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0

(本文写于4月6日)

十来天前用融资(此处特指券商融资融券中的融资)买了股票----《继续买入——原则比机会重要》有记录,上周五卖了一部分刚好把融资还掉。

这次使用融资,设了很久的预期,却在短时间内取得不错收益,属实运气挺好。

现在持仓回到现金仓位满仓,看着账户浮盈不少,资产变多了,也确实让人很高兴。

但使用融资买股票是毛病,越是取得盈利越应该谨慎,“有一种危险叫做:用错误的方法获得了短期利益”。

当然,我也不排除会再次使用融资,因此我把使用融资的原则再梳理记录一遍,作为对自己的“耳提面命”,符合下述原则是使用融资的前置条件。

原则一:只融资做多,不做空。

我推崇做空机制----这是伟大的制度创新,但不愿意参与卖空交易。

因为做空融券利息很高,理论上收益<100%、风险却无限大,更重要的是对有潜在问题的公司卖空,是在跟企业家的求生欲做对抗;对估值过高的公司卖空,是在跟企业家的进取心做对抗,这很不好玩。

原则二:确保不会爆仓。

融资买股票最大的风险就在爆仓、被强平,投资之路被外力阻断或者被迫交出筹码离开。

要确保不爆仓不容易,不仅要控制融资比例,仓位不超过150%;还要严选标的,股息率覆盖融资利率;更重要的是要有备用资金,能短时间内把融资本息全部还掉

原则三:融资买入是买入的特殊情况。

买入一只股票的原则当然适用于融资买入,买入一只股票的原则我会陆续发出来,在此不多说。如果不愿意买入就不用说融资买入了。

原则四:融资仓位只做确定性套利。

即使原则一、二、三都成立,也完全没有理由融资买股票,除非出现错误定价,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有确定性的套利机会----比如融资加仓的风险<融资放贷的风险,融资加仓的收益>融资放贷的收益

融资放贷的事比比皆是,比如银行信托就是,我也在特定情况下干过----比如能确保收回本金、有共进退的专业大咖、即使回收周期意外情况下很长但确定不影响家庭开支、预期收益两倍以上覆盖融资成本等。

对比来说,私以为融资买股票的套利机会至少应该包括:

1、上市公司ROE两倍于融资成本;

2、融资本金的ROE三倍于融资成本;

3、大股东及管理层要有劣后级投资。

1、买股票就是当股东,股东的收益首先来自上市公司创造的股东收益也就是ROE,融资买股票就是借钱当股东,首先要考虑上市公司的ROE能否达到融资成本的两倍左右。

如果上市公司ROE5%,融资成本6%,这比借6%的钱,放5%的贷还差!我完全不会考虑!

如果融资成本6%,ROE10%,这好很多,但我会觉得空间小,放贷款还不愿意呢更何况投资,没那么值得。

如果融资成本6%,ROE12%甚至更高,我会很感兴趣。

2、在某一个价格买股票就是以某一个价格入股公司,比如2倍PB买了股票相当于溢价一倍入股上市公司当股东,入股本金的ROE相比上市公司的ROE要少一半啊;反过来说,0.7倍PB买了股票相当于折价70%入股上市公司当股东,入股本金的ROE实质上提高了。

比如上市公司ROE15%,融资成本6%,0.7PB融资买入,则融资本金的ROE超过20%(15%/0.7=21.43%)。

3、大股东及管理层的劣后级投资指大股东及管理层有大额增持并且暂时被套,这更多是自己的一种偏好。

打个比方,大家都是股东,一起种棵树,但大股东和管理层肯定能抢先摘到果实,为什么不先让他们浇水施肥呢?

反过来打个比方,大家一起爬山登顶,让大股东和管理层走在前面,要不然咱小股东走在前面说不定会被搁在半山腰啊。


搞明白什么时候融资,那什么时候平掉融资就简单了。


随着股价和业绩波动,风险收益不对称的套利空间逐渐变小或消失。用融资仓位持有股票没那么划算了,和借钱放贷款差不多,或者还不如借钱放贷款呢,那我就会选择平掉。

基于上述原则我去年就制订了交易计划,十来天前的融资买入是在执行计划,上周五的卖出也是在执行计划。

执行过程有些许磨损,比如计划0.7PB左右买,结果左侧买了,计划1PB左右卖也是在左侧卖了,两头都是左侧少赚不少,不过顶底难猜,知足常乐,这样也挺好。


好的投资,不管是融资仓位还是现金仓位,归根结底是要股东视角,回到公司的经营发展,好价格入股好公司才是根本。

还是巴菲特老爷子牛,用很简明的语言、很贴切的比喻就能把很复杂的事情说明白:“一个投资者是否真正在做价值投资,最好的检验方法是看其是否关心明天股市开门,如果股市关闭5年其是否会感到担心”

我必须承认,虽然我买入股票都是按5年以上持股周期考虑,但我还是很担心股市关闭5年,我也时不时会关心股市明天开门的情况。

努力吧,保持清醒,借假修真!

全部讨论

2022-04-14 18:02

杠杆确实得慎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