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本质——《脉络——小我与大势》读书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脉络——小我与大势》这本书是我今年读过的吴军博士的第3本书了,它讲述吴军博士长期以来对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思考。前2本书是《卓越》和《境界》。我猜想吴军博士今年还会出一本有关世界文明史的书,因为2023年其在得到APP开设了一门世界文明史的课程,按惯例完成一门课程后,基本上就会出一本有关该课程的书。

吴军博士认为,一个人看待历史的态度,或者说史观,比总结什么历史规律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看待历史的方法和角度,其实就是他看待现实与未来的方法和角度。历史不过是一些验证自己思想的数据。(P10)

吴军博士基于对历史的了解,近几十年来更赞同文明史观。简而言之,历史上除了“文明”二字,别无他物。今天一些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人类在大约一万年的文明史上,只发生了两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一件事是近代的工业革命,另一件事则是远古时期开启文明的农业革命。除此之外,其他事情的意义都不大,它们只是相互抵消的噪声而已。(P11)

在中国帝制时代,最高当权者和可能的继任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掌握了绝对权利的皇帝很担心继任者会提前掌握权利,哪怕继任者是自己的儿子。(P16)

最近几十年,在历史学界兴起了一个新趋势,就是从大历史(或者更准确地讲,叫作“宏历史”),也就是从宏观层面,从全世界范围,从几千年的文明进程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其实是一种新的史观,吴军博士对此非常赞同。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历史,历史的脉络就能看得更加清楚。(P37)

在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只有一件,就是工业革命及因此产生的近代化。(P46)

在过去,财富是土地、房地产以及珠宝等贵重物品,加上金银等金属货币。到了近代,金融业发展起来后,财富的概念就被扩展了。一个经济单位,包括一个人的盈利能力也成了财富。再往后,人们甚至把未来的可能性也看成一种资产。比如一家企业一直没有盈利,但是有人相信它将来会盈利,它也变得有价值,能够上市。比未来盈利更虚的赚钱机会是所谓的共识。(P93~96)

即便是传统一点的投资人所投资的企业,一部分价值来自其盈利能力和未来的预期,而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来自共识,因此共识是今天一笔很大的财富。如果只利用企业的价值进行投资,你会失去很多赚钱的机会。

和共识类似的是信仰。信仰和共识有相似之处,产生共识的人只是乌合之众,聚得快、散得也快。信仰则不同,信仰者是坚定的,他们的人数肯能不是很多,但当信仰出现危机时,信仰者就会站出来,甚至以一种殉道者的方式来维护信仰。今天比特币的价格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在高位,就是有一批坚定的去中心化、非政府的信仰者。

信仰和时代有关,过去的信仰带不来今天的财富,今天的信仰也未必会让财富在明天保值。

假定全世界全部的财富是1,然后把各种资产,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各自的占比。比如在全世界的财富中,股票类的财富占了一小半,房地产占1/4左右,可变现的矿产和自然资源也占了不少。假设你拥有的资产按照上述比例计算后占到了全世界财富的80亿分之一,你的财富大约就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有一天,你所有的资产标价都涨了一倍,在纸面上你似乎更有钱了,但其实你的财富没有增加,因为你的财富占比和原先一样。

也就是说,一个人变得更富了,是指其占全世界财富的比例在变大,而无关某一类资产的涨跌,比如股票类资产的涨跌。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全世界的财富都是股票类资产,即便全部股票都下跌了20%,但你持有的股票仅下跌了10%,你不是变得更穷了,而是更富了!当然全世界换为整个中国也适用。

真正善于投资的人会做两件事。第一,他们会定期调整不同资产在财富篮子的配比,以提高自己资产占全世界资产的比例。第二,他们不会忽略看似荒唐的资产,包括建立在信仰和共识基础上的“空中楼阁”。(P105)

事实上,财富的本质是人类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果不能参与新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财富就会缩水。对个人而言,财富是两个维度变量的乘积: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每个人的能力和能够调动资源的数量。调动资源的能力才是你真正的财富。

一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让财富保值的能力,这些很难直接被量化,但是它们很重要。只有具有了驾驭那些财富的能力,财富才变得有意义。(P105)

今天很多学者认为全球化的进程开始倒退,甚至全球化已经终结。吴军老师并不这么认为。纵观人类的文明史,文明之间的交流增长速度和文明本身的发展是同步的。在航海时代之后,贸易的增长更是快于经济本身的增长。在冷战时期全球贸易依然在快速增长。所以今天很难说,全球贸易会萎缩或者全球化会停止下来,吴军博士更倾向于说全球化2.0时代在最近几年开始了。全球化2.0有哪些特点呢?(P152~155)

首先,区域内国家合作的范围和深度要远远超过之前大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其次,发达国家之间加强经济合作,特别是由过去在产业上的竞争转为在更大空间中的合作。比如,2018年日本和欧盟签署的自贸协定,韩国和日本在贸易上的和解。最后,全球供应链的多样化。

对一个社会来讲,解决任何需要时间的问题,靠的住的其实不是哪个政治家,而是能够盈利的商业。(P194)

吴军博士在其《境界》一书中谈到了苏格兰的启蒙运动和英美的经验主义传统,在这本书中,作者再次谈到了和“欧洲理性主义”方法论相对应的英国经验主义。(P198)

保守主义或者说古典自由主义,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是迄今为止在思想领域、政治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它的主张也最符合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本身发展的规律

“英美保守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同义词。今天容易对保守主义这个词联想到守旧、不变革,这应归咎于对conservatism 不太准确的翻译。其实在政治理念上,conservatism准确的意思是对一些价值观的坚守。保守主义在经济领域体现为自由市场经济。(P208)

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艾德蒙.伯克,他是保守主义的鼻祖。伯克于1729年出生于都柏林,1765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其非常值得一提的有三本著作。第一,《当前国家的情况》,在这本书中,伯克指出了代议制的重要性。第二,《与美国和解》,作者在这本书中希望英国政府不要对当时闹独立的北美殖民者发动战争,而应该做出让步。当时这本书让伯克在英国备受争议,但是今天英国人却接受了书中思想。(P205)

第三本书,《反思法国大革命》,这是伯克最重要的一本书。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哈耶克和卡尔.波普尔等古典自由主义者。在伯克的心目中,革命该如何开展呢?

伯克给出的一个样板是英国的光荣革命,即英国通过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绝对王权的统治,实现了近代民主制度。伯克强调,过去一切文明的发展证明,历史需要具有继承性。(P207)

伯克所主张的保守主义主要是对于人的一些与生俱来的权利的坚守以及上帝秩序或者自然秩序的坚守。比如伯克强调尊重人的生命权、人的自由以及各种基本权利。英美的保守主义不是不改变、不进步,只是他们反对抛弃传统的巨变。(P208)

实践保守主义最好的美国人。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人做对了事情;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美国人做对了事情;从1978年至今,中国人做对了事情。(P224)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做对了事情,它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那么从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各做对了什么事情呢?答案就是托克维尔和柯立芝所说的:所倡导的事情,也就是让每一个民众靠自身的努力富裕起来,获得财富,然后通过拥有财富获得自由

今天,很多人呼吁社会公平和自由,这很好,但是如何做到,其实很多人是一头雾水。对于这个问题,100年前另一位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阿克顿勋爵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财产,而非良知,是自由的基础。”(P225)

吴军博士认为中国很多人都认可保守主义的思想。在经过了2000多年不停地改朝换代之后,今天的中国人更愿意接受和风细雨的改良,在经济上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经济地位,而不是一切依赖于社会。(P225)

与中国不同的是,21世纪的美国已经背离了这种做法。如果中国还能坚持下去做对事情,那么几十年下来,从结果上讲,未来的时代就是中国的时代。

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吴军博士强调了虚拟经济的重要性,为他人提供服务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唯一解;也讨论了技术不平等是新的不平等;还讨论了元宇宙和虚拟世界,认为2023年6月苹果推出的第一款VR眼镜Apple Vision Pro是苹果公司自智能手机之后推出的最亮眼产品;也谈到了互联网3.0和数据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