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随感录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2喜欢:13
看了一下兴业银行过去十年的财务数据,兴业银行的转折点在2015年,虽然当年营收增长高达23.58%,但利润增长却只有6.51%,结果2016年,为了维持增长,推出了定增方案,2017、2018年由于市场利率高企,而存量资产收益下降,导致2017年营收大降,利润增长不及股本摊薄,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每股收益下降,2018年到2020年,营收二位数增长,用3年的时间才把不良出清,2021年才再次出现二位数利润增长。但2021年的良好业绩又被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打乱,为了强赎,兴业加大了高利率、高风险的零售资产配置,碰上2022年的疫情,2023年的经济实际下行,2023年发生了上市以来最大的业绩下滑,市值已经低于2017年。但目前的市场情况真好与7年前相反,7年前是钱荒,这两年是钱泛滥,资产荒,特别是零售资产荒,7年前是向下的转折点,今年能否成为向上的转折点?2017-2020年招行与兴业的业绩拉开了距离,2024年开始兴业能否拉近与招行的距离?我看大概率能,让我们拭目以待。$兴业银行(SH601166)$ $招商银行(SH600036)$ $平安银行(SZ000001)$

热门回复

2017年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郭树清上来搞MPA导致兴业的资产结构严重不符合MPA指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的兴业非标资产回表,加大了兴业原来轻资本经营的压力,对资本充足率冲击极大,不得不采取补充资本的各种办法,由此兴业全行强力推动资产负债表重构。最困难的的确是2017年。

郭什么都不懂,对银行业的伤害很大的,特别是兴业银行,地产问题也可以说是由2021银行房地产产限额引起的。

那是上面从大局出发做的正确的决定,银行总不能老是做雨中抽伞,晴天送伞的事吧,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这么来的。

招商半老徐娘,没啥好比较的。兴业的未来是有走出自己的特色路,比规模,拼成本,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兴业很有潜质。$兴业银行(SH601166)$

本来兴业银行走的一条轻资本的道路是非常好的道路跟其他行比走出了差异化。老郭上来要把实体经济的风险往银行身上背。的确是放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本来通过表外非标资产的模式银行是不需要背负这么大的风险的。大概目的初衷是好的愿望是希望抹平经济周期波动,结果反而是让银行背负上了经济波动的结果。付出了很不少的代价,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在山东做一把手,走了以后山东的坏账明显上升;到了新岗位银行的本质就是存贷,就这见识;自己出的政策出了问题,摔锅一流,不要脸的程度世所罕见!很多人怀疑是卧底

我投资兴业也超过十年,还是希望未来两年有一次估值修复的过程。赚钱是一回事,赚钱甚至只是顺带,更关键是投资逻辑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