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链接太平洋”新梦想启程,探索健康可持续海洋的多样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网页链接

2024年5月25日,丹麦人Christian Havrehed(中文名:黄思远)和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孙海滨将效仿公元前210年秦代航海家徐福东渡的路线,从中国启航划船到日本长崎后,沿日本外海继续向东划行到延冈结束,全长约1300公里。总用时35天(包括岸上交流和躲避恶劣天气)。两人轮班制划行,每人2小时,开启“划船链接太平洋”的新梦想,让世界见证国际合作的力量与航海的勇气精神。

图:孙海滨与黄思远以及船只合影

横渡大西洋,勇气的萌芽

黄思远大学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留学,曾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20年,是个中国文化痴迷者,特别热衷于研究中国古航海文化。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如此感兴趣也许并非巧合。1770-1785年,他的第四代曾祖父是澳门和广州的“十三行”公司的负责人,并学习了中文,后来被公认为丹麦第一位汉学家。

孙海滨曾是一名专业运动员,现担任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专业教师。同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实践者的他说,打造中国人自己的IP赛事是自己多年执着的梦想。孙海滨表示,他希望借这次圆梦之旅为契机,希望在海洋大省浙江打造中国自己的海洋赛事品牌,填补亚洲在“远洋赛艇”项目上的空白。

图:2001年,孙海滨和Christian Havrehed参加“沃特·艾文斯大西洋划船挑战赛”

在2001年10月,一拍即合的二人曾经进行过一次航海的挑战,两人从西班牙出发,划一条7米无动力小船,在无任何外援的条件下,用时56天,划行5000公里到达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他们分别成为划船横渡大西洋的丹麦第一人和亚洲第一人,同时募集了9.1万美元捐助中国学生前往英国读书的奖学金。当年中央电视台、各大报纸不低于50家官方媒体陆续深度报道了此事件。那次探险之后他们还编写出一本书,书名为《划越——一个中国人和一个丹麦人横渡大西洋的故事》,记载了56天的惊心动魄,56天的风雨飘摇,56天的冒险征程。这本书承载了中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的航海精神。

链接太平洋,

征服蔚蓝的新梦想

在横渡完大西洋之后,当年黄思远和孙海滨就约定,未来一定划船横渡太平洋。这个约定延续到了2024年终于落地。今年5月25日,他们计划为了这个梦想,将再度合作出征。黄思远说,“划船链接太平洋”的计划分四个阶段,2024年第一步计划是效仿公元前210年秦代航海家徐福东渡路线,从中国划船到日本。未来条件成熟后,他们继续“划船跳岛”形式,从日本到堪察加半岛,最后再从阿拉斯加抵达美洲。

“沿途号”从中国划船到日本——新徐福东渡,是一项独一无二的项目,也将创造新的中国探险历史。中丹两国民间探险家再次合作的契约精神,再一次展示西方人和中国人合作可以一起取得任何成就,继续展现跨文化友谊和信任的价值。追求挑战、创新、梦想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和帮助他们,共同实践“合作可以更多”的口号。

图:孙海滨和Christian Havrehed准备开展横渡的船只。

徐福东渡是中国正史(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航海之一。已故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发起了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系列丛书,剑桥李约瑟研究所(Cambridg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认为徐福可能一路漂流到了美国。1974 年,Kuno Knöbl 用一艘帆船从香港出发;1993年,Tim Severin乘坐一艘竹筏从越南出发。两艘船都在太平洋中部沉没,船员不得不获救。这两位航海家的失败尝试证明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公元前 210 年的船舶技术可能还不够先进,无法直接横跨太平洋。与其直接横跨太平洋,不如主要沿着北太平洋沿岸航行到美洲似乎更合理。

因此,本次从中国划船到日本的探险活动是一个四阶段项目的第一阶段,调查中国人是否可以在哥伦布之前沿着北太平洋沿岸到达美洲。

过去Knöbl 和Severin从越南和香港出发与徐福没有任何关系,也都没有获准从中国内陆出境,但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不同的国家。为了能够向世界证明这一点,黄思远一直梦想着从中国大陆离开,而凭借孙海滨和黄思远他们有2001年的跨大西洋划船活动的经验,已经打破了中国人对划船“渡洋”的固有看法。本次划船“链接太平洋”活动,如果没有中国内外的大量帮助和支持,就不可能获得这一用划船离开中国的历史许可,正如许多支持信函所证明的那样。黄思远和孙海滨要感谢所有帮助这个项目走到这一步的人,并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更多个人和公司能加入他们这个激动人心的发现之旅。

据介绍,今年5月25日,他们将划着远洋赛艇,在无外援的条件下,从浙江舟山出发。划行800公里到达日本长崎之后,再沿日本外海航行,途经9-11站并开展上岸交流,最后到延冈市结束,全长约1300多公里。活动计划总用预计要35天(其中包括岸上文化交流和躲避恶劣天气),目前船只第一段航程是不间断地横跨 800 公里的东海,到达长崎。6月初,两人将从这里进入日本,然后继续沿岸划行500公里,绕过九州岛南端,进入太平洋,到达延冈市,预计于 2024 年7月2号完成划行。

图:新徐福东渡计划路线

沿途他们将访问日本纪念徐福(日本称 “净福”)的地点和寺庙,并与当地的徐福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宣传徐福的探险故事。终点在日本延冈市,这里有日本重要的徐福遗址。

目前,黄思远与孙海滨已经访问过北京的崔如琢画家并获得画卷,他们已经用卡车和渡船将划行需要用的小船从舟山运到峸泗岛。5月18日他们应邀在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了点亮灯塔仪式,他们将于5月25日在峸泗岛上船出发。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

维护健康海洋的航行

国际上划船横渡大西洋和太平洋挑战赛是非常成熟的经典赛事。这次划船东渡也是为未来中日韩“远洋赛艇赛”奠定组织、管理和技术的基础;而出发地舟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也可能是上佳的海洋赛事基地,也为这个征服蔚蓝的梦想铺垫序曲。同时,本次“新徐福东渡”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为蔚蓝海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借鉴意义。

海洋是气候变化的关键。没有健康的海洋,陆地上的生命将越来越艰难。本次航海,黄思远与孙海滨与多个机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振兴海洋,也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沧海一粟的贡献。

图:“新徐福东渡“合作机构

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海洋生命正在经受布料微纤维的污染。当衣服放进洗衣机时,一些布料中的纤维会被搓掉,最终流入大海。与微塑料一样,人们并不完全清楚微纤维的摄入对海洋生物体会产生多大的危害,但与微塑料一样,微纤维也已经进入了食物链。人类正在不知不觉中摄入它们。微纤维目前已经无孔不入,甚至在北极的海水和雪样中也发现了来自织物的微纤维。因此,本次“新徐福东渡”还将会在 2,234 公里的航程中收集海水样本,使用定制的检测设备,通过玻璃过滤器压取 50 毫升海水,以阻隔水中的微小物质,最后用玻璃过滤器将储存在船上,上岸后再将它们送到相关海洋研究所进行分析。

本次航行不仅是一次对人类体能和意志的极限挑战,也是一次科学研究与探索的旅程。"新徐福东渡"的参与者将作为海洋保护的使者,他们的行动和发现将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这次航行也将作为一个国际合作的典范,展示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与多个机构的合作,旨在建立起一个更加广泛的海洋保护网络,汇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新徐福东渡"不只是一次链接太平洋的航海旅行,它更是一次心灵之旅,一次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也期待这次航行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人类与自然的桥梁,为实现一个更加清洁、健康、可持续的海洋环境铺平道路。

更多“新徐福东渡”信息请在网址了解:

网页链接

资料来源:本文素材来源于受访者

❖ END ❖

往期推荐

人物专访 | 黄思远、孙海滨:跨越文化的飘洋过海,探索浩瀚深蓝的冒险旅程

中法建交60周年!历史长河中的又一次“中法相遇”,中法商贸迎来历史性新机遇

好莱坞传奇巨头又将再次易主,或成今年全球最大一笔现金收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