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去年总体回报17% 今年将延续私有化浪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全球股市集体遭重挫,中国A股在熔断制度实施的首个交易日连续跌破沪深300指数5%和7%的阈值,提前收盘。而A股市场的下跌情绪也顺势“蔓延”至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截至北京时间1月5日早间美股收盘,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几乎全线下跌,科技股的损失尤为惨重。霍特中概股指数(Halter USX China Index)下跌4.49%,收于7306.71点,组成该指数的69只中概股中,除两只上涨外,其余全部下跌。
  中概股中当日跌幅最大的是去哪儿网——该公司在北京时间4日晚间在宣布包括公司创始人兼CEO等在内的多名公司高管离职的消息后,当天下跌16.65%,搜房、京东和唯品会当日股价均下跌超过7%,搜狐下跌6.35%,阿里巴巴下跌5.65%,网易下跌5.03%。
  尽管今年没有“开门红”,但其实中概股2015年度的表现并不差。
  “在美上市中概股的总体表现其实不坏,其总体17%左右的回报还是稳稳跑赢了标普500、纳斯达克以及上证指数。”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区经济学家陈晨1月5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不过,比起国内科技及新兴行业扎堆的深圳大盘指数的回报率,中概股2015年的表现可以说是完败。”
  另外,部分中概股在2015年进一步得到华尔街的认可,百度、携程、阿里等十几只中概股在2015年11月中旬纳入了MSCI指数,阿里巴巴在全年走出了深V形反转,而携程则在11月创下了每股114.72美元的几年来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科技类蓝筹中概股大幅发力的同时,更多中小盘中概股却以破纪录的速度选择在新一轮私有化浪潮中退市回归。
  陈晨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国外机构投资者对目前增长放缓的中国经济持怀疑态度,并将这种情绪反映在投资以及资产配置上;第二,2015年国内资本市场经历了很大的起伏,对创业板以及新兴行业股票的估值普遍过高,这是在美中概股很难享受到的。
  政策利好与A股红利加速中概股私有化
  美国股市犹如“围城”:有的中国企业急着赴美上市,而不少中概股公司却急着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步伐明显放缓,数量可能仅为6至9家,仅为2014年的一半左右,IPO规模介于5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之间。其中,去年首家赴美上市的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窝窝团,今年1月4日股价仅为每股4.97美元,远低于发行价10美元。
  然而从去年年初至今,完美世界、中国手游等宣布实施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总数已超过30家,创出近年来的新高。
  “A股市场创业板、中小盘股等动辄就会出现几十倍上百倍的市盈率,再加上许多外国投资者对中概股公司本身并不熟悉,给予的估值偏低,造成了中概 股私有化浪潮的出现。”常春藤投资有限公司(Ivy Capital)投资经理沈维正1月5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说。
  而国内接连出台的利好政策,也加速了中概股的回归。
  去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之后,工信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放开经营类电子商务(在线数据处理与 交易处理业务)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可至100%。这意味着,电子商务外资股权比例的要求彻底取消,电商类中概股可以不必拆除VIE(可变利益实 体)架构直接回归国内。
  “面对国内如此高的估值和比较宽松的融资环境,很难说在美中概股企业不会动心。”陈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未来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将继续
  “目前,许多业绩良好的中概股已完成私有化退市,这些公司大多是有融资需求的,以期在中国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从而带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沈维正说,“2016年,预计中概股将继续延续去年的趋势,通过拆VIE结构或由A股上市公司赴美收购等方式进行回归。”

   在沈维正看来,尽管近期A股市场的表现并不太理想,但创业板、中小盘股的市盈率对中概股依旧具有吸引力。他指出,中小盘股市盈率高是结构性问题,因为A 股市场相对封闭,资金量充裕,尤其是去年中国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流动性得到充分释放。然而目前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尚未实现自由化,多数资金依旧会在股市、房 市和债市体系内流动,而房地产市场与债市目前也都存在泡沫,因此资金仍会在股市流动。
  沈维正认为,今年A股市场表现将会比较稳定,因为国家计划在今年推出战略新兴板以及注册制,而这些通常只有在牛市里才能推出来。这些都为中概股新一轮的回归奠定了基础。
  但对中概股来说,在未来一年中回归A股市场也不是没有风险。沈维正说,“主要风险在于:第一,倘若A股尤其是中小创崩盘,中概股回归的意义就将 大幅降低;第二,如果美联储再加息,市场将崇尚现金为王,资金会从资本市场流出至短期债券市场,对美股来说,走势并不会太理想,而一旦美股破位,也会影响 中概股的表现,从而影响其估值。”
  陈晨也指出,国内资本市场创出的高估值能保留多久仍是未知数。因此,中概股私有化之后能否再在A股市场顺利上市,以及能否将回归国内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潜在动力,现在还不得而知。

原文 - 网页链接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