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ROE,带来的新认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一边学习,一边总结。

巴菲特大师的价投们非常重视ROE,必定有它的深意。但从计算公式上,ROE是摒弃了股价波动的噪音,核心 只关心的是投入与产出比。换位思考,咱们自己做生意的时候,好像也不怎么关心自己的生意如果卖了能值多少钱。更多的是关心,自己投入生意当中多少钱,一年下来,收成怎么样。如果每年都持续挣钱钱,而且都是递增状态,自己做的这个生意估计不会差了。[大笑] 好简单朴素的道理。

最近一周也没闲着。重新又理了一遍ROE指标。 ROE从表面上看:ROE=盈利/净资产

但通过杜邦也可以分解成ROE= 净利率 *资产周转率 *(杠杆率+1)

拆解的三个指标,分析发现含有丰富的内涵:

1.净利率= 净利润/收入;(净利率越高,则ROE 越高。影响净利率的重要因素,就是产品毛利润和中间支出费用)

单看这一点,能想到的公司,茅台,19年的毛利率 高达91.3%,导致它的净利率 维持在恐怖的51.47%;多么挣钱的公司。

这里的经营难点:凭什么你的产品,就是这么高的毛利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公司,自己能够接触的途径:1.秘方保护 2. 物理限制 3.品牌心智 4.高科技

2.资产周转率=收入/投入资产;(我对这个理解,愿意拿饭店去理解。我投入饭店资产(人力、物力财力 是在一年内固定的 50W吧 ,但是1年下来,饭店给我带来了1000W的流水))

只要的我有利润,靠着强大的流水,挣的也是盆满钵满。

这里的经营难点:凭什么你的产品,就能销售那么多。

这个指标,其实充分展现的是企业的经营能力考验的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塑造。

这个相对第一个,净利率的问题,着实要复杂可困难的许多。

多数企业的战术,靠垄断战略。

1.部分行业的头部企业敢这么玩,降价清除:1.依靠自己充足的资本,进行疯狂逆周期扩产。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逼死弱小的市场对手。(三星是这方面的大家,$隆基股份(SH601012)$ 也采取这种手段,不断扩充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方法演绎到极致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烧钱”模式,但好像有点剑走偏锋。忽略了,降低边际成本,逼死对手才是关键,而不是不计成本。这方面的能想到大哥还有沃尔玛。推演的运营层面其核心是:规模扩张下,形成的底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设备折旧成本等等)

2.渠道垄断,

占领渠道,例如商超的展示柜台,能够展示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跟渠道商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达到排除其它对手的目的。

但是,随着近几年渠道改革的深化,有的渠道方式已经衰退。新的散货渠道不断构建。例如:今年的网红直播卖货与矩阵直播卖货;在旧渠道衰退之际,能够把握新的渠道,并与新渠道的王者形成合作壁垒。

3.政府特许经营制度

除了烟草,最典型的就是疫苗与血制品

4. 最后不得不说的,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是指由于客户转向新供应商或产品所引起的一次性成本。这个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确是最致命的。

简单举两个例子:一旦客户,使用了你的产品,随着时间的累积,越不敢轻易换产品。

$恒生电子(SH600570)$ 系统软件,云等,就具备典型的特征。系统软件使用,用到功能越多,使用的频次越高,产生的数据越多。使用者,参考历史数据的做决策占比越大。一旦迁移,数据的不完整,再次磨合。。。。。。

$海天味业(SH603288)$ 逻辑更简单,味觉依赖,习惯了这个口味。要换个口味,吃不惯,吃不爽。(对于人来说,不爽就是很大负担),同理可以找到很多。

最后这一个点的逻辑的关键,在于需要时间去强化转换成本,步步为营。

所以说,运营这个事相当复杂。

3.ROE, 最后剖解的是杠杠率,

这个其实非常好理解,如果你做的生意,不是用自己的钱。而是用别人的钱。如果这个钱还不要利息,那就相当于空手套白狼

只要经营的生意有利润,那都是白赚的。 所以,为什么,银行业一直高ROE,用的钱都不是自己的。还有保险,也是。 只要能控制风险,保持利润。就是天天数钱的生意。

从这一点逻辑,黄光裕的国美,通过结算周期,压榨上下游 款项,是不是也有这么点意思。用别人的钱挣钱,自己的钱存银行或理财。市场中还有没有这样干的企业呢?

我不是唯ROE 主义者,但是通过ROE的梳理,能够让自己更能有效的分辨哪些企业是好企业,哪些企业通过什么路径逐步变成挣钱的企业。

自己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ROE 的指标分解,拆解到自己对投资的操作量化,是不是也具备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