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不逢时的基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日股市果然承压,毕竟昨日分析过,三大利空还是挺有杀伤力的,更何况,今日南下资金还净买入了100亿元,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双双创出了年内新高。可见保港股才是重点,人家还有红利税下降的政策礼包可以收。

近期日本与越南的货币均大幅贬值。日元的贬值,令日本的股市也遭受投资者的嫌弃,有分析认为,哪怕日经指数上涨15%,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也是刚好冲抵了汇兑损失,这样的投资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有分析认为这波的港股上涨有外资回流的成份。越南也一样,伴随着第一美女首富张美兰的死刑,近期经济上面临极大的动荡,本币大幅贬值,感觉当年泰国的那种金融危机又要再来一遍了。今日有消息称,越南民众疯狂抢购黄金,导致其国内的黄金价格比国际市场上高出近三成了。更要命的是,金店已经无金可卖,为此,越南央行不得不决定在明天拍卖1.68万两黄金。

感觉这个看似与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的汇率,正在亚洲的金融市场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值得每一个投资者高度关注。如果这些地方的避险资金能来投资香港的股市倒是不错,但如果真是这样,似乎南下资金也不用净买入100亿啊,难道是要先下手为强?

当年日本的泡沫是由房地产引发的,这回越南的金融风波也是由张美兰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引发的,而我们国内的房地产,似乎这两年来,也在扮演着一个巨大的风暴眼的角色。

近期,伴随着全国各地放松对房产的限购措施,以及迅速掉头鼓励买房,甚至拿出宝贵的户口本来刺激,真是令人感慨万分——早知如此,何必呢?

香港市场因为没有退市制度,所以房地产公司在股价持续低迷后,又可以在最近两天走出翻倍行情而脱离险境,比如世茂集团,A股要退市了,但是港股却精神百倍了。只在A股上市的中南建设,就没有这么好的翻身机会了,这家公司,今年2月份还公告高管要增持股份呢,想凭公司的一己之力,撑住公司的股价。但是形势比人强,最终也没能挡住公司的股价在政策彻底解除限购前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最终只能含泪退市了。

感觉命运真是无常,当年全国人民下海南买房,中南建设就在海南买了很多地在开发,由于好卖,赚了不少钱,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结果,海南的房产限购政策最严格,一直到现在也没解除,恒大海花岛的房子还险些要被炸掉。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是惜败海南。说惜字,是因为我有一些朋友都在海南买了它家的房子,我感觉这家企业还是不错的,从南通这个小地方杀向全国,从建筑公司起家,还是相当不容易的,南通的人都聪明,加上老板又姓陈,反正我接触的成功老板中,姓陈的人比较多,结果,还是这样一个退市的结果,真是风云变幻,半点不由人。

看了一下这两家公司的股东,其中ST世茂最新的股东当中,虽然还有五家机构,但是已经没有一家基金了,感觉基金公司还蛮灵光的,在其退市前都跑光了。但是ST中南却是实实在在把基金套住了,当然,全部是房地产类的行业ETF类基金。难道基金管理人也与我一样对中南建设抱有较高的情怀?

截止今年一季度,ST中南里面还有基金持有1563.5万股(详情见下图)。

仔细看一下上图,非常有意思。从2023年一季度开始,机构就是一路减持这只股票,但是减持的速度不够快,虽然持股的机构数量从10家减到了3家,但是持股数量仅从21亿多减到了约15亿,基金风险意识相对较强,从9000多万,减到不足1600万了。

这样看起来,不论是基金还是机构,其实都是看到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了,但是,估计机构相信行业差,但是行业中的好公司不一定差的逻辑。

但结果就是,当一个强有力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的时候,再好的企业,包括行业的巨头都在东倒西歪的情况下,其它的中小公司更是不在话下了。

所以,跟踪房地产的基金也是跌得一塌糊涂了。今后能不能起来,也很难说,因为我相信行业中的人,要么已经破产出局了,要么也被吓破了胆不敢放开手脚了,所以就算能够反弹,预期也别太高了。从香港的股市看,很有可能迅速反弹到位就开始横盘了。

最奇怪的就是,居然还有基金公司在2022年发行跟踪房地产指数的基金。这些基金,我就不写名字了,从发行成立到现在,除了中间有些小小的下跌反弹外,基本上就是一路向下的跌跌不休。都到2022年了,房地产调控都已经好多年了,而且新房限价到比二手房都要便宜了,如此扭曲的市场,为啥基金公司还能看好这个板块呢?这是做好充分准备要在高位接盘站岗吗?

@雪球基金 @今日话题 @ETF拯救世界 @基金 @不明真相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