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AI 应该为教育赋能,而不是取代教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嘉宾和主持人简介:

主持人:

张子鹏

科记汇新媒体(kejihui.org)创始人、总编辑,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等财经媒体资深记者。

嘉宾:

高翔:

讯飞幻境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讯飞幻境是科大讯飞生态企业,XR+AI创新驱动的Web3.0科技公司,聚焦幼儿及青少年儿童创新素质教育,提供兼具互动化、趣味化、游戏化的智能硬件、数字内容、衍生服务,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场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曾就职于清华控股成员企业慕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机构。参与发起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担任副秘书长。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经济学双学士,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

正文:2024 年 3 月 30 日,科记汇张子鹏以“如何把孩子教育成才?AI与大模型对教育领域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在视频号中邀请嘉宾高翔进行直播对话。高翔作为讯飞幻境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他看来,兴趣是原动力,技术能够调动感官更高效率地获取知识。技术变革浪潮下,老师的角色需要转换,但 AI 并不会取代教师,而是在最大程度上为教育赋能。

以下是科记汇张子鹏与嘉宾高翔的对话:

张子鹏:请聊一聊公司所做的产品。

高翔:我所在的公司是讯飞幻境科技公司,我是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通过公司的名字也可以了解到我们和科大讯飞是有一些渊源的。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获得了科大讯飞作为 LP 的讯飞创投的天使轮的投资,是科大讯飞的一个生态企业。在过去的七年当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把 AI 和XR结合。目前来讲,教育还是我们的主打行业,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是包括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产品兼具互动化、趣味化和游戏化的特点,能够把包括 AI 在内的技术优势发挥在不同的场景里面。在教育行业,我们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多元的场景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践行者和普惠价值的传递者。

我们主要服务三个跟教育相关的场景,第一个是学校,第二个是家庭,第三个是社会。这也符合现在国家所倡导的多元场景协同育人。特别是在双减之后,学校和家庭被列到了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我们重点是在这三个场景中利用 AI 等技术开展赋能服务。

针对这几个场景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对一些痛点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学校方面,它的痛点一般是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比较高,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特别是在很多相对偏远的地区,缺少比较好的,甚至是合格的老师。比如说小学的科学,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一些学科,在传统的授课场景里效率相对比较低,实验器材的管理相对比较难,实验室的管理也是相对成本比较高,难度比较大。很多实验有一定的风险,对学生而言,动手的体验也不太好。家庭方面,我们了解到,从父母的角度来讲,陪伴孩子的成本很高。这里边包括时间的成本,也包括很多金钱的投入。陪伴孩子的一般是一些视频类的虚拟的产品,但是这类产品往往互动性不是特别强,对于孩子视力的发展也会有担忧,整体来讲,在家庭场景里,缺乏一些趣味化、互动化,能够让亲子有一些互动,不太伤孩子视力的产品。

社会方面,传统意义上来讲,社会场景不太被教育领域所重视,但是这几年,特别是 2021 年,随着双减之后,大家都越来越重视社会场景的价值。以前在学校以外、家庭以外更多的资源被放到了教培机构,但是现在教培机构受到了一些政策的限制之后,大家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此类的社会场景。

但是社会场景有地域上的限制。全国只有一个故宫,在北京以外的孩子不能够经常来到故宫,很多的资源分配是不均衡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博物馆、科技馆的资源比较丰富,其他的一些地区相对会比较少,再加上由于经费的一些原因,配置往往不太齐全,所以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在教育上都会存在痛点。不过有痛点就说明我们有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是站在用技术去赋能的出发点上为学校、家庭、社会开发了一系列的兼具系统化、趣味化和互动化的产品。总的来说,我认为以 AI 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对于教育来说,更多是发挥赋能的作用。比如说对老师的赋能,原来老师是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但是现在技术发达的时代,老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越来越弱了,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来自全世界的一手知识。

我们公司会以语音、文字或者是数字人等等形式植入到产品里,所以人工智能老师也可以发挥普通老师知识传递的角色,甚至会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一直认为老师这个职业不会被替代,只是角色要发生变化。可能要由原来的单向的知识传递,变为教练或者是组织者的角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这是老师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个赋能。学生可以通过技术体会到跨时空的学习方式,无论在哪,都可以和最优秀的老师进行交流,也能以游戏化的方式来获取更好的学习体验,所以我觉得学生作为教育场景里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也可以被技术所赋能。

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技术赋能更多体现在管理与评价方面,其中很重要的是数据。通过 AI 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精准化地记录分析,为老师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快捷的因材施教的抓手。如果再结合一些类似于区块链这样的技术,就更加能够为教育管理者进行赋能。总而言之,我认为技术是对教育的一个赋能,不是替代,我刚才提到的老师也好,学校也好,依然会存在,只是它发挥的价值会发生变化。相对于说 AI 会把老师替代,我认为应该更加准确的是 AI 会把不会使用 AI 的老师替代。我认为大多数老师会积极地拥抱AI技术,能够让学生或者是学习者通过技术的赋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张子鹏:有没有相关的案例可以分享?

高翔:目前我们公司的解决方案已经在全国 1, 300 多所学校落地,服务了上百万师生。在县区里边,规模最大的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我们在西海岸新区的 60 多所学校有项目落地,包括我们建设的多学科的综合实验教室和科普角。我们的产品特点能够满足多学科的使用的需要。老师更多扮演组织者和教练的角色,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给学生一个任务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拿到任务单之后,组成一个小组围坐在智慧课桌面前,根据任务单的需要,可以通过操作智慧课桌中的卡牌进行自主式学习。如此一来,知识的传递,能够通过我们的设备让学生以更容易接受的游戏化、沉浸化和互动化的方式完成。对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类的课程,老师利用智慧教室进行预实验,学生在人工智能老师的引领下,会熟悉整个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步骤,同时对于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类似于爆炸的危险场景有更加深切地了解。在学生用试管烧杯进行真实的实验操作时,效率会提升很多。

张子鹏:上课的详细场景是怎样的?跟传统的上课有什么区别?

高翔:教室跟普通的中小学校里的教室是一样的,一般在项目落地的时候,会做一些简单的线路和基础设施的改造。除了电子黑板、窗帘、灯光等等硬件设备之外,我们会在一间教室里设置 6- 8 台的智能课桌,能够满足35- 50位学生的标准班级。

在智能课桌里,能够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到里面,学生可以用裸眼进行学习,不用戴头盔、眼镜等穿戴设备。一方面,能够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智能课桌中每一块卡牌的背后都有一个二维码。如果是实验课程,那么每一张卡牌都代表着课程内容里面的一个器具。

我们把这个叫做“轻实操智慧实验”。传统来说,烧杯、试管、酒精灯都是比较“重”的,成本比较高,也比较危险,所以“轻实操智慧实验”的“轻”是区别于重的传统模式。“实操”是区别于视频课或者动漫微课。一般来说,此类课程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我们的这套解决方案具有实操性,学生可以通过旋转、拖拽、位移等等一些简单的方式来进行实操。所以我们把“轻”和“实操”相结合,这个是产品的一个特点,所以叫“轻实操智慧实验”。

张子鹏:你的小孩有用过这个产品吗?他的感受如何?

高翔:我有两个小孩,一个是小学五年级,一个是初中二年级。他们都去体验过,也表达对这个产品很感兴趣。我觉得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我们的产品更加能够发挥沉浸式、互动式、游戏化的特点。

张子鹏:一间教室的整套设备的价格大概是多少?

高翔:首先我们会根据不同学校的需要,以标准化的产品组合去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原则或者说我们的卖点是一个学校建一间就够了。建一间多功能智慧教室就可以解决原来 3- 4 个学科、 8- 9 间的教室的需要。其次,我们会根据每个学校预算的情况和本身的需求进行解决方案的配置。如果是一个科普角,我们的市场价格大概是二三十万。如果是一间标准的完整的智慧教室,大概是 120 万到 150 万左右。

张子鹏:那就是说没必要每个教室都安装设备?

高翔:对,是这样的。我们主张一个学校建一间智慧教室就够了。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给老师赋能,让老师的授课和教学演示变得更生动,但是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把每间教室里的课桌都替换成智能课桌。

张子鹏:大模型的发展会对教育带来冲击吗?在做产品的时候会有什么考量?

高翔:冲击这个词可能偏负面,我更认为会对教育有深刻的影响。我们的产品解决方案里有一个核心是数字内容,原来的数字内容是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撰写,就跟拍电影一样,要写脚本,写完脚本之后给到后端的技术人员去做模型、做动画,每一个我们都是独立建模。这是传统的生产流程,这个流程的成本很高,也会消耗很多人力,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最近我们公司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叫 AI 生产力部,希望把包括大模型在内的一些先进技术应用到内容开发体系里,可能以后我们会请大模型来做一些基础的脚本,工作人员只是需要去做一些修改,或者说做一些翻译的工作,所谓的翻译是把非专业的东西翻译成后端的研发人员所能理解的语言,并不需要懂每一个学科的专业的知识。

对教育来讲也是一样的。原来我们用搜索引擎进行知识检索,现在用大模型,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检索到全世界的信息,经过一定训练之后,它还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把知识更加完整地、更加准确地传递给你,我觉得这些是技术的力量。无论是从开发的角度来讲,还是说作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角度来讲,都要保持一个积极地拥抱的心态,而不能是简单地回避它。

张子鹏:技术怎么才能和学校、生活结合得更好?

高翔:首先,我高度认同,目前包括 AI 在内的第三代互联网的技术,还没有发挥到非常理想的状态。我们每半年会发布新的版本,包括数字内容,也是以每年大概 200 多套新的课程的更新速度在进行新的开发,所以我们也在不断迭代,希望能够积极地拥抱新技术。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来讲,真正的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更高。如果只是在上课过程中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点,那只是刺激了视觉和听觉。但是如果配合了操作,可能会把你的各个器官都调动起来,所以我觉得我们要通过技术的方式,把人的底层潜力调动起来。

科记汇:学校对于人工智能的教育应该做些什么?

高翔: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做事情的原动力。如果你发自内心不喜欢,即使有外力压迫,效率也是不高的。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除了激发兴趣之外,还要教一些思考和探究的方法。我们主张的项目化学习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锻炼这种思考方法。从长远角度来讲,我认为比单纯了解知识点更有价值。

张子鹏:怎么能够更好地适应技术变革的浪潮?

高翔:第一,大家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变化。第二,可以积极地做出一些调整。老师要更多地思考怎么样扮演一个组织者的角色,要接受学生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的知识,比老师甚至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更全、更好。老师需要对这一点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其次,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时代,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自内心地认为你做的事情是你喜欢的,才能够真正地挖掘它的价值,有动力持续做下去。

张子鹏:作为家长这个过程中应该考虑什么?

高翔:首先,我会愿意去让我的孩子在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中进行学习,但我会加强引导和管理,同时不会限制他们不许接触科技产品。其次,我会调整自己对孩子的预期,我更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健康的孩子,包括身体和心理,在这个基础之上去满足基本的升学。

张子鹏:如何通过技术更好促进教育的发展?

高翔:首先,我们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无论身处什么角色,都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其次,我觉得需要有一些更好的方式去实现人才选拔。我们通过相对公平的高考的方式,获得了学习的机会,是很幸运的。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我认为很有必要也更有可能,将一些过程性的评价融入人才的选拔中。

科记汇|张子鹏 newsmedia007

----------------------------

(科记汇,财经、科技先锋,资深内容团队,三十家网络平台同步。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