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路径依赖以及我们可能死于何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04回复:93喜欢:444

(写在前头,目前已在风控能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分享一些东西了。所以有些东西心照不宣就好,不要在评论里讨论,鉴于刚才很多人听不懂人话,说的直白点,不要对案例中人的名称做揣测。另外鉴于目前论坛环境不太好,请不想看的直接拉黑我,不要留言,谢谢。本文仅做记录,没有营养,不适合大多数人。)

周末和一个朋友(暂且叫他A吧)电话,聊起关于基本面研究缺陷的事情。同样的主题我还和另外两个人深入讨论过,一个是某个我觉得水平很高的基金经理(暂且叫B吧),一个是一直和我合作的朋友。实际上,因为自身因素,我不太参与社交,深入能聊的朋友也很少。在我看来,意识到基本面研究缺陷并且会深入思考的,其实都是基本面研究能力很不错的人。比如电话来的这位朋友,十多年的时间里从几十万到10亿以上身价,依靠的最大的能力之一是研究。那位基金经理过去还是个人投资者时在网络成名,大家最佩服的也是他的研究能力。至于我们,过去赚的钱里大部分也是来自于研究,而且基本上所有的研究后决定的重仓没有错过。但回过头来,其实发现很多研究是错的

例如电话的这位朋友,他过去两年全仓猪周期的股票,赚了很多倍。但他说回过头看,实际上如果不是非洲猪瘟,可能要被套一年才能赚一部分优秀企业roe的钱。肯定远远低于目前的收益。回过头看他这些年做的那些投资,即使都是赚钱的,但是也很多研究是错的。

我想到基金经理B和我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他研究博彩、乳业、4S店都是错的。我知道的除了这几个以外还有商业零售、食品企业、整车,他过去的研究也是错的。他说回过头想想有些比较可惜,4s店的那几只股在他决定不买之后涨了几倍,博彩也是迎来波澜壮阔地涨幅。甚至包括猪也类似。我个人其实觉得是因为他的研究会陷入细节,过去的几个个股研究都是陷入细节。例如13年的某个商业综合体,在行业长期逻辑不好的情况下执着于企业质地和扩张逻辑可能就不太对。然后某个食品企业,知道管理层不太靠谱但是觉得产品有看点,这个也是有些问题。当然,最后都是赚了不少。

至于我们,过去在房地产上周期研究是对的,但是个股上对买的那个企业判断是错的。在OTC企业上对个股的基本面判断也不对,只不过市场认为我们是对的。回过头看,很多错过的机会也都是因为研究做的不对。

那么最终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是在我们提到的几乎所有的标的上,无论是A、B还是我们都是小部分不亏,其他都是赚钱的,有的还赚了大钱。这之间,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A还是B还是我们,全部都非常看中下限,也就是价格或者风险的全部释放之类的东西。回头看都是错误,很多都是靠运气赚的钱,但即使重新来一次,也是必然。

A的做法是他很看企业质地和管理层诉求。和管理层站在一起,并且最好买实际上是好企业,但市场觉得它是平庸企业的公司。B的思路很清奇,我一直觉得他是绝对的天才。他大开脑洞,既然前面都是因为“运气”赚钱,那么为什么就不完全交给“运气”。因此他建筑了一个精密自洽的系统。例如做法之一是买底部且赔率大的票,依靠运气赚钱。我们也类似,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基本面、市场面、思维面三者结合的投资体系,不只是依靠研究去赚钱。

这里我个人觉得A的做法最简单可靠,但也需要天赋——价值判断的天赋。价值判断有多难,我想大部分人都很清楚。B的做法最天才,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最难学。什么是底部?这个问题后面的答案就可以写一本书,然后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风险的全部释放?诸如此类的诸多问题都包含在他的体系里。能理解的也需要强大的禀赋。

到目前这个阶段,A说他思考的问题在于在几十亿级别的规模上可能做不到超高的收益率,而他不愿意像是长持某几个个股那样做,因为过去的成功未来可能是没办法复制的。我觉得他很牛,他在做独特的探索。可能完全不同于前人的探索。B是已经探索出了百亿以上的道路,只不过可能某一天到500亿甚至千亿以上,我觉得他还需要去探索新的东西。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于没有路径依赖。正是因为没有路径依赖,他们过去才可能做得那么好。我对A说我建议他可以找B聊聊,可以部分参考他的做法,或者也可以部分参考我们的做法,抄行业的底。抄行业的底一定是较大的行业,不太会有资金规模限制,也不会仅仅只有个别标的可以买,产业链上下游都会有很多机会。不过实际上,我自己更喜欢B的体系,因为我也觉得交给运气是可重复可建构的体系,能平衡很多东西。只不过短期和中期上爆发力差一些。

我和A觉得B的做法最好的一点在于可持续,把难以量化的艺术判断归于自己,把相对可以判断的其他东西交予他人,让整个系统得到最优解,从而可持续。而我见过的其他大部分体系都不太可持续。最多的都是依靠天赋在做,努力只是表观,本质都是靠天赋在做。靠天赋都走不远,除了极个别人以外,其他的在未来都有死在天赋上风险。而深度研究基本上能到达到的真正深度的都是靠天赋。人们坚信的东西如果某一天真的伤害人们,那么一定伤地最深,甚至死亡。

我们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这一点上思考了很深入的应对体系。尽管这个体系在大部分时间没啥用处,但我们还是在一步一步完善和进化。我很喜欢B的做法,但B的做法凸显不了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研究应该还是可信的,只要想办法解决不可信的一面就可以。所以,我们的底层逻辑是风险,只有风险两个字,而不是其他。应对和处理风险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在做的事情。

回过头来,A其实也要开始做完全独立的探索。我觉得这样的探索才是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最宝贵的东西。如果所有人都拷贝格雷厄姆而不去探索就不会有巴菲特,如果所有人都拷贝巴老不去探索就不会有索罗斯。施洛斯、罗杰斯、林奇,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探索出来的。所以希望他们都能探索出自己的东西。而我们背朝所有路径依赖者,春暖花开。

精彩讨论

长线渔民2019-12-23 14:03

尊重贴主的创作和分享,不要乱猜测乱评论,因为大家都想看到更有品质有思想的东西

mike1632019-12-23 13:46

风险是能够控制的,这是研究的价值所在,这个决定了下限。收益则取决于市场。

佳佳小金2019-12-23 13:49

我懂了,我也知道。我能做到不?我该听谁的?

Trader_00832019-12-23 13:36

不做选择题,只做判断题。判断什么,判断别人的判断。散户与其判断企业不如判断情绪。不做定性的判断,只做赔率的分析。坚持什么,坚持人性中不变的东西,贪婪和恐惧。

全部讨论

2019-12-23 14:03

尊重贴主的创作和分享,不要乱猜测乱评论,因为大家都想看到更有品质有思想的东西

2019-12-23 13:46

风险是能够控制的,这是研究的价值所在,这个决定了下限。收益则取决于市场。

2019-12-23 13:49

我懂了,我也知道。我能做到不?我该听谁的?

2019-12-23 13:36

不做选择题,只做判断题。判断什么,判断别人的判断。散户与其判断企业不如判断情绪。不做定性的判断,只做赔率的分析。坚持什么,坚持人性中不变的东西,贪婪和恐惧。

2020-07-12 09:21

非常棒的文章。
成功的投资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底线思维。下注前先想清楚,如果最糟糕的结果能坦然接受,才会大胆下注。
但是,这个最槽糕的结果也只是大概率、模糊、臆测的预判,并沒有精准的量化,而分散策略能化解部分这个风险,却又无法做到集中度高的效率,注定是二难的问题。
所以我更喜欢组合中搭配洐生工具的运用,如可转债、期权等,更加直观、精准量化风险收益比。

2019-12-23 13:52

风险基本释放,孕育着希望。

2020-07-12 05:57

【投资方法】所有方法都是在研究概率和赔率,以及二者的占比。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方法才能走的更远。

2019-12-23 13:52

2019-12-23 13:49

看中下限,底层逻辑是风险。

2019-12-23 13:42

这之间,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A还是B还是我们,全部都非常看中下限,也就是价格或者风险的全部释放之类的东西
--  这个太厉害了;先把下限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