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司超募后股价大跌,科创板缘何成散户“伤心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曾经万众瞩目的科创板,在上市公司、Pre-ipo投资人和保荐券商过去几年赚得盆满钵满后,因不少公司股价大幅下跌而成为众多中小投资者的“伤心地”。

截至目前,曾经密集超募的科创板出现了大量股价从高点腰斩以上的个股,部分公司股价最高跌幅超过80%,甚至被股民戏称“绞肉机”。散户被A股“收割”并非新鲜事,但密集发生在注册制后的科创板,值得包括监管层、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投资者一同思考——到底是有害群之马,还是“集体谬误”;抑或是监管乏力,还是市场失灵?

全面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属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建设,有助于科创板初衷“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实现。

新股大面积破发,康希诺领衔跌幅榜

从2021年左右A股狂热的高峰期,到目前已过去三年左右,虽然主板的上证和深证、沪深300等大盘蓝筹为主要权重的指数跌幅不大,但注册制后新股密集上市的科创板,却遭遇了指数和个股的“双杀”。

从指数角度看,由科创板市值及流动性靠前的50只股票构成的创板50指数,从2020年7月及2021年8月高点的1600点以上,跌至今年2月最低的635.74点;从科创板中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剔除科创板50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中小盘股整体表现的科创板100指数,更是从最高的2146.77点跌至今年2月最低的668.46点,跌幅超2/3。

从个股来看,科创板新股大面积破发。即便是未出现行情明显躁动的2023年,65只科创板新股,截至目前有52只股破发,占比达80%。如果算上行情走势剧烈的2020~2022年,鲜有个股没有经历大幅波动,其中康希诺、慧辰股份、禾迈股份久日新材理工导航万润新能亚虹医药纳芯微华强科技南模生物翱捷科技和成大生物等最高跌幅均在 70%以上。

破发特别是跌幅巨大的个股,往往是上市时超募资金较多的。科创板是近年来IPO超募的集中地,截至今年一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有569家,其中345家IPO实现超额募资,合计超募2408.43亿元。按行业划分,超募企业主要来自近年最火热的半导体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生物医药行业超募金额最高的康希诺为例,公司2020年7月IPO发行价格为每股209.71元,预计募资12.21亿元,实际募资52亿元,超募40亿元。上市三年半至今,股价曾在2021年6月达到797元高点,今年2月最低跌至44元,跌幅超90%。光伏领域的禾迈股份于2021年12月超募50亿元上市,时称“最贵新股”,2022年9月最高涨至892元,今年2月最低跌至156元,跌幅也在80%以上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上述跌幅较大个股的股吧等网络平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保荐券商多有“讨伐之声”,认为亏损的主因,是公司在上市后业绩变脸及保荐券商为自身利益没有勤勉尽职甚至故意抬高发行价以获得更高的保荐费收入。然而,造成这样的结局似乎并非一两个参与方导致,而是综合性的。

首先是超募问题,即上市公司实际募集资金高于招股书中的预期募集资金。根据注册制下现行新股发行制度,新股发行价格为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向网下投资者初步询价后确定。理论上,上市公司及保荐券商都有抬高发行价的动力,前者可以募集更多资金,后者可以拿到更多保荐费,但也需要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网下投资者愿意认购,所以包括康希诺禾迈股份可以超募40亿以上,并非上市公司及保荐券商联手就可以决定的。

现实中,注册制实施后参与询价的网下投资者存在高价“抢筹”及集体报低价现象。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新股发行询价定价配售各环节监管,整治高价超募、抱团压价等市场乱象。

其次是高价上市后仍被“爆炒”问题。相当部分的科创板个股,即便是在超募后高价上市,仍获得高倍的新股认购,这其中有不少散户就参与其中。以禾迈股份为例,即便超募50亿元高价发行,但个人投资者申购踊跃,启动回拨机制后网上发行中签率也只有0.029%,上市后不到一年,股价又较发行价再涨200%,类似情形也发生在康希诺身上。从成交数据看,之后遭遇较大亏损的股民,大概率是高位买入。

个人投资者为何热衷打新、炒新,是一个老问题,即便A股发行规则多次调整仍未改变这一现象。这背后是讲了很多年的A股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教育的话题。更进一步地,或许只是投机、“博傻”“我不是最后一个接盘者就行”等社会整体心态在A股被集中放大而已。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超募、跌幅巨大个股普遍来自国家近几年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在A股被解读为热门、高景气度赛道。这在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芯片公司超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分别超募325.16亿元、29.15亿元;模拟芯片赛道的纳芯微思瑞浦分别超募48.31亿元、12.96亿元,等等。

其实,如果上述个股没有超募,也没有被过度炒作,当下即便是大跌后的股价,正好基本相当于上市时招股书中预期的价格。

今年3月,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企业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能以欺诈上市,所以注册、审核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地督促发行人真正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这对A股未来的健康发展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