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事故车给消费者,被判赔偿113万,这就是特斯拉的直营模式?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9回复:115喜欢:6

【转自新闻。

一方面普通消费者想维护正当权益,真的太难了。

另一方面是什么驱使特斯拉在直营模式下还卖事故车给消费者?不是号称直营模式能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吗?】


韩潮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这是一家股票市值超过丰田、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在短短十几年里从一家初创公司一跃成为世界新能源行业的标杆。在2013年进入中国后,特斯拉拥有一个人员庞大、持续扩张中的公关部,以及行动力极强、不怕麻烦的法务部。

这次,韩潮打赢了这场官司,却引发特斯拉反击,惹来更多的官司。


文 | 徐晴

编辑 | 楚明

运营 | 以繁


韩潮打赢了特斯拉

9月16日那天上午,一份来自北京二中院的邮件寄到了韩潮在天津家里的快递点。取到之后,韩潮没有立刻回家,他站在快递点前拆开,拿出15页的二审判决书,直接翻到了最后。

回忆起那个时刻,韩潮觉得自己“心态很平和”,直到他看到8个字:“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心脏才像刚反应过来似得漏跳了几拍。紧接着,喜悦涌了上来,他站在原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两年前的5月,韩潮买下一辆37.97万元的二手特斯拉Model S。买车前,销售人员承诺,车没有水泡、火烧,无结构性损伤。但后来他发现,车的后侧叶子板有明显修复痕迹,是存在结构性损伤的事故车。围绕着特斯拉是否“欺诈”消费者,一场持久战打响了。

战役历时755天,期间经历一审、二审,共计五次开庭,终于落下帷幕。“维持原判”,意味着特斯拉需要按照2020年12月4日北京市大兴人民法院在一审中的裁定,“向韩潮退还379700元购车款,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赔偿1139100元”,也就是退一赔三。

这次胜诉,是国内少有的特斯拉车主维权成功案例,有着标志性意义。拿到判决书后,韩潮发了一条微博,附上了判决书全文的图片,被转发八千多次,点赞3.7万。最近几天,不断有媒体联系采访,他手机的微信图标上总是挂着3个红点儿。


▲ 韩潮收到的最终判决书。图 / 受访者提供


回忆起过去的755天,韩潮感到疲惫和麻木:“这些事情我说了得有几十遍了。”很多细节和情绪已经被淡忘。但通过他的经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面对特斯拉,一个消费者想要获得答案有多艰难。


像打卡一样维权

韩潮是天津人,80后,从事奢侈品相关工作,主要是从专柜或其他渠道拿到产品再倒卖给客户。他代表着特斯拉典型的受众群体:中产阶层,会尝试新鲜的事物,喜欢特斯拉的科技感。

刚买下那辆Model S时,他觉得车的线条流畅,外观好看,驾驶体验也很好。有几次,他开车载家人和朋友出去玩,车加速的瞬间,会感到“推背感”。有人说:“电车就是不一样。”

但很快,问题出现了。AP(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几天一报错、屏幕乱码、充电充不进去……两个多月里,这辆车有记录的维修就有7次。韩潮去了十几次特斯拉天津服务中心,跟工作人员调侃:“我每天都来你们这,像打卡上班。”


更严重的事故发生在3个月后。韩潮回忆说,2019年8月24日,晚上10点多,他开着这辆车要上高速时,车突然“砰”一声,刹车和电门全都瘫痪,车速瞬间从120km/h下降到56km/h,屏幕上跳出来来一整列故障码。惊慌之余,韩潮凭借余速溜车到应急车道,等速度耗尽停在路边。凌晨3点,车才被拖到服务中心。


韩潮有了退车的想法。那条高速十分危险,大货车来来往往,速度飞快。“人在受惊吓的时候可能会分泌一些激素,我后来有2个小时肚子特别痛,绞痛。”


走上法庭前,韩潮与特斯拉协商多次,都没有达成一致。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韩潮希望更换一辆安全的二手认证车或全款退车,但特斯拉认为,车在使用阶段折损了约10万元,不管换车还是退车,韩潮得承担这部分损失。


韩潮去市场监督局投诉,被建议给车做全面检测。在万丰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的鉴定里,韩潮看到了明确的结论——这辆车存在结构性损伤。即便如此,特斯拉仍然拒绝退车。漫长的法律诉讼从这里开始了。


▲ 韩潮曾发微博配图称,自己购买的车“被切割”的部分在国标中都属于结构件。图 / 微博@ID-韩潮


强劲的对手

韩潮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这是一家股票市值超过丰田、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在短短十几年里从一家初创公司一跃成为世界新能源行业的标杆。在美国,它遵循“第一性原理”,没有公关部,全靠马斯克通过社交网络对外喊话。在2013年进入中国后,特斯拉拥有一个人员庞大、持续扩张中的公关部,以及行动力极强、不怕麻烦的法务部。


与其他车企更倾向于协商解决相比,面对维权车主,特斯拉从不在意打官司需要耗费多少成本,只要纠纷产生,诉讼是免不了的。在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搜索案件名称中带有“特斯拉”的310篇文书,大多数是特斯拉获得胜利。


特斯拉擅长打官司。一个案例里,一位车主在交过94.82万元购车款后去提车,发现车辆有开裂、磕碰,当天办理退保手续后,他起诉了特斯拉。法院最终判决表示,虽然车主已经交钱,但他发现了问题,没有提车,没有真的被欺诈。车主败诉。


特斯拉还有多次二审翻盘的战绩。一位车主怀疑自己的“新车”其实是二手车,通过司法鉴定证实车辆“左后车门曾进行维修”。在一审已经判定特斯拉欺诈、退一赔三的情况下,特斯拉上诉,找到一位美国工程师出示报告,说明车辆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瑕疵修复,而不是事后维修。最终,车主不仅没有拿到赔偿,还自己支付了全部的诉讼费和68000元的鉴定费。


特斯拉法务部在行业内闻名。北京浩东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律师张晓玲告诉每日人物,“特斯拉在设计合同的时候就排除了很多风险,把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或是将潜在的风险归因为目前的技术问题。这会让消费者在维权时陷入被动,你能想到的问题都被排除了。”


在这种情况下,站在特斯拉对面的律师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跟大企业对抗非常难,可能有一些律师认为案件不大,收益不好,不愿意接。就算接了,律师也要生活,投入大量精力去做一个胜算很小的案子,不划算,可能就想着走个程序。”


决定起诉后,韩潮来到天津一家老牌律所,律所规模很大,团队里有超过200人,有不少行业里知名、经验丰富的律师。但了解案情后,律所给他安排了一个年轻律师。


在韩潮的印象里,这位律师的积极性不高。有一次,他在微信上发证据给她,却得不到回复,发到第三次,对方才说:重复的话就不要再说了。韩潮最初在天津起诉,2020年底第一次开庭时,这位律师连律师证都没带。


张晓玲律师说,在应诉时,特斯拉习惯寻找经验丰富的执业律师,还有各个领域、机构的证人出庭。


这也在韩潮与特斯拉诉讼的二审里得到了体现。特斯拉找到“宾利退一赔三反转案”的律师为自己辩护,拿到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相关函件与韩潮抗辩,还请来了两位专家出庭质证。


▲ 二审时,韩潮在微博发布了这张剧照台词,并称自己已做好了各种准备。图 / 微博@ID-韩潮


较真的代价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打官司意味着什么?


首先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韩潮大学学建筑相关专业,对法律了解不多。维权之后,他恶补法律知识,与特斯拉相关几百份文书几乎全看了一遍。他也关注其他车企相似的案例,可以不假思索地讲出几年前奥迪的一起二手车欺诈案中的关键细节。这个案子里,起诉状、答辩状都是韩潮自己写的。


韩潮学着理解法律严密的逻辑。他与特斯拉的诉讼涉及“欺诈”,需要先证明他购买的车辆是事故车、存在结构性损伤,再证明他不知情,最后证明特斯拉知情并隐瞒,存在“不当得利”。


有一阵子,韩潮一打打一天保险公司的电话,然后不停在天津、北京之间往返,“因为我不知道这辆车在哪里出过事”。他花费数千元在专业的 APP上查询这辆二手Model S的记录,但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在任何的终端都看不到以往的问题。正因如此,韩潮可以证明自己并不知情。


特斯拉曾在庭审中提出自身“不存在不当得利”,是以市场价将车卖给韩潮,并没有额外赚钱。但司法鉴定显示,车的市值在二十几万元左右,韩潮花费37.98 万,实际上多花了82089元。到了这里,“欺诈”才可以一锤定音。


除了时间,还有金钱上的花销。法院的受理费、律师代理费、北京到天津往返的路费和食宿,以及耽误工作的代价……韩潮粗略计算,这两年里,他花在官司上的钱有十几万。


还需要面对不断被拉长的战线——一个不够耐心的维权者无法跟特斯拉战斗到最后一刻。


韩潮认为,“在拖延时间上,特斯拉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最初,韩潮在天津起诉,特斯拉提到管辖权的问题,要求韩潮从天津到北京打官司,他又到北京重新起诉。


做司法鉴定时,“我给服务中心打电话,3天后去做可以吧?特斯拉说没有时间,鉴定需要双方都在场。最后等了半个月之后才去。”


2021年3月26日,二审的唯一一次谈话庭开庭,从上午10点半开始,7个小时后才结束。韩潮回忆,“中间只休息了15分钟,大家都没吃饭,要累死了。其中有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特斯拉在申请不公开审理。”


在这之后,审结时间又延期两次,距离二审开庭过了6个月,也就是上周,韩潮才收到了最终的判决书。


▲ 韩潮二审经历的三次延审。图 / 网页截图


在某种程度上,韩潮是幸运的,他的工作保证了几十万的年收入和自由的工作时间。“如果我是朝九晚五上班的人,很难空出时间精力去做这些。”


韩潮想到过,官司一旦失败,全部的代价要自己承担。但他较真、不信邪。“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有一个结论,到底谁错了。是我一个受害人活该,还是一个企业不应该。我迫切地想知道,合法维权到底是不是一个笑话。”


▲ 韩潮曾接受电视台采访。图 微博@ID-韩潮

最初沟通时,韩潮觉得特斯拉在玩“帽子戏法”:“我打销售电话,销售说你找服务中心,找服务中心,说让找售后,打售后电话说让找销售沟通。”三方互相推诿,却始终不解决问题。

后续维权期间,韩潮一直与特斯拉服务中心交涉,白天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推脱搪塞,说“不好意思我解决不了,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下班之后,他们就报警,称韩潮扰乱他们的正常经营。

韩潮也被特斯拉反击。在上海车展一位女性站上特斯拉车顶大喊“刹车失灵”后,特斯拉官方微博发了两篇文章称“韩某”参与、策划了今年的上海车展“特斯拉维权”事件。

韩潮告诉每日人物,他并没有参与。“3个当事人都说警察在第一时间把所有的手机记录,包括她们的社会关系、聊天记录、往来邮件,能查的都查了,没有跟我的聊天,警察也没给我打过一个电话。”

因为车出现故障被拖走维修,特斯拉向韩潮提供了代步车,但多个自媒体账号都发布了同一标题文章《特斯拉:韩潮拒不归还代步车近两年》。

特斯拉服务中心曾向韩潮发过关于归还代步车的提醒。图 / 微博@ID-韩潮

这一切让韩潮感到自己像被塑造成了“维权无赖”。为了在舆论上反击,韩潮作为汽车博主活跃在微博上,更新维权进展,转发一些跟特斯拉有关的消息,然后@特斯拉法务部。2年时间,他的账号积累了12.5万粉丝。

见面的那天,韩潮头发工整地分向两边,似乎专门做了一个造型。韩潮解释,晚上他在微博上会有一场面向粉丝的直播。

那些粉丝不全是支持者。常常有人私信他,“用一些很难听的字眼骂我”。——在很多特斯拉车主看来,韩潮损坏了特斯拉的品牌声誉,也直接地导致自己购买的车辆品牌溢价大幅降低。

这些网络世界里的攻击至今还在持续着。

标志性的胜利

韩潮之所以能赢,一方面与他对法律的熟悉、明晰的证据链条,以及他维权的耐力和付出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在于特斯拉的傲慢。


张晓玲律师看过韩潮与特斯拉诉讼的一审和二审的判决书。在她看来,特斯拉“赢得太多,过于自信,一审的时候就没有认真对待”。


在一审中,特斯拉没有请执业律师作为辩护律师,只让法务出庭代理。特斯拉也没有准备充足证据,大部分证据集中在韩潮一方。到二审时,特斯拉提交了5份证据,但韩潮提交了14份。


韩潮也提到,二审时,特斯拉请来的专家出示意见函时,甚至写错了那辆Model S的车牌号。


张晓玲律师表示,“被判退一赔三之后,特斯拉仍然很自信,如果是其他大企业,这时候已经想着跟消费者和解了,但他们觉得二审可以赢,继续上诉,结果又输了。”


不管是对韩潮,还是对更多的电动车消费者来说,韩潮的胜利都是标志性的。


今年以来,有数起维权事件。在那些情形里,最关键的证据是掌握在特斯拉手中的车辆行车记录。当特斯拉拒绝提供数据时,第三方机构很难鉴定,到底是刹车失灵还是车主自己操作不当引起了事故。


▲ 今年4月,在上海车展内站在车顶维权的车主。图 / 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特斯拉会指定第三方质检机构,例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来对刹车进行检测。但实际上,这家机构只能认证在正常行驶情况下车辆能否制动、刹车,并不能鉴定事故发生时,刹车是否在正常运转。鉴定结果与案件并不适配。


今年8月,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汽车时,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开启,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身亡。后续家属与蔚来的官司,被困在“鉴定机构”上。


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其他的电动车企业,对“赢”有超乎寻常的执念。


在传统的汽车行业里,车企与经销商(4S店)是两个分开的主体,汽车销售出去后,经销商承担后续的法律责任。消费者维权,针对的是经销商,负责赔偿的也是经销商。


但电动车的保养周期长,平均保养费用低,很难支撑起一家4S店。为了节省成本,增强对价格的掌控力,特斯拉坚持直营模式,也带动着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在销售模式上的转型。


对这些电动车品牌而言,服务中心、线下体验店、销售部门,都是从躯干上伸出来的分支。作为一个整体,输掉官司的代价显然更大。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数据,中国电动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可能比全球其他任何地方都快,面对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一个口子打开了,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韩潮曾经加入不同的维权群,每个群都有上百人,群聊往往在短时间内由激烈地讨论归于沉寂。但这一次,“终于不是强势的车企获得胜利,是普通的车主获得胜利”。


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特斯拉因为欺诈消费者被判退一赔三,这一案例不仅对特斯拉有很大影响,对其他的车企,以及新能源二手车的管理也有更深远的警示作用,有利于二手车行业建立规范,杜绝欺诈行为。


但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特斯拉显然也看到了韩潮所承载的意义。与其说特斯拉在跟韩潮打官司,不如说打的是策略和心理。


就在昨天,韩潮收到了一份最新的起诉状——特斯拉认为韩潮在微博中称特斯拉为“无赖企业”“流氓企业”“江湖骗子”,侵犯了特斯拉“名誉权”,因此索赔5050000元。


特斯拉向他发出的民事起诉状。图 / 微博@ID-韩潮


除了这个官司,韩潮还有三个官司要跟特斯拉打。


其中一个是因为特斯拉称韩潮参与上海车展的维权,韩潮起诉了特斯拉侵犯名誉权;特斯拉也起诉了韩潮侵占代步车,并拆分成两个案件,要求韩潮支付代步车使用及修理费用共计77万左右。


愤怒之后,韩潮又开始忙着收集证据,跟律师沟通,准备新的“战役”,一个奢侈品买手被动地成为半专业法律人。


被问到有没有想过维权结束后回到生活正轨时,韩潮停顿了3秒,然后回答:“完全没想过。”


对他来说,维权还远远没到能停下来的那一天。

精彩讨论

戴大西虎吃海喝2021-09-29 08:39

事故车都鉴定了,有什么不可信的。前面是前面的事,后面是后面的事。后面也许他有错,但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售卖事故车。

無知者2021-09-29 12:26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真的太稀缺了韩朝这样干下去可以放弃主业,转型给普通消费者做维权顾问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肯定远远大于其原有主业的

巴斯克维尔的猫2021-09-29 08:17

,只能希望我别遇到这种事。消费者总体上是弱势群体。

阳光灿烂Nelson2021-09-29 08:53

积极的一面是,我看到的普通消费可以公平在法律范围之内告大公司,双方也都是在法律范围之内解决问题。

静心3212021-09-29 20:39

这个案例让我看到特斯拉的无赖,也坚定了我不买特斯拉的决心。再见特斯拉!

全部讨论

2021-09-29 10:13

以为自己南山必胜客呢

2021-10-08 14:32

特斯拉:支持消费者通过法律手段起诉!
消费者:好的!
特斯拉:丫的,还真敢起诉,等着瞧!

2021-09-29 22:26

南山必胜客之后,又来个上海必胜客吗

2021-09-29 21:36

法律会照顾弱势,但不会违背事实。欧美一大堆个人胜诉全球巨头企业的例子。好好应诉,拿出自己的证据。输了就认罪挨罚,赢了获得巨头的低头。

2021-09-29 17:27

水淹车,事故车,不稀奇,这种事情就是抓住销售额10-30倍以上罚款,后面就没有敢干了不值得。否则觉得还好有操作空间,这就是商人的本质,所以才有法律法规。

2021-09-29 08:50

特斯拉真的恶心国内新能源车原来也会这样吗?$特斯拉(TSLA)$

2021-10-08 17:42

好可怕

2021-10-08 14:43

人傻钱多,耗费的时间精力
远超113万

2021-10-08 14:28

特斯拉像一个在水里的葫芦,这头按下去了,那一头又起来了。

2021-09-29 19:23

一般来说,挣几百的人会花几十元买衣服,那么同理挣几千的人会穿几百的衣服,挣几万的会穿几千的衣服,挣几十万的会穿几万的衣服……因为人以貌相的,而最容易看的貌就是穿着。
当挣几百的咬咬牙穿几百的衣服,就会让别人看做是挣几千的,实现阶级跃迁。而挣几百的努力攒钱花几千买衣服,就会让人看作挣几万的,直接跨越阶级。挣几百的通过信用卡分期,花呗借呗套现,各种信用贷,十八般武艺都使上,穿上几万块的衣服,那就会被人看作是挣几十万的,光宗耀祖。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谬。当你入了这个道,就会发现狐狸尾巴是最难遮的。比如当你有了一件好衣服,就会觉得脚上这双鞋相形见绌,当你配上了好鞋就会发现,是不是脖子上手上还缺点钻饰。补上钻饰,就会发现出行,再坐公交是不是会玷污了全身上下这身名牌。而买辆什么车呢?又会变成下一个重点。
你会发现当你去用一个谎言修饰自己,你还需要用更多的谎言去修饰这个谎言。然而总有当你十八般武艺都使上却回天无力的时候。这个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然而大家还是看穿不说穿,谁也没必要当面得罪人啊,而当面虚伪地夸赞总是没毛病的。所以这些蹚着一条狐狸尾巴外表人模人样的家伙,一路上永无休止进行着“自我升级”,而不自知。
他们不知道自己努力模仿的所谓上流阶级的生活,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一厢情愿。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他所能见得也只是她想象范围内的,比如各种吃的喝的用的。然而她想象不到的是贾府是怎样挣到这么多钱的。而这些露着尾巴的家伙也想象不到的是,这些上流阶级的生活,也都是没有钱的普通人想象出来的。
而你为了让这些普通人认为你有钱,你就要符合普通人对有钱人的判定。而真正有钱人什么样子其实不重要。就像许多要饭的在一起,他们认知范围内能想象的最有钱的人就是拿着金饭碗要饭的。
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在的圈子,自己眼见耳闻能及的所谓有钱人,不就是穿着名牌,开着跑车,住着豪宅,玩女明星,各处旅行,暴殄天物。这些仿佛又是那么美好,不要说成为有钱人,光想想都觉得羡慕嫉妒恨。我们的人生目标难道不该是这样吗?所以看到了吗,这只是你的或者说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目标,与有钱人毫无关系。
如果稍微用逻辑判断就可知:有钱人区别于普通人的不是这些表象,而是有钱。有钱了你貌似是可以做任何事,能比普通人做更多想做的事。其实恰恰相反。有钱人的赚钱途径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一旦有钱,后面的目的就会趋同,让钱增殖。
这就是钱的本性。100万和100亿貌似消费能力是不一样的。但只要是消费,都是对钱的损失,与本金大小无关,这是绝对的损失。还有相对的损失,假如100万年增长是1%,那么每年消费一万就是相对损失。你消费了1万,貌似本金没有损失,但是本金没有增殖。而富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的财富是增长的。所以消灭了钱生钱的可能性,也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从1万里花五千呢,本金还能保持增长,但损失的是增长的速度。越是有钱人,风险偏好越低,而资金体量越大,收益率也就会降低。这二低加在一起就注定了,越有钱实际上钱增长的速度也就越慢,然而增长是钱的属性,任何破坏增长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尤其在稀缺的增长率面前,再让消费补上一刀。这就是钱的本性:增殖,任何影响增殖的行为都不被允许。
在这个逻辑面前,再去看有钱人这个群体,他们其实是消费偏好更低,消费目的性更强的人。每一笔消费一定是在钱增殖与刚需之间做出的妥协。所以你们看到的豪宅、豪车其实都是他们的刚需,可能是为了安全,可能是对客户的尊重,可能为了谈成更大的生意,可能是另有目的。总之这个目的一定是刚需,或是有利于钱的增殖的(其实满足钱的主人的刚需也是对钱增殖有益的)。
他们才不会为了让人觉得有钱而去消费。因为他们不但不需要别人觉得有钱,反而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有钱,因为这样对他们的钱也是有害的。
了解了以上,我们是想变得有钱,还是想让那些没钱人觉得自己有钱呢。
所有没钱的人都有个当有钱人的梦想。而就有这么一群聪明的家伙,创造了这个虚求,你没看错,就是虚求。你想变得有钱吗,那很容易,只需要一个介质。(为什么不说是商品而是介质,因为根本不配称为产品。商品是满足需求的,而介质是满足虚求的。)
又玄了,举个例子,装东西,这是需求,满足需求需要一个塑料袋子,够大够结实的价格1元。
然而你说塑料袋容易磨损我要长期背的,不能哪天就破了吧。那么满足不怕磨损不怕刃刺的布袋子,再带个可调整的肩带。这样的商品价格几十元搞定。
然而你还是不满足,你说这个手感不好,要满足手感(与皮肤触感接近的),最好是个皮包,而一个皮包价格基本要上百元。其实到这层次的消费就开始脱离本质了,与包所应该满足的需求相脱离了,你是在关心手感而不是装东西。(如果满足手感为什么不去摸自己的人皮呢)
你还是不满足,因为你觉得不够好看。要符合好看,就要从外形颜色上经过设计的才能满足,你从各类的包里面挑选设计,而好的设计大都出自好的品牌,好的品牌就会有好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基本上也得千元起。脱需向虚的路越行越远了。但这还没完。
你在追求设计的过程中看到了品牌,你发现价格因素并不与包的大小、韧性、材质、甚至设计是否好看有任何相关性。价格只与品牌相关,从几百几千几万到几十万总有一款适合你(几百万的包还不知道有没有卖的)。从小品牌到大品牌随着价格的升高所满足的是什么需求,越来越看不明白,只能用虚求来解释。论装东西可能还没有塑料袋子能装,论韧性,不如布包结实,论手感,也没有真皮的舒服,论设计确实是挺难看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定价如此高,关键是定价高还有人买,关键是不但买还是抢购。
那些聪明的家伙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奢侈品,既然是奢侈品,就有文化,而一掺和上文化就说不清楚了,(定什么价都不高,因为有文化嘛)。那些聪明的家伙又编了一个谎言,奢侈品是有钱人买的,是贵族的象征。你现在不是没钱吗,一旦买了你就是有钱人了,所有人都会高看你一眼,你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于是每个人都渴求人生中有一款心仪的奢侈品,而且不能轻易买到,得通过努力奋斗并使上各种能用的上的贷款,买上一款所能及的最贵的,这样才能挤入自己妄想的最高层的上流社会。就像高考一定要发挥最好状态,才不辜负自己十年寒窗苦读。
这些人会关注奢侈品的动态,哪个有上新了,哪款又打折了,哪个限量版出了。而且越是顶级的品牌,越贵的商品,关注度也就越多。尤其是最贵的品牌中最经典的纪念版限量款。你背出去,简直是硬通货。(如果你背了一个七八千的包,可能会勿让人看作三四千的。因为关注度没有那么高啊。但是你要买了最贵的限量版,那么人家不但知道多少钱,连零头都不会算错。)
这可能是继钻石后又一个弥天大谎,上文已经论证了有钱人是不会为非刚需产品买单的,而且有钱人更不希望,别人认为他们有钱,因为这些“品质”对他们的钱是不利的。
一个贵重的奢侈品,买单的都是穷人。(这也圆了前文为什么没有几百万甚至更贵的包,因为几十万是目前普通人能及的最上限了。可预期的如果将来通货膨胀严重,奢侈品也会水涨船高,到那时就有穷人能买的起的几百万甚至更贵的包了)
能够看清这个世界的荒谬,身在其中不被左右,并能从中套利。这是何等聪明之人才能做到。而一旦做到就会深入人心,无可替代。可预见的,只要还有阶层存在,只要还有贫富差距,只要还有人性贪欲,这种商品或者说介质就会生生不息。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