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公卫危机,医保去谈就是错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医保约谈Paxlovid本身就有不恰当之处。失败后,不少人开始注意到国外的Paxlovid采购价远高于之前中国的医保采购价。医保定价之前是2300人民币一疗程,最近据媒体报道下降到1890人民币。而美国政府签订的合同是530美元一疗程。欧洲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采购价也没有与美国的价格偏离太多。实际上美国政府采购合同包括了一项发达国家价格保证条款,日本德国等6个发达国家如果采购价格低于美国,美国的合同会自动更新为这个更低的价格。

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显然辉瑞没有要向中国多收钱。实际上跨国药企的全球定价与各地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挂钩。只要是中国正式上市的药品,在这样一个定价体系内必然比发达国家更便宜。

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其它国家的采购价不是医疗保险的协商价格,是政府在大流行背景下为公卫危机所做的关键物资采购。这比价格比较更为关键,也是为什么我说医保去集采Paxlovid本身就不合适。

公卫危机有紧急性,而医保作为一种医疗保险,覆盖的药物要考虑长期的供求。当下中国处于疫情高峰期,Paxlovid的采购明显是需要把着眼点放在公卫危机上,此时按医疗保险谈,思路就很奇怪。

或许也是为了满足眼下新冠疫情的紧急状态,医保集采失败后同时表态会继续支付到3月31日。可这仍然回避了真正的关键问题:如何保证Paxlovid这个疫情暴发后降低重症、死亡的关键物资的供应

问题不是医保愿意继续付钱到什么时候,以及愿意付多少钱,而是到底手上有多少药,打算买多少药,让多少人最后能用上药,让哪些人用上药。这些问题难道该归医保或医保集采管吗?

即便是疫情已经进入稳定期的发达国家,Paxlovid转向商业保险的运作都未开始,现下做医保集采,本身是否是一种错位?

来源: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