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2
【北京发出京津冀首张外资主体资格证明互认营业执照】北京市市场监管局23日发布消息称,北京近日发出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互认机制后的首张外资主体资格证明互认营业执照。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在京津冀任一市场监管登记机关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已完成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核验的,该外国投资者再向其他两地投资的,只要提供由已设企业登记机关档案部门出具的有效期内加盖档案证明章的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就能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用”。

全部讨论

04-23 22:34

目前暂未有其他地区宣布类似的互认机制,但随着京津冀三地的合作示范,其他地区有可能考虑推出类似的合作机制,以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和市场统一化。京津冀互认机制的实践结果可能会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望推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未来推出类似的互认机制,以营造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

04-23 22:33

这互认机制可以省去外国投资者在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重复进行外资主体资格核验的流程。通过这个机制,外国投资者只需要在一个地区完成一次外资主体资格核验,就可以在其他两个地区自动使用这个认证结果,而不需要再次提交资料核验。这可以节约大量时间,避免重复申请和审核流程,提高了外商投资的效率。

04-23 22:33

这条消息的意思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一个互认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如果一个外国投资者在这三个地区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已经注册并通过了外资主体资格的核验,他们在其他两地进行投资时,只需要提供已注册地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带有档案证明章的外资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这三个地区中“一次认证,三地通用”的便利,不需要重复进行外资主体资格的核验,从而简化了外商投资的手续和流程。

04-23 22:33

目前,全国互认机制尚未建立,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对于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和监管要求不同,可能需要更加具体和差异化的管理方式。
2. 政策试点:通常在政策创新初期,政府可能会选择某一区域作为试点地区,以此来观察政策的实际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试点结果再考虑是否推广至全国。京津冀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和地理位置相连的地区,是进行此类试验的理想区域。
3. 法规和行政管理差异:国内不同省份在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可能有自己的特定规定和操作流程,这导致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某些政策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建立京津冀地区的互认机制可以看作是向全国互认机制迈出的一步,如果这一地区的互认机制运行效果良好,可能会为将来实施全国互认机制提供经验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