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集采这么多年,很奇怪药厂至今没有找到对策。就我的观察,凡是参与集采中标的药厂,最后表面上是有了量,但实际上收益还是比不上大家都不参与集采自己分到该分的份额赚的多,因为集采降价太多了,有些药厂集采中标以后甚至遇到原料涨价亏钱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理论上大家应该会努力找出最优应对策略,但奇怪的是没有人这么找。

如果集采并不能让中标的公司比以前更好,还要承担可能的风险,至少比以前更好的比例相当低,而风险却只能自己承担,这种情况下的最优应对策略应该就是大家都弃标,至少在投标时也要大大的提高标价,以便风险能被覆盖掉。所以我真的搞不懂,这些药厂都为什么不去想这个问题。

也许长春高新带头的生长素集采应对能给这些药厂提供一个最优解,就是大家都不去投标(只投不值钱的小标,给他们个面子),反正药是刚需,还怕病人不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