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玉祥门内外的CITY WALK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0

作者:豆豆

2024-06-18

对西安的喜欢实在是刻在骨子里的,下楼出小区门,再右拐,就能看到古老的城墙,朝着城墙方向走100米左右,是西仪坊,从早到晚人流不断。对于喜欢CITY WALK的我,这样随意地闲逛是一大乐趣。

1、西仪仿

西仪坊实在是一个热闹所在,虽然里坊制度初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末时期,那个时候,这里还叫做颁政坊,但颁政坊的痕迹已然全无,而西仪坊却风生水起。所谓西仪坊,顾名思义是西安仪表厂在此建立、职工家属院建于此而形成。其实在这个区域的单位,除了仪表厂,还有西电公司,西电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以完整输配电产业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成立于1959年7月,是“一五”的重点建设项目,职工数万人,大都居住于西仪坊周边,所以在这小小的“颁政坊”,各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人气兴旺。由此,西仪坊也渐渐成了一个非常热闹的街区,早有早市,晚有夜市,不出坊区,就可满足所需。

西仪坊或许缺少大型商场和大型超市,以至于这里地气十足,小商小贩聚集,熟人之间的交易居多。吃个早点,你可以随意坐在一家摊位前,告诉摊主你想吃的东西,他家没有不打紧,附近的摊点有就行,他顺手可以给你一起端过来,一站式服务,俨然是小小的“餐饮集团”!街坊里的人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早起,大人小孩一起下楼,要一个葱油饼,再搭配一碗热乎乎的胡辣汤,或者搭配豆腐脑之类食物,饭毕,孩子走进校园,大人去上班。很多人步行上班,离得近啊,一两公里的路程,步行刚刚好。

2、颁政坊的现在

西仪坊一路向西,距离玉祥门大约1000米的路程,这里依然是颁政坊区域。这些年,区区一公里之间的变化令人刮目相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随着很多大型企业落户西安,很多单位就近将生活区建在这里,那个时候,建房子还谈不上户型,筒子楼狭小的房间里就可以住一家三代人;七八十年代,居住环境有所改进,房间里有了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仍然没有小区的概念,如果说有小区,那也就是砖头一垒,就是隔离各个单位家属院的院墙,绿化这种事,是想也不敢想的,院子里的树,是随意长起来的,在缺少呵护的情况下,它们最终也长成了五六层楼高的参天大树,想想住在五六层,也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氧吧,推窗见景,风景宜人。

千禧年后,为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政府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城中村改造。旧房子被拆掉了,居住在这里的市民经历了一次阵痛,在几年时间里,他们克服困难在外租住房子,就是为了搬回熟悉的故地。房子建好了,他们搬回来了,同时惊奇地发现,除了分给自己宽敞的房子外,这里还成了一个CBD区域,竟然有了5A级的写字楼,与“高大上”沾上了边!

3、进城了

在西安,由于城墙的关系,就有了明显的城里城外的分别。住在城外的人穿行通过城门洞时,我们叫做“进城”,以前的西安市民中“城里人”是瞧不上住在城墙外住民的。

进了玉祥门,是隋唐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枢之地,进城东西向的大道,在城外是大庆路,在城内则称为莲湖路,左手边可以去往太极宫,右手边就是皇城,是隋唐帝国时期的政治中心之所在。我们看到的城墙是明代城墙,周长13.74公里,建于1370年,而唐代长安城规模要大得多。现在的明城墙即使规模小了很多,它依然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为此,西安人民永远感谢于右任先生和张铁民市长。

玉祥门这个地方,其实以前并没有门,1926年,刘镇华率9万人围攻西安,企图消灭退守西北的国民军,李大钊请于右任先生赴苏联,督促在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将军回国,重整旧部,“进军西北,解西安之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在国民联军和守城陕军的配合下,刘镇华军全线溃败。陕西人民为了纪念冯玉祥,就在这里挖了一个门,起名“玉祥门”。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里,有过一段这样的描述,白嘉轩的女儿白灵在西安上学,白嘉轩曾希望白灵回家,但“白灵执意想留在城里搬运尸体”,说的就是1926-1927年西安城被围的景象。陕西人民很实诚,他们纪念一个人,就为他挖一个门,除了玉祥门,还有一个城门“勿幕门”,也是如此这般的来历。可惜太极宫已经痕迹全无,被后世各种建筑所覆盖,实在可惜。

4、西五台云居寺

进了玉祥门继续前行五六百米,右转进入洒金桥路,这里有坐落于市井小弄里的西五台云居寺,是唐朝的皇家寺院,能不能进去全靠运气,这里只有初一十五和重要活动才开门。还好,运气不错!寺门开着,看门的猫却不知道去了哪里?

西五台云居寺坐落于居民小区中间,南北不过100米,东西却长达500米,虽然规模不小,但要经过一段窄窄的小道才进入,进来游览的人并不多,难得的清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笃信佛教,每年数次前往终南山南五台朝山拜佛,旅途十分劳素,世民为母尽孝,便仿照南五台在宫城广运门以西,太极宫城南墙上沿起伏地势,筑建了五座佛殿,供其母瞻仰朝拜。因共有五个高台,又与终南山南五台遥相呼应,故称西五台。从寺院出来,立马回归到了热闹的红尘中,喝杯冰镇酸梅汤,继续行程。不知不觉,跑步已经变成了慵懒的CITY WALK。

5.回坊

沿着洒金桥路往南,不知不觉中伊斯兰的色彩逐渐浓烈,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多了起来,其实从西五台云居寺到处,也不过就是几百米的路程而已。回坊区域并不限于回民街,而是包括了回民街周围大大小小具有伊斯兰特点的区域。大致位置在西大街以北,莲湖路以南,北大街以西,洒金桥路以东的一片区域。

西安的回民多,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随着丝路的繁荣,长安与西亚各国贸易、文化及政治往来频繁,阿拉伯、波斯地区的国际友人大量进去长安,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友人擅长经商,他们在长安定居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伊斯兰居住区,虽然乡音已改,但依然延续着古老的古尔邦节传统。

古尔邦节,也称为开斋节、斋月节或小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之一,为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百度的结果,所谓“朝觐”,是伊斯兰教五项功课之一。阿拉伯语的意译,旧译“朝功”),相对于现在使用的日历而言,古尔邦节的日期并不固定,比如2023年古尔邦节为6月29日,2024年为6月17日,对于穆斯林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由于古尔邦节在即,清真西寺已经开始了庆祝活动的预热,不再接待游客。所幸,位于化觉巷的清真大寺开放。但要找到清真大寺却也不易,要穿过窄窄热闹的的化觉巷,化觉巷宽不过2米,长300米左右,化觉巷尽头,清真大寺才若隐若现般地露出来了个门脸。

6.化觉巷清真大寺

化觉巷清真大寺,当地汉人称为“化觉寺”,又因为化觉寺是西安最大的清真寺,回民称呼它为“大寺”。因为周围的狭窄和喧闹,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化觉寺,因此游人少之又少。尽管游人稀少,当阅读了寺院的简要说明,不禁诧异,这又是隐藏于市井中的一处千年古寺,始建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修缮于宋、元、明、清时期,寺内保存着历朝历代的名人题词,最著名的当属宋代大书法家米芾。

寺院里也悬挂着慈禧太后的题词,1900年,庚子之变,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狩”西安,第二年回京前,给西安各大寺、庙、观、庵题字悬匾,难怪西安的各大寺院都有慈禧太后的题字,好像“西狩”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非得给后世以文字记录的痕迹!唉,一声叹息……

因为信奉伊斯教徒心中有圣地麦加,所以中国的清真寺都是坐西朝东,指向麦加天房。

7.西安老冰棍

从化觉寺出来,曲里拐弯地走到了鼓楼,运动手表显示10000步,大致走了7公里左右,有点累了,坐下来休息,旁边坐着一个卖老冰棍的,于是买了一支,3元;吃完还觉得渴,又买了一支,他优惠了一元,然后拉着手推车离开了;十几分钟后,卖冰棍的哥儿们转了回来,一看我还坐在原地休息,于是又友情赠送了一支。吃完冰棍,租了个自行车,回家。

8.大数据

从早上7点出门吃早点,到吃完冰棍回家,用时五个小时,步行10500步,骑行3公里,喝了一杯酸梅汤,吃了三支冰棍,手机电量降低到12%,气温由早晨的22度上升至35度!有意思的行程,就随手做一个记录吧。

全部讨论

06-18 18:56

历史的街、文化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