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5喜欢:1
$海康威视(SZ002415)$ $腾讯控股(00700)$
摘自公号“非主流念头”
周五把手上的海康威视给清空了,结束了持股一年多的历程,中间有过浮盈接近30%,大概复一下盘吧,也不知道对错,等将来再看。
1、首先海康当时买入的逻辑就是看好其一流的管理层和稳健的财务表现,中电的央企背景也使得财务舞弊概率极低。另外买入的原因是看好疫情复苏后对其未来业绩的反转影响;还有就是看好萤石等一旦分拆上市后能快速做大,反哺海康的业绩,便如同李云龙撒出去一个个连,将来回来一个个师。
2、22年4月开始买入差不多36元开始买入,因为当时自己测算击球区差不多在33元以下,考虑到之前高高在上的股价终于下行,于是在击球区上边便开始逐步买入,最低差不多是9月或10月29元买入的。
3、我自己也赞同海康的商业模式属于二流,所以总共配置了4%不到点的仓位。中间48元没有走,是因为自己测算过海康55元以上开始属于合理高估,所以55元以下没有重大变化是不会动的。
4、买入时也考虑了一旦海康受到最极端制裁海外市场营收丧失殆尽的影响,没有这块因素当时测算40以下的海康就可以击球了。
再说说拿了一年多为什么大跌斩仓吧:
1、海康的国际营收增长由于国际关系大家都懂的我一直比较担心。前几天看到英国推出逐步去除中国核心设备的计划的新闻我心里有很强的不安感。
2、相较大华,海康的G端业务占比很高;但是土地财政模式的终结叠加经济复苏乏力,我自己判断海康的国内营收增长压力也很大。
3、海康最大的亮点就是龚虹嘉为首的一批优秀企业家在海康做大过程中的企业家精神。种种原因,目前他们淡出了海康的经营,现在的海康那种传统央企的管控更多了点,企业的活力也就是未来给人惊喜的表现的概率可能也会小很多。当然这个因素实际我去年买入海康时就存在了。
4、还有就是海康估值的问题,海康是设备制造商,更像一个系统集成商和工程施工商。后者也是我认为它是二流商业模式的原因。之前我对海康的想法是25PE合理,20PE低估。我个人现在越来越倾向于20PE合理,15PE低估。
5、所以,我斩仓的核心原因还是担心海康继续遭到戴维斯双杀,即业绩增长乏力甚至继续滑坡,和估值中枢下移的双杀。我的直觉是如果两个因素对海康各有20%的影响的话,海康中期可能还有30%多的下行空间。即使只有一个因素的影响,也有20%的影响,那么海康股价可能要在24-26元以下才能再次进入低估区。
6、当然上述都是可能,也有可能不发生或者我的分析完全是错误的。我的斩仓也的确受到了周五当日大跌的心理影响,怕后续快速下跌直接跌倒我上述分析的股价。实际我应该在得知英国的相关新闻后加以上述分析就进行斩仓,而不是让某日股价的大跌作为我行动的催化剂或者反向印证。
7、我也考虑到我错误的概率不小,毕竟我对海康研究的不深不透,不能说完全纳入能力圈,所以斩仓海康实际还有一个比较的原因。以当下的估值和业绩确定性,我自己觉得无论腾讯甚至洋河都比海康合算点,所以我后续大概率会把斩仓的资金给他俩。
8、另外作为教训,我未来A股将不再建仓海外营收有一定占比且涉及敏感领域的企业。

全部讨论

2023-06-11 08:08

今年要不是遇到AI智能这个风口,现在股价已经跌破20了

2023-06-11 16:47

段永平曾经说过一句话:怎么区分投机与投资?当股价一直跌,跌至你想卖掉它,那么你内心的初心就是投机…

2023-06-11 16:13

理论一大堆,最基本永远记住获利股票,跌至成本附近先出来

2023-06-11 16:11

涨时你太乐观,跌时你太悲观。握一年浮盈30%,至少回落到成本附近先出来

2023-06-11 14:28

写的太好了。
我有朋友研究海康很深,也给我推荐过。不过我在30元的时候犹豫不决,一直没买。主要还是担心被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