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投资业绩的可靠性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2

将市场每日的对数涨跌幅列出来,当数据量足够庞大时,通常趋近与正态分布。

通常讲的业绩是一段时间的几何平均回报率,然而选取的时间点不同,回报率有很大差异。投资业绩在各个时间点上截取的回报率围绕在几何平均值上下波动。在样本业绩中,相对平均水平的离散程度,被称之为标准差。

检验业绩的可靠性,先假设,业绩A在长期大样本检验中应该与市场平均水平回报水平没有差异,再推翻这个假设。

长期来说,假设A回报率-市场平均回报=0。当超额收益落在1倍标准差的水平时,认为这是正常波动,或者是市场参与者业绩的正常且随机的分布,无法证明A与市场平均水平有明显差异,因为差异在业绩随机分布的标准范围内。

当长期的业绩A-市场平均回报的水平在两倍标准差的位置,按市场的正态分布水平,A与市场平均水平不存在差异的概率是5%,则A在统计上具有一些超出市场平均波动的意义,则A与市场平均回报无差异的假设是可以考虑推翻的。如果是3倍,则可靠性更高。

———————————

著名的夏普比率,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长期的年化收益率-无风险回报率)/年化标准差。年化标准差也被称为历史波动率。夏普比率主要是针对全品类投资的对冲基金或者债券型基金而言的,对于持股的策略而言,超额收益似乎应该是减去A股市场平均回报率,而非全市场的无风险利率。

一个简单的例子,长期年化超额收益为20%时,年化波动率也为20%(即相对均值的标准差为20%),则二者比值为1.0,那么很可能是,这个超额收益是随机分布的结果,即策略本身的超额收益可能为20%-20%=0,业绩来自于运气。

然而,满仓的股票型基金自身的年化波动率(标准差)都在20%左右,这导致了它很难通过统计检验,换句话说,它的业绩可能有很高的运气成分。

————————————————-

债券型策略与对冲策略基金由于波动率小,业绩更可靠。我们可以通过债券策略与对冲策略的特点,看股票型的策略为什么波动率大。

股指每天的波动在1%~2%,一年有250个交易日,然而全年股指的涨跌幅通常只有20%,或者更低,这意味着,一年只有10%或者更低的时间是有效时间,如果考虑到投资的误差容忍,那么就是80%的时间都是无效时间。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各板块之间如果以周线月线的角度来看,有极高的相关性,则同涨同跌,只是幅度不一样。

推演出来,当股票策略的年化波动率=股指年化波动率=20%时,所获得的回报,以被动收益为主。被动收益,即市场整体的风险溢价提升,主动选择则是辅助因素。

因此,20%的收益率+20%的波动率下,难以证明投资能力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推论是合理的。

———————————————-

当然,基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并非完美的指标,市场整体呈正态分布,但投资策略的可能业绩并非如此。标准差将正负波动同等看待,但实际上,很可能出现负向波动小,正向波动大的情况。

假设策略超额收益为负的平均负值的年化为10%,正值为30%,平均超额回报率是20%,则考虑了未来亏损风险后超额收益依然为正值。它的另一个解释是,每承担1%的亏损会带来3%的回报。

——————————————

根据这个思路,还可以做类似的东西。

比如2019年1月至今,沪深300的累计上涨幅度对比下跌幅度的结果是1.075,置信区间的上限在1.24左右,那么在这个条件下,投资策略A的表现中,上涨幅度对比下跌幅度的结果小于1.5时,则可以质疑该策略的有效性。

这个方法相对于把每日1个百分点和盈利或亏损当作1个度量来看待。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时间层面细分,形成在不同时间维度(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下,是否存在相对显著更高的盈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