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17喜欢:1
【经济日报评论:用基金业绩评判“机构抱团”不妥】经济日报评论称, 受宏观经济环境、退市制度落地、流动性相对宽裕等因素影响,机构短期抱团避险确实情有可原,但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真正着眼于长期业绩的基金管理人,不会拾人牙慧、盲目从众抱团,而应尽早选择自己的赛道,精选行业和个股,发掘低估值机会,在未来长期的业绩比拼中彰显真正的资管实力。

全部讨论

2021-01-18 08:05

今天低估值爆炒,然后又一地鸡毛。最后继续回去抱团。

2021-01-18 07:51

其他的垃圾股有投资价值?

2021-01-18 07:57

低估值是关键词。划下来,要考。

2021-01-18 09:01

作者买啥低估值股票了直接写出来,看来赔了不少了抓紧让鸡狗去抬轿子

2021-01-18 08:32

指手划脚容易,下场试试

2021-01-18 07:55

低估值

2021-01-19 16:24

那咱ST里拉板玩 您看可以不,有没有水平。

2021-01-18 15:40

好一篇虚无、空洞、偷换概念的神文。

基金不买绩优白马股难道去买中石油?

去买天山生物?

去买豫金刚石?

手握1000亿,买200个50亿的小股坐庄??

这种报社、这种🐔者,值得好好查一查是否有经济问题!

$阿里巴巴(BABA)$$贵州茅台(SH600519)$$万科A(SZ000002)$

经济日报:用基金业绩评判“机构抱团”不妥
7小时前
经济日报
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
“逻辑千万条,赚钱第一条”,业绩好,说什么都有听众。于是,在“机构抱团”带来的结构性行情下,很多人乐于用基金业绩来评判“机构抱团”的合理性。
赞同抱团的人认为,各国股市抱团炒股的现象很常见,近来A股的抱团说明“好东西人人都爱,就该热卖,贵也值得”。无论是2013年抱团成长股,还是2015年扎堆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概念股,基金投资赚钱才是硬道理,没必要纠结短期估值。更何况基金持股比例没有违规,资金抱团在业绩确定性强或预期充分的行业龙头股避险和“取暖”,是“英雄所见略同”。
反对的人则认为存在一定问题:基金“代客理财”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定收益,抱团名义上是主动管理之举,实际上“行被动投资之实”,跟风抱团不同板块,轮流做业绩冠军,一时赚得盆满钵满,却未履行管理人的选股、调仓和择时义务,反而推高估值泡沫,增加市场波动风险。
与往年相比,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的机构抱团行情有几个特点:一是抱团未集中在“白马股”,也未拉指数,仅涉及新能源车、白酒、医药等少数行业龙头公司;二是抱团集中度高。国信证券根据2020年公募基金三季报数据统计显示,在A股市场4100余只股票池中,所有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的前400只重仓股市值占全部重仓持股市值的比例已达93%,目前机构持股已非常集中,并且有更趋集中的特征。
是A股优质资产太少导致机构抱团?看似有理,但经不起推敲。2019年以来,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市场对新股供给产生良好预期,从诞生近20年的沪深300指数的变化可见一斑。10年前以金融、地产股为支撑的沪深300指数,如今前5大权重行业是非银金融、食品饮料、银行、医药生物、电子,板块更加丰富,优质标的明显增加。这还不算,截至1月13日,沪深两市共有477家上市公司的2020年报业绩“预喜”,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一半还多。市场没有理由为优质标的发愁。
受宏观经济环境、退市制度落地、流动性相对宽裕等因素影响,机构短期抱团避险确实情有可原,但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真正着眼于长期业绩的基金管理人,不会拾人牙慧、盲目从众抱团,而应尽早选择自己的赛道,精选行业和个股,发掘低估值机会,在未来长期的业绩比拼中彰显真正的资管实力。

2021-01-18 10:02

就抱团了,你能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