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企业估值的一种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偷个懒,放一篇之前内部分享的一份报告。

个股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企业的投资价值:企业的投资价值=企业估值,实操中要求市值大于一定倍数的企业估值,要有足够安全垫(事实上还是价值投资的底层理念,和现在的投资逻辑有所不同)。

企业估值=业绩*估值,估值并不具体细化到某一特定的估值方法,估值方法由于业绩表现形式可以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估值方法基础都可以以上述公式概括。那么回到分解出来的两个因子。

分开来讲,首先是业绩:业绩又可以量化为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税收-资产减值等其他成本。得到了几个主要因子,我们再细分。

收入:收入=销量*产品单价,参考历史业绩的规律&注重未来的变量

销量:销量=行业销量*市占率

终端销量:取决于行业需求&市占率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只是表观的一种体现形式而已)

销量=行业总销量*市占率,再往下就不再是定量的影响因子。所以拆解到这步我们就需要进行很多定性的分析。首先行业销量的影响因子有哪些;从我们的实践出发,销量取决于终端需求,有些企业处于中游,其表观需求是下游企业的销量,而下游企业销量又是由终端需求决定的,所以我们需要分析终端需求。终端需求根据数据的不同有很多分析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次是市占率:市占率的本质是什么?市占率是公司竞争力的一个体现,所以我们需要从公司的竞争力出发,这个其实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本质是公司为什么能做这个产品/公司为什么就是比别人的好这两个问题)。首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商业模式,产业链价值分配决定了行业的竞争要素,公司的竞争力建立在上述竞争要素上,加上公司本身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又可以拆解成公司的管理团队成员和管理模式,同时经营理念可以从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佐证,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看重公司过往发展历史的原因)的不同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个很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场景下是不一样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种,个人倾向于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出发,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决定了行业的竞争要素是价格,公司的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所以我们得出了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成本控制能力;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从消费心理出发有可能是品牌,有可能是效果亦或者是其他,借助google论文或者是各种调研报告,有助于我们去确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帮助我们去确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变革即是行业或者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也会引起潜在需求的释放,比如功能机和智能手机,显然智能手机技术的变革其实是释放了很多潜在的需求,同时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正反馈,业绩呈现螺旋式暴涨。但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很深入产业中,才可能确切的理解技术变革的趋势。

市占率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但两者并非是线性关系,而是正相关关系。对于市占率的判断,可以通过历史趋势叠加个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性认知来给到公司中短期乃至长期的市占率取值范围。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人会混淆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两个概念,竞争优势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的固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公司的竞争优势,再外层是公司的市占率。


单价:定价模式&产品的供需格局决定价格

单价的研究,首先我们要确定公司的定价模式,成本加成or自主定价or跟随策略。根据不同的定价模式我们接下来的分析侧重点也不同。另外思考下价格是怎么形成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但两者是正相关也不是线性的。所以往往确定价格定值的时候我们需要参考历史价格来研究各要素对于价格影响因子有多大。


成本=单位成本*产量*产销量,销量=产能*产能利用率*产销率

单位成本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公司年报入手,我们不仅要知道各个成本要素的占比,更要确定各个成本要素的确定值。仅从占比的变动是分析不出来各个成本要素的变化趋势的。例如假设产品2018年成本为10,原材料9,其他1,占比90%、10%,2019年成本11,原材料10,其他1,占比90.9%/9.1%,其他价格上是没有变化的,但占比下滑了,我们并不能说其他成本下降了。由于各个原材料是上游的产品,同样可以适用我们这一套逻辑,我们需要追溯到成本变动的最终源头。如果占比不大,为了减少工作量可以只追溯一层。有时候年报披露是不够详细的,这时候可以参考公司招股书或者同行业招股书,对比来看待公司的成本构成。亦或是google or 行业专家访谈记录,我们都可以侧面推敲成本构成。注意信息收集渠道的广度和准确性,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关注最近的新冠疫情信息,会发现真真假假的各种信息,如何甄别这些信息,对其中的观点引用的论据做真实性追溯是很重要的方法。

从生产的角度看公司的销量=产能*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各个要素可以关注公司研报,年报数据获取。

费用:

费用方面我们通常认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公司产品销售情况是线性相关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单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又或者是营收占比来测算。财务费用则关注公司的有息负债及利率情况。如果再深入一些,我们通常可以观察公司的销售费用构成和管理费用构成来做测算,工作量较大而且收效有限,我们一般不进行这么细致的拆分。假设公司营收占比和单位费用均不稳定,那么我们就需要去关注以上的费用构成成分了。

税收:通常较为关注公司的所得税率和营业税。

资产减值:观察历史资产减值,关注风险项来预测公司未来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例如商誉、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外汇投资、套期保值、应收账款质量等。

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就可以获取到公司的历史盈利情况以及未来的盈利预测。

估值:

关于估值的本质,个人认为是收益和风险匹配结合的产物,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流动性,其次是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流动性通过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决定了估值的绝对水平,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市场整体估值必然高,流动性数据可以观察国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未来预期则决定了相对估值,对于经济的预期其实是潜在要求回报率的变动,假设经济下滑,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潜在的要求回报率下滑,而个股的盈利水平保持稳定,则相对潜在回报率个股的收益水平被动上升,导致估值上升。我们从企业现金流折现估值方法来观察,折现率即表示潜在要求回报率,折现率的下调明显带动公司价值的提升。



风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大盘本身的β风险,二来是个股本身的资产风险和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我们在做业绩预测时可以充分发现,资产风险则需要通过公司的三张表来确定,重要程度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由于各表科目众多,我们并不需要关注所有科目,重点关注风险项,除了固定的几个指标外,可以对比公司的资产和其他企业有何不同以及公司资产占比较大的项目。大盘的β风险比较复杂,简单指标可以观察各指数估值分位数,注重历史趋势的力量。

当然我们在做研究时候大部分时间用不到以上研究方法,但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基础。回到具体研究上,推荐相对估值法,一是相对可比公司和同一产业链公司或者统一商业模式公司的估值,二是相对公司历史估值,目前估值所处的位置。虽然相对估值不能告诉我们投资价值,但可以告诉我们风险高低。另外某些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现金流回报水平可以有相对准确的计算时,推荐现金流折现计算绝对估值。

如同我一直所说的框架只是框架,上述的研究方法只是帮助我们去理解,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可以有自己独特发挥而不必拘泥于现有的框架体系亦或是理论,灵活变通才是投资的真谛。

最后放一张之前做的量价模型的思维导图。私信发pdf或xmind版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