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揭晓 | 山本理显:将社群构建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普利兹克建筑奖宣布,来自日本横滨的山本理显荣获2024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在国际上一直被视作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他是该奖项的第 53 位获奖者,也是继矶崎新、坂茂、妹岛和世、西泽立卫、丹下健三、槙文彦、伊东丰雄和安藤忠雄之后第九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建筑师,将于 5月 16 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举行颁奖典礼。

作为社会议题倡导者的建筑师

越是缺乏的,亦是越被倡导的,山本理显也许是普奖关照现实的选择。2024巴黎奥运会高歌“奥运更开放(Ouvrons grand les Jeux)”,表达着将体育带入⼤众与城市的决心;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提出“处处都是外人(Foreigners Everywhere)”强调跨种族与身份的联结。而普奖,作为建筑领域的最高奖项,似乎是让山本理显带领大家重新思考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系。建筑作为方法和手段,能为介于人工与自然、个人与公众、历史与未来等种种“关系”做出什么贡献?

“对我而言,认识空间就是认识整个社区。”山本理显表示:“当前的建筑方法强调隐私,却否定了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其实我们仍旧能够在尊重每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在同一个建筑空间内共同生活,如同一个小共和国一样,促进不同文化和生命不同阶段之间的和谐。”

2024年度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的评审辞中指出,山本理显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在社区中树立了对社会需求责任的认识:对建筑学原则提出质疑并对每一种建筑举措都进行审视;最重要的是,他提醒我们,在建筑中,如同在民主制度中一样,空间如何塑造必须由人民来共同决定……”

山本理显作为建筑师和社会议题倡导者,致力于建立公共区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联,鼓励人们跨越在身份、经济能力、政治信仰、基础设施和居住体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深刻秉持着维护社区生活的责任和信念,他认为,尽管隐私价值已经成为一种城市情感,而社区的成员们依旧需要相互支持。

他将社区定义为“共享同一个空间的感觉”,在对传统的自由和隐私概念进行解构的同时,摒弃了长期以来将住房变成一种以邻为壑的商品的状态。相反,他凭借其自身的敏锐,让国际风格和现代主义建筑艺术能适应未来的需求,在文化、历史和不同代际的公众之间架设起桥梁,让生命得以蓬勃发展。

山本理显的建筑师生涯从上世纪 70 年代正式开始,1973 年他就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山本理显设计工场”(Yamamoto & Field Shop Co.Ltd),随后在50年的漫长职业生涯中,山本理显的设计项目遍布日本、中国、韩国和瑞士等地,逐步将创作领域扩展至社会住宅、公共建筑,他提出“细胞城市”“地域社会圈”等构想,贡献远超建筑师,更像是一位社会理论思想家。

1986年开始,山本理显设计自己在横滨的住宅GAZEBO,屋顶景观与邻居相连,可以与邻居在露台和屋顶上进行更多的互动。这个项目荣获了1988年日本建筑学会奖,这是山本理显给建筑界留下的最初印象。

GAZEBO,1986年 | 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尽管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山本理显仍然保持着一贯的谦虚,他在一本专著的序言中写道:“我并不擅长设计,我很清楚这一点,不过我确实非常关注我周围的事物。”在现代繁华、快节奏的生活下,山本理显主张让大家的居住环境回归到原始的相互信赖、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的状态。

新的建筑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通过将边界作为一个空间来重新对待,山本理显让公共与私人生活之间的连接区域——“阈”变得活跃。山本理显对“阈”的定义是,它是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过渡区域,每个家庭虽然都处于社区之中,但它们也是各自独立的。

他的建筑作品,无论体量大小,无一不展现出空间本身的主人公性质,并聚焦于每个空间所赋予人们的活力。通透感的运用让建筑物内的人可以感受到更广阔的周边环境,即便是路人,经过时也会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他营造出景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他的设计是在与已存在的自然及建筑环境的对话中展开,每栋建筑的使用体验都是置于其所处的特定情境中的。

山本理显的“地域社会圈”的概念示意图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山本理显开始设计能够将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相结合、同时对访客和路人都敞开怀抱的独栋住宅。他的第一个项目是山川山庄(日本长野,1977年),建筑坐落在树林中,四面都暴露着,设计得完全像一个露台。建筑主要用作避暑,露台作为基座在树林中最大化地舒展开来,房间独立地分布其上。这件作品也在未来极大影响了他的设计生涯,山本理显逐步将创作领域扩展至社会住宅,通过关系化的生活方式,在各种文化和不同世代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山川山庄,1977年,日本长野

在山本理显看来,住房单元的同质化导致了居住在其中的家庭的同质化,使住房变成了顺应潮流和社会规范的工具。山本理显在2019年名古屋造型大学的一次公开讲座中,向学生们提问:个人的自由只能存在于住宅里面,也就成为了“家庭的自由”,这种局限于家庭内部的自由能被称之为真正的自由吗?这些现实条件和批判思考,促使他在自己的住宅设计中重申公共功能的必要性,为住宅项目中引入广场、商铺,以及各种带有公共或商业性质的灵活的“阈”空间。而后期在学校、消防站、市政厅等类型的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上,山本理显也一直秉承着超越“设施=制度”的设计理念。

新埼玉县立大学,1999年,日本越谷

广岛市西消防站,2000年,日本广岛

福生市政厅,2008年,日本东京

山本理显对建筑事业充满信念感,他说:“我相信,我的建筑作品能够改变世界,我的建筑作品能给社会带来变革,即使是一座小的住宅,也有可能改变世界。创造建筑,即创造未来。”

优秀的建筑,必须与社区保持密切关联

“作为一个体系,建筑设计到底意味着什么,使我不得不对于设计的手法,施工方法、监理的方法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进行深刻的思考。”

2004年,山本理显设计的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以东的建外SOHO落成,包括九栋住宅楼和四幢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建筑,将工作空间与居住区域相结合,在当时的北京建立了全新的社区概念。当时房地产商都在追求“大”,认为“大”的就是美好的,而建外SOHO的开发商潘石屹十分欣赏山本理显的理念——“做减法,不停地做减法,一直减到不能再减,最后必须保留的东西,就是人们最为需要的东西。”

建外SOHO,2004年 | 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最初设计建外SOHO时,山本理显的出发点是住宅、商业、办公一体化,但后来建外SOHO几乎只剩下商业活动和办公功能。山本理显不希望这里存在排他性,于是用一种抽象的建筑表达形式重新赋予空间全新的、流动的、开放的关系,为建筑赋予了个性。而通过仿照聚落空间的立体层次,打破了中国原来封闭的社区结构,实现了多层次,有活力的“社区交流”。

横须贺美术馆是山本理显的首个美术馆项目,在他的巧思下,横须贺美术馆既成为旅游者的理想去处,更是本地人的日常休憩之所。 美术馆的基地是三个方向都被绿色包围的倾斜地,北侧面向大海,于是大海成了设计的一部分。引人入胜的蜿蜒入口让人联想到周边的东京湾和附近的山脉,多数画廊被巧妙布置于地下,为人们提供了一片清朗、宁静的自然地貌视野。

横须贺美术馆,2006年 | 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2012年建成的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因为注重人与建筑的关系,让这里成为深受天津市民喜爱的场所,也是文化中心建筑群中每天客流量最多的建筑。

天津图书馆,2012年 | 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天津图书馆的建造没有用到柱子,而是把梁都拉到很高的位置,同时梁也扮演了藏书柜的角色,600万册藏书被巧妙地嵌入纵横交错的梁壁之中,营造出书籍悬浮于空中的视觉效果。图书馆的五个主要楼层各设有一个夹层,使得建筑看起来有十个交错的层次,这样访客在任何一层都能一览周围数层的景象。

苏黎世THE CIRCLE综合体是山本理显近年来的公共建筑代表作,位于瑞士苏黎世机场附近。感觉它不是一个庞大的建筑,更像一座欧洲的小镇,有“小巷”,有“广场”,是一座由几个小型建筑共同组成的高密度城市。综合体朝向东南住区的体量十分零碎,看上去像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方体盒子,宛如一片微型迷宫;而综合体朝向东北方城市道路的立面,却光滑而又连贯,显示着这是一个整体。

苏黎世机场THE CIRCLE综合体,2020年 | 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山本理显的建筑作品,从未追求过张扬的个性和特点,也不追求建立独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他曾提出“边做边思考、建造着思考着”的观点,几十年来以朴实的态度进行设计实践。山本理显主张建筑与环境交融共生,关注当下建筑技术的发展,一直走着用建筑设计反映未来社会变革需求的道路,他是一名满怀社会理想的建筑师,是当之无愧的“理性主义大师”。

普利兹克奖旨在表彰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持续和卓著的贡献。在其漫长、持续而又严谨的职业生涯中,山本理显尽其所能让建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即是背景又成为前景的作用,让公共和私人层面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有了更多自然而然地相遇的契机,这一切是通过其精确并合理的设计策略实现的。

资料来源:凤凰空间、卷宗Wallpaper、gooood谷德设计网

❖ END ❖

往期推荐

中国未来10年将有21万亿元财富传给下一代 | 《2023胡润财富报告》重磅发布!

“七巨头”领涨美股,市值相当于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巨头时代还将维持多久?

对话胡润U35 | 辰宇集团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黄县委:喜欢持续突破,积极拥抱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