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量化中性策略配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5

量化中性策略-投资策略舞台上独特而常在的角色

犹记得2021年将近半年的时间,中性产品一度表现得非常落寞。甚至彼时有机构推出0赎回费,希望客户尽快转换产品。市场整体对中性产品热度持续下降,让这一经典的量化策略处在被遗忘的境地。

回顾中性策略的历史,似乎并不是第一次遭遇市场热度的滑铁卢。参与量化比较早的客户应该记得,2016年监管对股指期货实施强监管后,贴水扩大、对冲成本增加、市场流动性枯竭,量化对冲的中性策略受到影响;然而情况并没有在2017年好转,2017年指数强势,个股弱势,一九行情之下,中性策略产品表现不尽如人意。

没有一种策略永远都赚钱,同样,没有一种策略永远无法翻身。经历了两年的沉寂,2018年指数表现疲软,中证500指数下跌超过30%,中性策略凭借出色的抗跌以及收益重回大众视野,之前追捧多头策略的客户深切得体会了一把高攀不起。在下跌行情中异军突起的中性策略来到2019年全面快速发展,规模快速扩张,2018-2019年可谓中性策略之年,在行情转换中,“运作更加稳健、收益相对稳定、无惧震荡、回撤相对较小”吸引了一批风险承受能力没有预期那么高、追求稳健收益的忠实客户。

量化中性策略有其特殊的配置优势

我们知道量化中性策略通过建立做空机制,对Beta部分即指数本身涨跌部分对冲掉,保留alpha部分收益。即收益部分=beta+alpha-beta=alpha.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1. 收益相对稳定: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与市场涨跌相关度低,弱化市场风格切换影响

2. 风险相对较低:做空机制配合,有效控制回撤,不用过于担心下行风险,具备抗跌性,同时配合阿尔法选股模型等量化因子,更加做好风控;同时窄幅震荡市尤其适合中性策略;

3. 专注选股:剔除指数本身涨跌,专注于选股,取决于管理人选股能力,无惧择时

4. 克服人性贪婪与恐惧:量化交易采用程序化交易,避免情绪干扰,避免人为干预

什么时候选择量化中性策略?

1、中性策略适合“买平不买涨”

这是因为市场在窄幅上下波动之时,也就是收益趋平的时候,基差较小,付出的对冲成本相对较低,尤其在市场冬天缓慢向春天过渡的时机,往往市场横向调整时,中性策略配置价值突显

2、判断后市为震荡市/熊市

中性策略对于行情下行风险优秀的防御能力,成为熊市的优先选择,特别适合对后市判断比较悲观的投资者,同时又可通过长期持有获得稳定的收益

3、资产组合中缺少防守型品种或多头比重过多的客户

对于持仓中权益类较多,尤其是超配了主观多头、指数增强等品种的客户,可以在行情不明时尽早建立中性策略产品,降低资产组合波动率,平滑整体收益水平,做到未雨绸缪

4、通胀时代,权益类资产波动加大,决定开始长期投资

我们之所以进行投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抵抗通胀,当下在通胀压力递增的大环境下,权益类资产整体波动情况加剧,市场风格切换的频率加快,如果您决定开始一段长期投资,追求相对稳健收益,那么中性是可以提早布局的品种。

 

如何选择量化中性策略?

如果您已决定选择一家量化中性策略,那么我们需要关注这家机构

1、是否有优秀且稳定的alpha选股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其指数增强等alpha策略产品的过往业绩,观察其获取超额业绩的稳定性和特性,具备真正选股能力;尤其我们可以关注其敞口控制,对于不开敞口特点的私募尤为关注。

2、核心团队是否有丰富的经验和不断挖掘因子的能力

可以了解公司历史,核心团队最好有比较早的量化经验,穿越过牛熊更加加分,公司运行时间代表了其结构是否稳定;同时观察团队是否有持续的迭代更新因子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3、是否有全面均衡的策略产品线

我们可以观察其是否合理布局CTA、网下打新、T0等策略,侧面证明其有增厚收益的能力

4、规模是否适中

一般而言50亿-100亿规模的私募为优选,这个体量上的私募已经度过了初创期,处于快速上升期,同时容量较为充沛。

总而言之,中性对冲策略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下降,同时有长期持有预期的客群,尽管中性策略各家量化机构竞争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8%-10%收益预期中间,仍然是非常有配置价值的策略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