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争我夺,看中国怎样一步步增加铁矿石的定价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沙钢、中信为了南钢股权争得“面红耳赤”,至少对于这些业内人士来说,“优质”钢铁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依然“有利可图”,具有发展空间,而收购出价在0.9-1.3pb区间。
2、根据新闻,现在国家也在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平抑钢铁企业利润的过渡波动,回归合理的利润空间。其实关注钢铁企业近五年经营数据,业绩也相对平稳一些了。
3、原材料供应链的话语权,最主要原材料铁矿石依然依赖进口,国家也在不断多元化供应渠道。
4、前沿技术,高端和新型应用市场,提升研发水平,提升产品利润率,减少业绩波动。

本文转自:原文

铁矿石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经过破碎、磨碎、磁选、浮选、重选等程序逐渐选出铁。地球上到处都有铁,只不过每个国家能分到的数量不同罢了。

铁矿的形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球内部岩浆、热液形成的内生矿床。通过火山运动、地热运动、地质构造将矿床翻至浅层地表,像我国攀枝花铁矿、马鞍山铁矿、白云鄂博铁矿等,基本都属于内生铁矿。

另一类是地表沉积矿床,是地表的成矿物质,在风力、冰川、河流等作用下,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区域,长时间沉淀聚积而形成的,已探明的富铁矿都属于这种。像我国海南石碌铁矿,就属于富铁矿,占中国富铁矿储量的70%,辽宁鞍山等众多铁矿,却属于沉积型贫铁矿,运气差了点。

澳洲为什么有这么多高质量的铁矿石呢?因为在很久以前,地球大气圈中的氧气含量远低于现在,海水中硫的含量也很低,铁大量以二价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到了距今23亿年左右,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升高到现今含量的一半,二价铁离子不再稳定,而是与二氧化硅、碳酸盐等一起沉积,形成了条带状磁铁矿。大量的铁被输送到海洋,使得近海及湖泊的铁含量往往高于远洋。澳大利亚大陆非常稳定,没有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利于矿物的长期积聚、富集,这些富铁矿就这样被保留下来。

中国不缺铁矿,但开采成本太高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1》报告,2020年全球铁矿石原矿储量约1800亿吨,含铁量储量在840亿吨左右,全球铁矿石平均品位46.67%。

从国家来看,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中国四个国家铁矿石原矿储量占比达到73.5%,分布极不均衡,其中,澳大利亚铁矿石储量最为丰富,占全球比重达到28.5%,其次为巴西19.4%,俄罗斯14.2%,中国11.4%。

从品位来看,南非、印度平均品位超过60%,俄罗斯、伊朗铁矿石平均品位在50%~60%之间,澳大利亚、瑞典、巴西平均铁矿石品位在40%~50%之间,中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仅34.5%,远低于全球铁矿石平均品位 46.6%。

从英国工业革命,到德国赶超,从欧洲各国复兴,到美国称霸,再到中国崛起,钢铁产量指标一直被看做是工业化的成绩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钢铁产量逐年飙升,多年蝉联世界第一。据说,全世界钢产量排名是这样的:

第一名:中国(不包括河北省);

第二名:中国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

第三名: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瞒报产量);

第四名:日本;

第五名:美国;

第六名:印度;

第七名:俄罗斯;

第八名:韩国;

第九名: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瞒报产量;

第十名:德国

截至2016年,中国已探明铁矿石储量超过200亿吨,储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但能够拿来开发利用的,只有53%。即便我们能开采,成本也高的吓人,需要采取破碎、研磨等工艺,制成铁精粉才能使用。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石大多富集在地表,扒开一层土,用铲车铲走就行了。

按理说,中国产的铁矿石运输到中国的钢厂,距离比澳大利亚、巴西近,价格应该有优势。其实不然,铁矿石进口走的是海运,海运成本只有陆运的十分之一。综合来讲,中国铁矿石无论是产量、品质,还是价格,都不是澳大利亚、巴西的对手。进口铁矿石的成本大约在360元/吨。国内铁矿石光生产成本就达到了500元/吨(这还不算环境成本)。缺口大,所以我们每年不得不要花巨资去进口铁矿石。

铁矿石的定价权之争

中国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四家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以及FMG公司(主要由前三大公司来主导)。不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就是巴西的,铁矿石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60%,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铁矿石供应。矿山背后的金主几乎都是摩根大通、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资本大鳄。

既然澳大利亚有那么多资源和农牧业产品,干脆不自己工业化,生产产品呢?你别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还真这么干过,且大多数的工业产品都做到了自给自足。但随着二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转移,人少地偏的澳大利亚,又把工业转移了出去,恢复到那个依靠出卖原材料与农产品为主的国家。

20世纪60年代,日本钢铁行业开始崛起,需要进口大量铁矿石。日本就与铁矿石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达成协议,双方建立起长期供货合同,即铁矿石长期协议定价机制。长协期限一开始为15-20年,前7年价格不变。后来,随着韩国、中国钢企加入,矿山与钢企改为每年谈判一次。作为当时国际上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日本钢铁企业不仅通过长期协议锁定低价铁矿石,而且通过入股与合作,掌握了铁矿石的国际定价权。

长协定价机制有四大基础原则。基础原则里有一条非常奇葩的规则,就是首发-跟风原则。在谈判中,三大矿山与不同国家进行谈判,只要有一组谈判成功了,商议出了最终出价,首发价格就产生了。而其他谈判队,无论价格是否更为合理,都只能跟风或者接受首发价格作为下一矿石年度的基准价格。

1991年首次长协谈判到中国加入之前的2003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涨跌有序,总体上涨幅是负16%,也就是下降了16%。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宝钢作为中国钢企的代表出现在谈判桌上。

2005年2月22日,日本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宣布率先达成谈判协议,首发价格形成,将次年铁矿石价格涨幅定为71.5%,中国钢企被迫接受这一飙升的铁矿石价格。2008年2月18日,还是新日铁又与巴西淡水河谷率先达成了涨价65%的首发价格协议,中国钢企再次被逼接受价格大幅上升。

日本企业不是也接受了高价的铁矿石价格吗?但你要知道,日本新日铁钢铁背后是日本三井财团,这两家公司早就通过相互持股,成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了。2003年,三井物业还收购了巴西淡水河谷母公司valepar公司15%的股份,并派遣高层进入淡水河谷的行政委员会。除三井物产外,日本另外两家财团住友财团和三菱财团,也和力拓必和必拓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2008年11月,金融危机爆发,需求暴跌。中钢协张罗国内钢企,以宝钢、首钢组成统一战线,给澳洲的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下战书”,想降价40%-50%。为统一口径和策略,中钢协事前召集了多次会议,并下令钢企不得单独与海外公司谈判。但16家大钢厂为了自身利益,与外方勾连,有的人这边刚开完会,那边就把谈判的“底牌”告知外方。大钢厂不听话,中小钢厂更是集体倒戈。中钢协与三大巨头的谈判还未结束,国内35家中小钢厂便自作主张,与淡水河谷“私下”达成了协议。事后统计,当年的粉矿价格上涨了79.88%,块矿价格上涨了96.5%,三大矿山赚得盆满钵满,而中国钢企则白白多付了7000亿的巨额损失。伤害很深,侮辱性也极强,还牵扯出力拓胡士泰案。

2010年,三大矿山自编自导自演的长协定价机制终于玩不下去了,宣布铁矿石的定价,全部从长协改为短约!长协定价机制瓦解,铁矿石定价逐渐指数化。主要参考来源有三个,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环球钢讯的TSI指数和英国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其中普氏铁矿石指数使用最多。

2010年中国的钢产量已远超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指数定价不可能将中国完全排除在外的。普氏铁矿石指数采集的价格就是中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CFR(成本+运费)现货价格。但普氏能源资讯公司数据样本大多采用参与现货交易的小型钢企和贸易商,而对国内大型矿山和钢厂的数据则不予采用。所以表面上看来,指数定价机制是公平合理的。但指数编制的模型与方式并不透明,普氏指数的编制机构普氏能源资讯,其母公司麦格劳-希尔都有国际资本的影子。

为了争夺国际铁矿石定价权,中国钢铁行业真的是“拼了”。自2003年后,中国企业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并购矿山资源。中国投资者接手的多数铁矿项目因资源质量差而缺乏竞争力,有些项目成为了投资者的财务黑洞。比如,2012年,中冶对澳洲兰伯特角铁矿项目等烂摊子买单,亏损近70亿。据数据统计,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企业海外矿业并购失败率超过95%。

2012年一季度,中国钢铁业出现新世纪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2015年,31家钢铁企业上市公司合计亏损超195亿。仅武钢股份一家就亏损超75亿,成为当年A股的亏损王。

行业全面亏损,海外收购不顺,钢铁产能还在疯长,没办法的中国钢铁只能挥刀自宫。中国钢铁行业开始供给侧改革,大规模去产能和全行业大整合。2016年和2017年,钢铁去产能分别达6500万吨和5000万吨,两年时间去掉的钢铁产能高达1.15亿吨。地条钢产能方面,政府共计关停了600多家地条钢企业,去掉产能近1.4亿吨。2014到2015年两年时间,中国钢企裁员人数达60万人之巨。

2016年9月22日,宝钢与武钢正式合并,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6月2日,安徽省国资委将持有的马钢集团51%股权无偿划转至宝武钢铁。按照工信部的目标,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家-4家。

在去产能政策的强力助推下,中国钢铁行业利润在2017年和2018年迎来爆发,利润分别为3420亿元和4704亿元。但随之而来的是国际铁矿石巨头的涨价通知。 据方正期货统计,普氏62%Fe指数从年初至2019年9月末共上涨31.4%。对于涨价,三大矿山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巴西淡水河谷发生矿难。而该矿区每年的铁矿石产量只有约1000万吨,还不到全球产量的1%。

2013年10月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中国版铁矿石期货合约。数据显示,2017年,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单边成交量3.29亿手,已成为全球成交规模最大的铁矿石衍生品市场。由于三大矿山的铁矿石交易都以美元为定价货币,国际主流铁矿交易商是不愿直接使用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作为风险对冲和点价交易的工具。加之国内外资期货交易准入等问题,实际上,大连期货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指数的国际定价功能受到了限制。2018年5月4日,紧随3月26日人民币原油期货上线,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正式实施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人民币铁矿石由此走向国际化。

澳大利亚怂了

近期,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近日与中国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举行了一次剪彩仪式,祝贺必和必拓公司首船用人民币结算的铁矿石运抵日照港。

什么意思?就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在运进中国港口,买家到手之后才进行结算。中国买家一点风险都没有了,而且还用人民币结算。这种“送货上门”的服务,摆明了是对中国有利。

澳大利亚倒没想“让利”,只是被我们一步步逼到墙角。2018年,澳大利亚跟随美国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中国感觉自己又被羞辱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确实是老天爷赏饭吃,但全球可以露天开采的铁矿可不止澳洲一家。

自2019年开始,中国先从小铁矿石供应商谈起,和南非、乌克兰等中等铁矿供应国签署了用人民币结算的铁矿石贸易合同。拿下了全球30%的铁矿供应后,再击破了巴西淡水河谷,让巴西签下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的贸易合同。全球所有的铁矿石贸易,中国占了70%,是全球所有铁矿石最大的买家,而中国把所有国有钢企的采购权进行了统一调配,只要你同意用人民币结算,那么你家的铁矿石,我们照单全收了。

2019年,澳大利亚的铁矿石,87%都出口到了中国,事实就等于产多少中国要多少。2022年5月,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只有40%出口到中国。几乎所有的小型铁矿石贸易商都和中国签约了,三大铁矿石巨头两家和中国签约了,连英国力拓都签约了,就剩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在那里死撑着。全球其他地区的铁矿石商,生产多少中国就要多少,不够的才从澳大利亚那里买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都快要堆出毛了,不想点办法不行?于是就有了“土澳自己承担风险和运费,把铁矿石千里迢迢地送到山东日照港,货到付款,而且还同意用人民币”的感人事迹。

天眼查显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在2022年7月19日成立,注册地址为雄安新区,注册资本200亿元人民币。看看公司的经营范围,聪明的读者就能猜出来了,中国又在下一步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