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0

          以下不是推荐股票,只是主观的假设,毫无依据。

          白云山估值低的主要问题实际是商业部分的折价,市场也很清楚这个,港股医药商业流通类公司折价都折得要死。这个和白云山过去希望做大规模的老一套思路是有关系的,追求规模效应,但是资本市场这两年更注重质而不是量。资产低效对于资本而言就是风险大于收益。 追求规模是中国公司的传统。

 

         所以剥离大商业部分独立上市,才能更好的符合资本市场的估值习惯,你符合市场习惯,才能更好的发挥融资功能。而市值有时候对企业发展是正相关关系,你没有发挥融资功能,上市后的正向作用就不行。这方面国企而言相比民营企业灵活性就相对较低很多。

  

         直接简单粗暴的去掉商业部分,光看大南药和大健康 216亿左右的营收对应 30亿左右净利润,按大商业0估值,472亿市值算不算高,大概10来倍PE,剥离完我觉得跟同仁堂对比一下是可以的。


           股价会不会涨取决于未来能不能有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个东西很难是一个定量,因为爆款这东西谁知道呢,疫情没发生的时候谁能提前预判口罩会销量这么大,只能根据个人习惯来配置仓位。你也很难说剥离大商业后,会不会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盘活大健康和大南药,也就是我们说的混改,这个不好说,因为大健康和大南药部分市场化的空间还是挺大的。大商业部分大家都看清楚了是个什么模式,想象空间很低。

   

        提出合理假设布局一部分资金,比如同仁堂我也主要是买了港股,同仁堂科技和国药,之前科技跌得很惨的时候有人说会跌到2港币,我还准备在2港币时候买多一点,可惜后面没跌下去,我会有明显的重仓股,但是我个人重仓部分会偏向保守一点,因为如果重仓股遇到巨大的折价,可能我未来现金流很难补回来,好比你持仓100万,你补个1万交无效补仓。一个合理的布局就很容易救。如果一些轻仓的股票大幅的折价,可能也会有机会赚一笔,这个东西建立在资源弱势的基础上去判断的,永远是提出假设之后按比例分配,轻仓股也有慢慢变重仓股的机会,这个是活动的,只要市值是稳定不大起大落,这个比例的调整可以灵活,但是对于行业的判断不能错。我过去在行业判断上吃了大亏。

$白云山(00874)$ $同仁堂国药(03613)$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全部讨论

2022-04-29 21:11

白云山还是有想像空间的

2022-04-29 19:22

你去看看财报同仁堂收入有多少是医药流通渠道取的的,白云山占比已经很少了!

2022-04-29 19:03

西药占比太高,以后还要投医院,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