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远海控(SH601919)$ 近期新加坡、迪拜等中转港拥堵引发市场关注,船视宝最新数据显示其锚泊时长均超过96小时,明显高于全球其他主要港口。

集运短期有效运力变化超出预期,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市场此前以静态角度看待红海绕航事件的影响并测算静态的供需变化幅度,未曾考虑绕航的延伸性影响,以及持续的绕航实际上会滚动消耗有效运力供给。

集运供应链系统性紊乱下各环节运力紧张正在逐渐加剧,需动态看待红海绕航产生一系列延伸影响:

1)绕航本身增加航行天数、船期延误,折损有效运力/增加运距,静态测算影响集运供给年化约8%;为保障周班服务频次和航线周转,理论上需单航线增加船舶运力(如西北欧一组11条船增加到13-14条)或者跳港加快周转。参考Sea-Intelligence,4月全球班轮准班率环比-2.5、同比-12.1pts。

2)缺船,集装箱船租金大幅上涨;

3)出口港结构性缺箱;

4)绕行好望角区域航速受天气影响;

5)码头拥堵:一方面由于船期混乱,集中离港、集中靠港,容易造成部分码头阶段性承接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空班/跳港导致部分货物直达变成二次中转,中转港或者被跳港口的前后港口面临更大货物中转压力和多一次的装卸操作,码头作业效率下降,周转时间增长。6)后续仍存在美东码头劳工谈判和联盟重组、班期调整的不确定性。

具体到新加坡港拥堵:一是集运淡季运需整体较强,短期货量快速增加;二是班期混乱、船舶集中抵离港、东南亚其他港口被跳等绕航的系列延伸影响,导致货物集中至新加坡码头。关注中转港拥堵潮后、绕航船舶集中抵达目的港之后的潜在拥堵趋势与程度。

集运供应链存在“木桶效应”:从趋势上,有效运力供给的修复需要供应链整体周转效率的提升,各环节“每块木板一样平齐且无损”,因此缓解的进程将较为漫长;从边际上,有效运力瓶颈取决于“最短一块板”,即船、码头、堆场、铁路、卡车等集装箱单位时间处理能力最低的一个环节。需求无重大变化下,集运系统性紊乱一旦形成、缓解起来将相对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