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解读及对国有企业影响和启示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3年2月17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注册制改革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资本运营等方面影响深远。国有企业应及时研判注册制带来的新形势、新机遇,做好接应。

全面注册制演变背景与核心变化

我国A股上市发行历经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注册制”的三阶段演化历程1。与审批制及核准制相比,注册制主要对发行、审核、定价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目标是打通不同类型实体企业直接融资途径,更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职能,服务实体经济。

全面注册制一是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将核准制下的发行条件尽可能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依据各板块特性调整放宽上市企业的规模、盈利、研发等要求,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基本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二是首次明晰板块定位。主板重点突出行业地位、经营稳定性等指标,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重点突出创新属性指标、科创属性指标及重大事项要求,形成“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科创板面向前沿硬核科技、创业板服务三创四新、北交所定位专精特新企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三是透明审核过程。原核准制下审核过程封闭、进度节点及问询内容透明度偏低,新注册制下对任一拟申请公司的审核标准、进度节点等信息均向全社会公开,上市进程规范、透明、可预期。四是审核周期高效。原核准制下未明确理论审核周期,通常实际时间较长,新注册制下理论审核周期为6个月。

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影响分析

1. 市场容量扩大,国企资本运作迎来更多价值机遇

全面注册制为企业上市打开更大空间。过往核准制对企业资本结构、规模、盈利能力等提出较高要求,处于成熟期的大型企业更易获得主板上市机会。全面注册制降低了相关要求,企业IPO资本化“大门”将彻底打开。创业板自2020年试点注册制以来,每年IPO数量分别为107家、199家、150家,远高于2019年52家的IPO数量。

国企资本运作迎来新的价值机遇期。一方面,全面注册制为更多国企优质资产提供上市渠道和平台。随着市场环境逐步成熟,国企纷纷推进专业公司上市,并成为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资源配置、资产重组的重要手段。自2020年以来,企业上市融资总额中国有企业占比从11.4%上升到了23.6%。2另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提升了国企产投板块的退出效率和资金周转率。企业投资项目的退出方式更加通畅和多元,有望加快实现项目投资收益,缩短机构投资回报周期。2020年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试点后,IPO上市成为投资机构退出的主要途径。

2. 资本市场导向变革,更利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

在宏观经济层面,全面注册制改革将引导资本更好服务科创型企业,畅通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截止2021年末,A股年内5134亿IPO当中约60%资金被引导到新一代信息通信、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资本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3。同时,在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估值体系或将发生积极变化,未来将进一步向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看齐,淡化盈利指标,重视市值、流动性、持股结构等市场化指标和公司治理等综合指标,以更好匹配新经济公司特征。

3. 市场头尾部分化加剧,对企业管理、战略投资提出更高要求

市场通过价值发现,用资金投票奖励优质公司、逐渐边缘化弱势公司,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对于企业的管理、投资和退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激活了A股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万亿市值的头部企业出现,过千亿的上市公司数量翻番,未来越来越多优秀的公司将回A上市。另一方面,低价值公司加速向底部聚集、市值下限不断被拉低。市值小于30亿元的公司从2016年的43家增长到2022年底的1300余家,最低市值从20多亿元下降到5亿元以下4。同时,试点注册制以来A股市场退市率明显增长,2020年以来退市公司数量已占过去30年来退市公司数量的40%。

国企影响和启示

1. 把握好全面注册制机遇,搭建并优化资本布局

国有企业应积极把握注册制带来的窗口期,抓住政策红利,做好资本市场对接。一是优化企业自身业务板块,搭建多元业务结构和产业板块划分,明确梳理不同属性资产的梯次格局,提前规划储备上市资源。二是借助资本市场的政策风口,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环节开展战略布局,以股权为纽带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

2. 完善企业核心价值传导链条,加强信息披露广度深度

注册制后,资本市场从“卖方市场”进入投资者的“买方市场”,A股生态逐渐重塑。在强监管和机构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提升市值管理能力,加强信息披露广度深度,结合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高分红、硬科技等市场焦点,提高市场对国有企业的整体认同度,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3. 构建适应新形式下投资评价和管理体系

一是打造扎根产业、深度赋能的投资管理体系,提升战略前瞻及行业专业能力。二是打造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企业服务生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赋能。三是完善项目退出机制。注册制下,被投企业的经营风险将被进一步放大,应跟进产业周期演进、商业模式变化及估值逻辑变化,及时退出锁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