网时代”


很多人说,错过阿里巴巴,是港交所最大的失误。甚至有中资券商认为,香港地区未能留住阿里巴巴是 “香港地区证券业的耻辱”,代表香港地区股票市场的死亡。而在当时的外资基金中,还流传了一个笑话:港股只有两只股票可以买,一只是腾讯,代表增长。一只是港铁,代表稳定。其它的基本上全是周期性股票。


这些形容虽然略为夸张,但未尝不是反映了外界的看法——在港股市场上的选择并不多。


事实上,2013年至2016年期间,港股的确处于一个低估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港交所上市公司共1973家,其中51%都是内地企业,占市场总市值63%。


而同时期,港股投资者中内地投资者的占比不足10%。一方面是内地投资者当时不能完全自由地在港股市场投资。另一方面是港股市场上的内地企业知名度、品牌效应和市场关注度都不高,导致港股市场中很多优质资产处于价值洼地。


当然,港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占大多数,资金来源也都是以欧美为主,但外资机构投资者选择港股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投资增值获利,而是有多样化资产配置的需求。


今天,沪港通和深港通以及内地金融市场逐步和世界接轨,港股的“开放性需求”得到释放,此前的种种特殊情况也逐步被化解。那么,在内地资金持续南下,以及其它投资港股的渠道越来越普及和方便的情况下,港股市场就会更加关注“非本土化市场”的管理问题。


这才有了“痛定思痛”之后的举措——2018年4月,港交所启动了香港市场25年来最大的上市机制改革,对同股不同权、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敞开了怀抱,并改革了第二上市相关规则。


从80年代末开始,“同股同权”都被视为香港金融市场的基本价值观。


此番大动筋骨的改革举措背后,港交所CEO李小加甚至坦言:“其实,引入不同投票权架构一定会牺牲投资者保护是一个误解。”


这个误解不仅让香港地区的资本市场失去了阿里巴巴,更让整个香港地区错过了一个“互联网时代”。这些年来,流淌着新鲜血液、代表中国未来活力的优秀公司,被华尔街大量收割,它们的上市红利,港交所沾不到一分一毫,港股投资者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美股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好在阿里巴巴的故事,从客观上推动了港股的改革,让其能够重新审视多层股权制的意义。实施改革后的一年多以来,港股得以重生,小米美团百济神州等40多家新经济公司上市,融资额累计约1504亿港元,占此期间集资金额逾五成。中国香港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


双雄上场 股王归谁?


但是阿里的回归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开心,比如今天港股的“股王”腾讯。曾有业内人士开玩笑的说:“阿里回归港股,那就是中国互联网的铁王座之争”。


从大的方面来说,腾讯和阿里不仅仅是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腾讯旗下公司与阿里系在资本市场的竞争。腾讯旗下目前在港股上市的知名公司有阅文集团美团点评海底捞同程艺龙易鑫集团等;阿里系在港股上市公司有阿里影业阿里健康云锋金融高鑫零售等企业。


具体到腾讯与阿里两家企业来看,截止至11月8日,阿里市值4859.83亿美元,腾讯市值3.13万亿港元,按当日7.83港元/美元的汇率换算,阿里市值约为3.80万亿港元。阿里略胜一筹。而5个月前,有媒体计算过,截至6月13日,腾讯市值3.18万亿港元,阿里市值约为3.26万亿港元,二者不相伯仲。是什么造成了阿里向上,腾讯向下呢?


首先,从营收角度来看,阿里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腾讯却略显无力。根据2019年双方公司发布的财报,腾讯Q1实现收入854.7亿元,同比增长16.24%,但增速比从去年的20%至30%下滑至低于20%。阿里巴巴Q1总收入934.98亿元,同比增长51%。


其次,从盈利能力看,腾讯盈利能力更强,但阿里利润增速更快。腾讯Q1净利润272.1亿元,同比增长16.83%, 阿里巴Q1净利润200.56亿元,同比增长42%。


在此情况下,一旦阿里回归港股,势必会对腾讯有一定程度的利空。部分机构投资者或会换马, 令后者股价受压。但目前也有分析师认为,阿里是第二上市,只拟发行总值最多150亿美元新股,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大约3.6%,因此上市后阿里港股市值仍远低于腾讯。


不过,无论如何,阿里如果真的回归港股,对于整个资本市场来说,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对阿里来说,本次额外发行的新股占总股本不多,因此对阿里本身的影响不大,不会造成其在美股市值的大幅波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为日后回归A股做铺垫,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而且,回归港股,也意味着阿里要赢回曾经失去的荣光。借助中国日渐开放的资本市场,阿里巴巴在市值上很有可能再创新高。


对港股来说,阿里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巨头之一,它的回归既可以促进香港市场的多元化,拓宽香港科技板块的深度和广度,吸引到更多的内地企业。又能够将“阿里回归”作为一个标杆性事件,利用香港作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核心定位,与科创板一起构建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同者,不以咫尺为近。


关于我们:


哥伦布资本集团是一家国内罕有的具有全球视野及全球商业人脉网络的投资银行!经过多年的积累,构建了一个由国际资本专家及专业人才组成的明星团队,公司以海外IP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资本服务为纽带构建了一个遍布全球的业务网络。公司总部在美国,亚太区运营中心在香港。


       我们主营海外上市业务,服务中国企业在世界十多个国家20多个交易所多地挂牌上市,专注于以纳斯达克、香港为主,以新加坡、多伦多、澳大利亚、法兰克福为辅的全球资本市场上市服务,并提供上市前后产业链并购重组、上市前股权投资、海外上市统筹、规划、承销等一系列全程全方位服务,为国内数千万中小企业提供了全球发展、海外扩张、全球上市融资、打造全球品牌的最佳机会。


       目前,已成功辅导40多家企业海外上市,已成功投资15家高科技企业,并实现100倍的超额回报,为企业融资累计120亿美元,直接投资企业累计35亿美元。


我们重点投资领域为: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利润率的企业


我们运作上市的企业有:WOW、GardnerDenver、ONP、MediaGeneral、Nationstar、Enviva信而富、奥马集团、VTV医疗、第七大道等等


我们投资的企业有:nvision子宫卵内镜、Diassess检测DNA设备、Eko Devices数字听诊器、Micro低能耗半导体平台、Tribogenics便携式X光器、 Icon Aircraft水陆两用运动飞行器、Airdog运动无人机、 Lasermotive无线电源传输系统、Lighter光影平台、Artveoli氧气制造机、Natilus货运无人机、Windon3D打印设备等等


商务合作范围:


各级政府举办的企业上市培训会、峰会主题分享


各级机构商协会等举办的企业上市投融资专业研讨会主题分享


各企事业单位关于企业上市、投融资、并购重组的服务


各企事业单位关于企业上市全程全方位辅导


合作联系方式:


陈先生

微信:453924942


电话:18075164518


关注我了解更多干货!

全部讨论

2019-11-13 23:22

阿里巴巴为何回归港股?两地上市有何好处?可关注哥伦布资本集团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