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背景下,温氏股份如何化危为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卷首语

保护好自家的农户,就是保护好将来打仗的兵。

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影响,大量生猪被捕杀,母猪存栏断崖式下跌,外加环保去产能“一刀切”政策,产能去化彻底,猪肉价格开启了史诗级别的上涨。另一边,受15年禽流感影响,我国祖代引种量持续低位,鸡苗价格不断创新高。而水涨船高的猪价充分发挥了鸡的替代作用,更是对高位的鸡价形成了有效支撑。

由于猪、禽价格居高不下,这一年我国养殖业赚的盆满钵满。

但随着2020年的到来,新型冠状肺炎席卷中国,养殖业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封城封路导致养殖饲料、兽药不能按时到达,影响着猪、禽的健康生长以及配种;另一方面,随着开工的延迟,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养殖成本大幅增加。没有任何一个养殖大户能够料到,刚刚成为“暴发户”的自己,竟然处在破产的边缘。

针对当前疫情,本文笔者以养殖业领军企业温氏股份为例,探索其如何运用自身独特的模式与农户生死相依,在疫情来临之时韬光养晦,守得云开见月明。

“公司+农户”轻资产运作模式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而温氏股份独创的“公司+农户”模式,在使得自己规模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了千万农户共同致富。

目前我国农户养殖模式已逐渐从分散模式向集约化发展,而集约模式也逐渐演变成两大类模式。第一类就是牧原股份为首的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从原料采购、饲料加工、种猪选育、养猪生产到最后的屠宰环节全部统一管理,全盘把控。另一类就是以温氏股份代表的紧密型“公司+农户”运作模式

图1:温氏“公司+农户”运作模式

牧原的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而温氏股份的模式则比较复杂。温氏将整个养殖产业链中所有环节进行产业整合,与合作农户进行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公司负责猪、禽等品种的繁育、种苗生产、饲料生产、疾病防治、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及配套体系的建立,并向合作农户提供各环节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技术的指导;而合作农户负责猪、禽的饲养管理环节。达到上市阶段,公司根据与合作农户签订的委托养殖合同回收产品,统一组织对外销售,并在完成销售后,与合作农户进行收益结算。

图2:三大养殖企业资产负债率对比(%)


图3:三大养殖企业财务费用对比(亿元)

由上图可以得知,温氏股份的资产负债率长年保持在30%,低于牧原50%、正邦60%,而财务费用方面,温氏明显较牧原和正邦低。对比正邦科技以及牧原股份两大自繁自养企业模式,温氏股份的优势很明显,轻资产运营,负担轻。同时通过小农户联合社会力量发展企业,把分布式的小规模养殖户串联成了大规模经营,轻资产状态又不失市场规模

在面临新型肺炎的时候,许多养殖业面临着高昂的用工成本开支以及较高的饲养场舍租金费用,而这方面的风险,温氏股份并不要承担。相比之下,牧原等自繁自养企业就不那么乐观了,由于过去一年猪价暴涨,牧原开启大举扩张想一举超越温氏股份,可是最近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目前牧原所有工地都暂停施工,具体复工时间尚未明朗,每日消耗的人力成本,工程物资成本是远远高于温氏股份的。而温氏股份的模式就比牧原有着更高的抗风险能力。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疫情之下兼顾农户的利益。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赢经营理念


20世纪80年代,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盛行,农民第一次能够享受在承包的土地上自主种养的成果。年过半百的温北英借着改革的春风,选择“下海”,从承包养殖场就开始实行股份制的探索。当时想着把大伙的利益串联在一起的企业并不多,温北英首开先河,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及劳动热情。

图4:三大养殖企业前十大股东占比对比

图5:三大养殖企业第一大股东股份占比对比(2019.Q3)

1983年5月,温氏股份的前身勒竹畜牧联营公司由温北英联合温鹏程、温木桓、温金长、温湛、梁洪初、严百草和温泽星共同入股,每人集资1000元创办,俗称“七户八股”。自公司创立之初,无论是农户、经销商还是公司员工都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这一理念随着时间传承到现在,由上图可知,温氏股份无论是前十大流通股东占比还是第一大股东占比都远远低于竞争对手,更是把这一理念深深地贯彻到了企业组织架构中。

2020年,湖北直面遭受新型冠状肺炎的打击。而湖北作为全国生猪养殖大省,由于防控措施,部分散养农户面临着例如饲料紧缺、鸡苗进出两难,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一系列问题。但与温氏合作的农户似乎并没有普通农场主那么悲观。

(1)利益共享机制

温氏与农户已成为完完全全的利益共同体,在企业发展的30余年里,温氏与农户的长期的合作形成了理性的观念。在很多“公司+农户”模式中,公司往往稳赚不赔,侵害的都是农户的利益。而温氏模式恰恰相反,由于温氏是该模式的初创者,几十年下来积累的良好口碑令农户得以充分信任,农户完全自主自愿,数万农户逐渐成为温氏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群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温氏自然不会对群众的利益有所懈怠,在合作农户利润分配方面,集团在与农户签订养殖合约时即确定了领取物资和成本的价格,保证了农户的平均收益,并且将部分额外收益返还给农户,从而使农户收益与市场价格脱钩。例如温氏明确无论行业处于何种经营环境,都保证养鸡户每只鸡有1元到1.5元的获利,农户在市场环境较好的时候除了代养费还能获得一定幅度的超额收益。

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即便遭遇了新型肺炎,温氏也能够给予农户基本收益的保障。反观并没有加入温氏的湖北小型个体农户,将要面临着鸡和猪滞销,每天消耗饲料并没有任何收入的风险,对于自己的现金流将是极大的考验。

(2)风险共担机制

温氏作为养殖业企业,屹立于行业长年不倒,也得益于对于风险的把控。前文轻资产经营模式就有所体现,温氏是把风控融入到企业文化的良心企业。为了确保加盟的农户能够“旱涝保收”,面对市场风险建立了成熟的风险规避机制。在农户的利益遭受冠状肺炎打击时,温氏完全可以启动其农户保障措施捍卫农户权益,例如运用特殊补贴、启动风险基金、降低农户押金等措施为农户保驾护航。

反观历史,每次农户面对疫情,温氏股份都把“风险共担”理念都深深地落实到了行动上,农户亏损由公司承担。

2005年H5N1疫情,温氏股份把养猪赚到44亿元中的36亿元补贴给鸡户;

2015年H7N9疫情,温氏亏了30个亿,但是农户却在温氏的帮助下避免了损失;

2018年非洲猪瘟,合作农户获得收益81.47亿元,户均收益15.48万元。

温氏每践行一次自己的“承诺”,农户与温氏的关系就加深一分,甚至在温氏遇到难关的时候农户会主动筹集资金帮助温氏。2020年,日后熬过新型肺炎这一场灾难后,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温氏既保护了农户以及自己原有的养殖规模,又避免了牧原重资产建厂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而生猪以及禽类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一旦疫情过去,人民对出门吃烧烤、火锅等聚餐积压的消费欲得以爆发,肉类需求复苏,而真正笑到最后的也会是实力保存最完整的温氏,这也是历史上温氏能在每一次危机中挺过来的奥秘所在。

“线上+线下”互联网新篇章

此次新型肺炎致使全国人民在家隔离,农户菜难卖,居民买菜难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因此拥有线上线下能力的新零售企业迎来了春天,例如叮咚买菜春节仅7天订单量就超 400万单创下了记录。相比其他养殖业,温氏早早就针对下游“批发市场”关键流通环节做了应对方针,通过IT、互联网、云计算的方式构建的“网上批发”,使得农户手中的肉食产品得以通过电商以及新零售生鲜的手段直达消费者手中。借助温氏生鲜以及京东温氏旗舰店等平台,在家办公的消费者通过网上下单即可享受新鲜的鸡肉。在科技进步上,温氏走在了所有养殖业企业的前面,农户手中的积压的猪、禽如今在温氏的互联网思路带动下,也得以能够流通于市面。

图6:温氏覆盖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系统

此前,温氏股份强项在于上游,下游薄弱,品牌在消费者内心影响力小。如今温氏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不断与金蝶、网易中兴等科技合作,正逐步搭建一个线上平台,该平台由所有养殖户、温氏、流通环节及消费者所共享。这个平台打乱、糅合了所有产业链环节,消费者可消费,批发商可批发,屠宰场也可直接对接上游农场。该玩法能够有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重构价值链。甚至可能形成消费者订单化生产,定制化服务的新模式,所生产的产品通过互联网加持下的新零售打发,在线下单生鲜冷链直连到消费者手中。而新型肺炎正逐渐改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模式,随着用户线上买菜习惯的培养,线上平台以及生鲜配送将会快速发展,这也是温氏的一个新机遇。

结语

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每一次的危机都是一次洗牌。好的企业即便是经受了禽流感、非洲猪瘟的考验,依然能够给投资者们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温氏股份2019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38.5-143亿元,同比增长249.97%-261.35%,旗下禽、猪产业双头并进,销售收入均收获大涨。


此次新型肺炎抗击之路虽然仍任重道远,但“公司+农户”模式暂时帮助温氏规避了不少风险,经受住了考验,公司借科技之力开启的新零售更是另辟蹊径,在危机中寻求生机。日前,1月肉猪销售数据显示温氏股份月销86.94万头,月收入37.18亿元暂居行业第一。

图7:中国养殖企业市场份额对比

温氏股份虽然是我国头部养殖企业,但所占市场份额离美国龙头企业Smithfield仍有交大差距。在此次新型肺炎冲击下,温氏若充分发挥其规模化、集团化的优势淘汰并兼并小型养殖企业,集中产能做大做强。相信疫情过后,温氏龙头地位将会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