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中国平安(SH601318)$ 投资十年回顾!2006年6月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到今年6月刚好走过第一个十年。十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对投资懵懵懂懂到逐渐领悟并小有所成,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经历了A两次的起伏跌宕,真实感慨万千。

下图是十年来的综合收益曲线,对应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考虑了分红因素。



截止今年5月底,资金的整体收益达到1674%。同期沪深300和恒生指数分别增长203%和136%(考虑分红再投资因素)。资金的整体增长超过了我的预期,实话说也有运气的成分。

2006年6月到2010年11月份,是投资的第一阶段。这一段时间资金量小,基本上是单一持股。还记得第一只股票是中国联通,2.2元买入的,当时认为都低于净资产了,中国移动运营牌照只有两张,盈利的确定性应该不错就买了。很快到了2007年初,家里领导催着买房,为了首付就清仓了股票,收益140%。后面2007年到2008年前9个月都是空仓。空仓的理由一个是没钱,后来有钱了,看看市场波动太大了,所以也不敢进入,幸运地躲过了6000点大崩盘和金融危机。直到2008年10月份,大盘已经低于1800点,国家又出台刺激政策,那个时候刚好学了点经济学基础知识,知道货币泛滥的必然结果是资产价格上涨,就再次全仓买入民生银行,价格刚刚好4.0元。买入民生银行无非觉得价格便宜,而且增长确定性也好。到2009年的7月份,大盘快速上涨,周围的人又在谈论股票,想想有点吓人,就全部抛出,收益是115%。之后又是一段空仓期,直到2010年底。

2010年12月到现在是投资的第二阶段。2010年以后,经历过两次大的波动,自己虽然幸运地躲过了,但是总感觉这种好运不可能永远都伴随着我。这期间阅读了很多关于价值投资的书籍,长时间的思考,逐渐有意识地按照价值投资的思想来进行投资。2010年底开始重新开始投资A股,这之后再也没有空仓过,即使在后来2015年的股灾期间,也基本上是满仓的。2011年到2013年主要持仓了银行股,考虑市盈率底,分红率高。当时市场青睐小盘股和题材股,什么“煤飞色舞”,什么“喝酒吃药”是那个时期的热点,因为估值高的原因我都没有参与,静静地守着低估的银行股吃股息,好在还是跑赢指数很多的。到了2013年下半年开始注意到中国平安,当时的价格在36-37元,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市净率不到2倍,增长的确定性高,所以决定投资,持仓一度达到总仓位的65%,现在依然是持仓最大的股票(占35%)。后来的故事就不必多讲了,在中国平安上的总收益(包含分红)达到了160%。在沪股通开通之前,2009年我开通了港股交易,但是由于不熟悉,也犯了不少错误。特别是在运动服饰股票方面,2009年匹克体育刚上市不久,看到其估值不高,增长很快,而且分红很不错就买进了,匹克在那段时间表现不错。2010年我在分析匹克的年报时看到它的应收款和库存增长很快,结合业务模式的分析,发现其增长方式主要靠签约代理和赊销,存在很大风险,但是主观地认为这个问题不会很快暴露。到了2011年,存在类似问题的李宁首先暴发,然后整个行业的股票经历了剧烈波动,匹克的股票下跌最大达到85%,非常骇人。匹克我退出还算及时,本金没有损失,但是这件事给我一个教训,投资不要想当然,企业有隐患迟早要爆发。2015年下半年经历过股灾以后,开始重点关注香港股市,当时考虑A股的整体估值远比香港股市高,虽然很多内地的投资者各种解释的理由,但是估值低是硬道理。因此2016年初,大举将资金转移到港股,分别投资了中信银行H、建设银行H、招商银行H、首创置业、复星国际等。当时的香港市场内地银行股跌到市净率普遍在0.6-0.8倍,基本上是按照破产公司来估值了,安全边际很高。2016年向港股的战略转移使得这两年的收益明显优于沪深300指数。当然投资这些银行股也受到雪球里东老和云蒙的影响,他们分析的方法和逻辑对我启发很大,在此表示感谢!

以上就是我十年来投资的简单回顾和一点心得,分享给大家的同时也是想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继续不断学习和改进。

全部讨论

2017-06-08 23:52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