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思想实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假设一个市场上只有三种资产,公司A,公司B,和现金。一开始A,B股数相同,资产负债表完全一样,不考虑通货膨胀,不考虑现金利率。假设这是一个没有波动的世界,我们确定直到A公司每年利润增长30%,B公司每年利润增长10%,假设A/B赚得利润都不分红而是直接再投资。请问A,B如果开始在市场上交易,应该被定价为多少?

因为A永远增长比B快,现金完全无增长,因此给无限长时间的话,A的净资产占比会无限趋向于100%,因此最理性的投资者应该给B定价为0,而给A定价为无穷(体现为没有一个A的股东愿意卖出,而所有B的股东和现金持有者都希望持有A)。这个情况恰好和价值投资的理念吻合——优质的企业才能长期持续创造最大的价值,世界的未来形态完全由质地最好最好不可被替代的企业所决定。买入的价格只在短期影响收益,在长期并不影响结果。这个情况和资产定价模型 (CAPM) 自相矛盾,因为波动都不存在,我们是应该假设A B beta 都是1.0 呢还是假设beta无法测量?

在这个假设中引入一个小变量:假设所有股东在未来第x年需要卖出股票得到y量的现金用来消费,假设持有现金会获得无风险利率r。那么股价就有了新的意义。合理的当前股价应该等于所有持股股东未来需要用的现金折现回当前现值除以总股数。但是这个定价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对于未来现金的需求分布基本决定了定价,并且这个状态并不稳定,股东也可以假设股价会继续增长,因此不愿意卖出套现。

股东对于未来的预期最后就变成了一个行为经济学经典--猜平均数游戏:请猜一个0-100的数,这个数距离所有人猜的数的平均数最接近。理性的答案应该是0,但是实际上永远不会是0。[捂脸] 实验到这里为止连利润的随机波动都还没有引入,股价已经可以疯狂波动了。

但是A公司最优质,未来净资产占比会无限趋向于100%这一点并没有变。因此这算是一个能与价值投资理论自洽但是与现代投资理论矛盾的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