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心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投资理念

1. 以实业的眼光做投资

(1)行业的竞争格局。要选择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的行业,因为这样的行业有门槛,有先发优势,后浪没法让前浪死在沙滩上。

(2)具备一定的定价权。定价权的来源,基本上要么是垄断(主要指市场竞争出来的垄断,政府给的垄断往往定价能力受限,利润有限,如公用事业股),要么是品牌,要么是技术专利,要么是资源矿产,或者相对稀缺的某种特定资产。

(3)商业模式和现金流(能够产生充裕的自由现金流)。好公司的两个标准,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前者是门槛,决定利润率的高低和趋势;后者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决定销售增速。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可持续),也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不可持续)。

(4)公司的比较优势。能为客户提供那些不可比拟的价值,以及相对竞争对手的比较竞争优势在哪里。

2. 逆向投资

人弃我取、逆向投资是超额收益的来源。逆向投资是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学习的投资方式,因为它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品格----品格是无法学习的,只能通过实践慢慢磨练出来。

(1)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逆向投资,也不是所有急跌的股票都值得买入,毕竟,“不接下跌的飞刀”这句话是无数人得到了血的教训之后总结出来的。一只下跌的股票是否值得逆向投资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看估值够不够低,是否已经过度反映了可能的坏消息。

其次,看遭遇的问题是否是短期问题,是否是可解决的问题。

最后,看股价暴跌本身是否会造成公司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即是否有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贝尔斯登和雷曼的股价下跌直接引发了债券评级的下降以及交易对手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这种负反馈带来的连锁反应就不适合逆向投资。

(2)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做逆向投资。有色煤炭之类的最好是跟着趋势走,钢铁这类的要防范价值陷阱,计算机、通讯、电子等技术变化快的新兴行业同样不适合越跌越买。相较而言,食品饮料是个适合逆向投资的领域。作为消费者,我对食品安全事故深恶痛绝,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把个人感情因素带入投资决策。从历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业投资较好的买入点,特别是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有可能是建仓良机。在面对类似机会时,投资者应该思考如下问题:

有无替代品。若有替代品,则谨慎;若无替代品,则积极。

是个股问题还是行业问题。如主要是个股问题,则避开涉事个股,重点研究其竞争对手;即使是行业问题,也可关注受影响较小的个股。

是主动违规还是“被动中枪”。前者宜谨慎,后者需积极。

该问题是否是短期的,是否容易解决。

涉事企业是否有扎实的根基。

是否有突出的受害者个例。这决定了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否持久。

(3)最一致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

(4)买早了还得熬得住,这是逆向投资者的必备素质。市场中没有人能够卖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顶部和底部只是一个区域,该逆向时就不要犹豫,不要在乎短期最后一跌的得失,只要能笑到最后,短期难熬点又何妨?只有熬得住的投资者才适合做逆向投资。

3. 便宜是硬道理

贪婪有两种,一种是在6000点时明知贵了,还想等多涨一会儿再卖;另一种是在2000点时觉得便宜了,但还想等多跌一会儿再买。

投资中影响股价涨跌的因素无穷无尽,但最重要的只有两点,一个是估值,一个是流动性。估值就是价格相对于价值是便宜了还是贵了,估值决定了股票能够上涨的空间;流动性则

决定了股市涨跌的时间。

二、投资方法

如果把我过去十几年的投资分析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最根本的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以及问什么要现在买。第一个是估值问题,第二个是公司品质问题,第三个是买卖时机的问题。

1. 估值

投资肯定是讲性价比,A股很难找到高品质的伟大公司,所以一定不要为普通公司付太贵的价钱。便宜是硬道理。买便宜货不一定赚钱,但赚钱的概率较大。买便宜货往往先被套,最终赚钱。即使如医药、科技、媒体、通信之类的成长行业,估值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有些行业,如何界定“便宜”并非易事,低市盈率,低市净率不一定是便宜。

2. 品质

(1)选一个好行业是成功投资的基本条件。公司品质很大程度上在于行业格局是否良性、行业竞争是否激烈。行业竞争太激烈,谁都赚不到钱。行业的竞争格局(集中度)决定企业的结局。

(2)公司品质的好坏,关键是看能不能具有定价权。

(3)对政府扶持的新兴行业要谨慎。因为政府的支持其实是增加了供应,增加了行业的竞争对手,导致行业格局太分散。比如风电和光伏,2010年一扶持,立马全国遍地开花,才两三年时间,马上供应过多,产能过剩。政府补贴都有地方保护主义,二者叠加,反而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4)产异化竞争。一是品牌,有知名度和美誉度,具备定价权;二是拥护粘性高。有回头客,高频购买;三是消费者对提价不敏感,提交不会减少销量和市场份额;四是产品和服务转换成本高;五是具备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六是具备先发优势,能够抑制后浪的颠覆。七是产品销售半价小,不用参与全球或全国竞争,比如水泥和啤酒。

3. 时机

对于多数人而言,对待选时的正确态度应该是避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试图“抄底”或者“逃顶”上。不排除确有深谙此道者能够持续创造超额收益,但是,作为投资者的你很难识别这种选时能力。

对于选时指标,经常错的指标和经常对的指标的价值是一样的,最无用的就是那些接近50%正确率的指标,而大多数的技术指标都在此列。基金业的教父级人物曾说过,从选时的成功率来看,“死多头”和“死空头”的正确率长期看各有50%,但是大多数人的选时正确率不到50%,因为人们容易在暴涨后乐观、在暴跌后悲观(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结果常常是追涨杀跌,高点高仓位,低点低仓位。所以基金业才有所谓“88魔咒”:当公募基金平均仓位达到88%以上时,一般就是市场阶段性见顶的信号。

总有人感叹错过了一只几十倍的大牛股,卖得太早了;而不久之后又会因为回避了某只股票20%的调整而沾沾自喜。其实,二者常常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短期选时与长期投资更多的时候是相冲突的。密歇根大学金融学教授内贾特.赛亨对1926--2004美国市场指数进行研究后发现,市场在不到1%的交易日贡献了96%的回报。而这创造回报的1%的时间谁又能提前预测呢?从统计意义上来说,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成交量占全年的成交量的比例极小,精确的“抄底”或者“逃顶”跟彩票的中奖概率差不多。如果把“底部”和“顶部”在价格上看成区间、在时间上看成时段,用更长期的眼光来看问题就会相对简单一些。

市场估值长期看来是会均值回归的。在低估值时高仓位,高估值时低仓位,这个“笨办法”虽然既不能保证“总是对”、也不能保证“马上对”,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一定是有超额收益的。

历史上股市可供参考的见底信号(只能适当参考,切记不能生搬硬套):1.市场估值在历史低位;2.M1见底回升;3.降准降息;4.成交量持续极度萎缩;5.社保汇金等国家队入市;6.大股东和高管逐步增持;7.机构大幅超配非周期类股票;8.强周期股在跌时抗跌,涨时领涨;9.机构仓位在历史低点;10.新股停发或降印花税。

三、投资风险

   价值投资最需要的是坚守,最害怕的是坚守了不该坚守的。金融危机时花旗从55元跌至1元的过程就深度套牢了无数盲目坚持的投资者。关键是要避开价值陷阱。所谓价值陷阱,指的是那些再便宜也不该买的股票,因为其持续恶化的基本面会使股票越跌越贵而不是越跌越便宜。

1. 价值陷阱与成长陷阱

(1)价值陷阱:

一是被技术进步淘汰的。这类股票未来利润很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即使市盈率再低也要警惕。价值投资者对技术变化快的行业特别谨慎。

二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赢家通吃的行业都是越大越强,越大越强的行业里前两名以外的公司价值不大。

三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这类股票便宜是假象,因为其利润可能将每况愈下。

四是景气顶点的周期股。在经济扩张晚期,低市盈率的周期股也常是价值陷阱,因为此时的顶峰利润是不可持续的。对周期股价值的评估可以借助两个概念,一是常态化的盈利(剔除了经济周期波动后的企业盈余),二是企业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五是有会计欺诈的公司。此类企业一票否决,坚决不能碰。

六是人不行,捧着“金饭碗”讨饭的公司。

(2)成长陷阱:

一是估值过高。高估值背后是高预期。对未来预期过高是人的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一旦成长预期不能实现,估值和盈利预期的双杀往往十分惨烈。

二是技术路径踏空。成长股经常处于新兴行业中,这些行业(太阳能、汽车电池、手机支付等)常有不同技术路径之争。一旦落败,前期投入全部付诸东流,这是最残酷的成长陷阱。

三是无利润增长。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无利润增长大行其道,新品牌纷纷以烧钱、送钱为手段来博得关注。例如O2O是很典型的烧钱模式,但是其客户黏度和转换成本较低,让利无法产生竞争和可持续性。

四是成长性破产。增长得越快,现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极端情况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成长性破产,例如拿地过多的地产商和开店过快的直营连锁店。

五是盲目多元化。彼得林奇称其为多元恶化,指企业盲目多元化,最终导致身陷囹圄,例如当年的空调霸主江苏春兰、曾经的民企标杆海航集团、现在的苏宁……

六是树大招风。所处行业没有门槛和先发优势,后浪总是把前浪打死在沙滩上,成功招致更多的竞争对手。

七是新产品风险。新产品投入成本巨大,相应的风险巨大,收益却具有不确定性。比如,科技股和医药股在新产品上吃的苦头不胜枚举。

八是寄生式增长。有些小企业的快速增长靠的是“傍大款”,这种寄生式的增长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因其命脉掌握在“大款”手中,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议价权。典型的是苹果产业链上的零部件公司。

九是强弩之末。许多所谓成长股其实已经过了成长的黄金期,却依然享有高估值,因为人们往往犯了过度外推的错误,误以为过去的高成长在未来仍可持续。因此,买成长股时,对行业成长空间把握不当、对渗透率和饱和率跟踪不紧就容易陷入成长陷阱而支付过高估值。

十是会计造假。

总结:各类价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润的不可持续,各类成长陷阱的共性是成长的不可持续。投资者总是过于关注成长的爆发性,而忽视成长的可持续性。爆发性成长本质上具有不可预知性和不可重复性,就像彩票,总有人中,但一定不是你。投资,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因为前者可持续,后者难维系。

2. 风险分类和安全边际

(1)风险分类

感受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股票暴涨后,真实的风险上升,感受到的风险却在下降,在6000点的时候大家都是歌舞升平;股票暴跌后,真实的风险下降,感受到的风险上升,在2000点时人们一片凄风苦雨。

暴露的风险和隐藏的风险:暴露的风险,市场已经反应在价格之中,而隐藏的风险,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本金永久丧失的风险:价格波动的风险,可能短期会跌但也会涨回来,波动的风险是所有人都要承受的;本金永久丧失的风险,指的是100万原始资金投入后,损失了30万,再也回不来了。股价等于市盈率乘以利润,价格变化无非来源于两种,一种是市盈率的变化,另一种是利润的变化。本金永久性亏损的来源也是两种,一种是市盈率的压缩。100倍市盈率买入某医药股,跌倒30倍市盈率,再也回不去了;另一种是买在利润的历史高点。比如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买在利润顶峰,之后利润一直下降。

(2)安全边际

东方不亮西方亮,给点阳光就灿烂:在未来的多种情境中,只要实现一种情况就能赚钱,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就是安全边际。

估值低到足以反映大多数可能的坏情况:低估值是安全边际的重要来源。低估值本身反映的就是对未来的低预期。只要估值低到足以反映大多数可能的坏情况,未来低于预期的可能性就很小。

有“冗余设计”,有“备用系统”来限制下跌空间:安全边际好比工程施工中的“冗余设计”,平日看似冗余,灾难时才发现不可或缺。

价值易估,不具反身性,可越跌越买。有安全边际的公司通常业务简单,价值易估,不具有反身性。索罗斯说的反身性是指股价下跌本身对公司的基本面有负面作用,易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例如贝尔斯登股价跳水会导致交易对手挤兑,有反身性,故不能越跌越买;可口可乐股价跳水丝毫不影响其卖饮料。

总结:凡事要留有余地,做投资也一样。因为市场总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时,别抱着侥幸心理孤注一掷。先处不败,而后求胜。

3. 价值投资的局限性

价值投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方法,其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1)所投资标的内在价值相对容易确定。比如巴菲特钟爱的消费品行业,其价值相对好界定;而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外汇交易,其价值很难界定。

(2)所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相对独立于其价格,二者无反身性。索罗斯一再强调反身性的本质就是价格对价值的反作用力。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反身性会自我加强,导致恶性循环,导致最终价格出乎所有人意料。典型的就是唐万新的德隆系靠高价股票质押贷款来进行外延式扩张,一旦股价崩盘,公司就灰飞烟灭。

(3)选取合适的投资期限。价值投资实现的前提条件是股票价格最终会回归其内在价值,至于什么时间回归,无法预测。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偏离价值是常态,价格回归到价值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因此,价值投资更加适合长线投资者,无法暴富,只能慢慢变富,细水长流,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