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财政部专题培训来看,什么样的数据服务能作为资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整理自: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专题培训要点回顾

本文不荐股,大家可以自行对号入座

#数据要素# #数据资产入表#

第一种业务模式是将数据资源与其他的资源相结合使用,从而服务、支持其他的生产经营或管理活动,实现降本增效等目的。一般是指企业在自身经营中取得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等技术处理,用于支持自身其他经营活动的,当符合无形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作为无形资产予以确认。
个人评价:这是目前大多数所谓“数据要素”概念企业蹭的一个逻辑,实际大部分是个噱头,能利用数据分析来降本增效的早就用了,现在只不过换个名字,如果之前没利用这些数据,那估计是投入的研发成本比降本增效还要高,现在只是为了蹭概念。(叠甲:也不排除由于行业发展,这几年正好有大量数据可以用来做分析的)
关键词:自身经营取得,用于自身经营,降本增效

第二种业务模式是运用数据资源为其他的主体提供有关服务。这里分成两类:
1)供给方通过调用数据接口API的方式提供查询或者验证服务,比如分析结果、信用评级等,在征信领域比较常见。供需双方并不是直接转移相关数据的控制权,而是通过实时查询的方式去返回数据的分析结果,一般是按照次数或者是按照一定的订阅期间来计费,可以反复使用。当符合无形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作为无形资产予以确认。
个人评价:这种模式除了文中提到的征信领域,在银行、航旅等领域也经常用到,个人觉得是很有潜力的方向,有很高的客户壁垒,毛利率也会比较高。不过这种客户一般要求数据提供方签署保密协议,财报中不一定披露的很详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关键词:提供查询服务、不转移数据控制权

2)提供数据资源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如数据采集、清洗、标注、或提供算法模型、搭建平台等。也是将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
个人评价:这种模式也是很多科技企业讲的一个逻辑,其中采集、清洗、标注稍微low一点,目前靠人力堆出来的比较多,后面算法模型、搭建平台有技术壁垒,但也要结合公司具体技术进行甄别。
关键词: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第三种业务模式是直接交易原始数据或者是加工后的数据。其中:
1)直接交易原始数据,因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约束、数据权属规定还不完善,这种比较少见。
个人评价:比较少见是指在数据资产认定中少见,个人认为法律在这块卡会的比较紧。
关键词:原始数据交易

2)交易加工后的数据,不管是与客户签订合同后定制加工、还是提前先行加工形成了相关的数据集,只要它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出售给客户,就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确认为存货。一般出售后就不能够保留有关的数据,通过转让、授权等再次获得相关的利益。
个人评价:这种模式定制化要求比较高,数据提供方需在合规的前提下,提供达到客户要求的数据质量和数量等标准的数据分析产品。这种一般是产业链中上游的企业参与较多,越是垄断机会越大。
关键词:加工后的数据交易,一次性买卖

全部讨论

$旗天科技(SZ300061)$ 有数据要素的概念吧,快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