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期待国产第一个十亿美元分子的诞生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5

过去近10年国内经历了医药政策和市场逻辑的巨大转折,百济神州非常典型地代表了这个过程的的右侧,它不仅要存活,还要做医药新秩序的拓荒者和新世界的领路人。#创新药时代来临# #投资炼金季# #科创板# 如果国内将出现一个能站上国际舞台的biopharma,百济的确是最值得下注的,但这已经是场押注了太多筹码的资本游戏。如今,这场资本与产业的互相成就,主要押注在泽布替尼上。$百济神州-U(SH688235)$ $百济神州(06160)$

2023年我们或将见证第一款国产“十亿美元分子”的诞生,这绝对是中国制药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刻——中国不仅做出了全球一流的好药,还在真正意义上征服了美国市场。或许,“我不是药神”的故事该翻篇了,“我是药神”的序章即将开始。

(1)BTKi:诱人的百亿美元市场,三年仍将翻倍

BTKi的整体渗透率仍有至少一倍空间。2022年,BTK整体销售规模近120亿美元,但覆盖患者总数仅2~3万(假设单个白血病/淋巴瘤患者贡献30-60万美元),而仅美国美国2016年淋巴瘤/白血病新发患者超过15万,其中BTK获批的四个细分适应症超过7万。

行业在2022~2025年仍处于黄金窗口,赶在专利悬崖之前实现翻倍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测算,在适应症增加、患者人数增加的基础上,预计到2025年,BTK抑制剂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261亿美元。

(2)泽布替尼:油门已经踩下

梳理泽布替尼适应症的进阶之路, 可以看到,2022年12月以来,整个市场格局向泽布替尼发生了巨大的倾斜,泽布替尼已经成为美国市场适应症最多、竞争力最强的的BIC品种。

表:泽布替尼适应症竞争情况

(3)MCL只是张入场券

这个曾经小而美的领域已经太卷了,未来对收入的的贡献有限。

一方面患者太少,每年新发1400人,适用BTK的不到1000(2L);另一方面,各家都以MCL作为切入点,竞争最为拥挤。三代非共价抑制剂布鲁替尼以3L MCL切入,虽然目前和一二代的2L还不算完全竞争,但2020年底lily已经启动2L MCL的III期头对头试验,直接叫板伊布替尼、阿卡替尼、泽布替尼。$礼来(LLY)$ 

预测:

2023年:假设MCL渗透率10%,市场规模0.75亿美元。

2025年:假设MCL的渗透率20%,市场规模1.5亿美元。

(4)MZL是个热身赛

泽布替尼作为独家品种,还有2~3倍空间。

每年新患7000多人虽然不算多(占NHL的5~15%),但格局非常好,至今仅批准伊布替尼和泽布替尼两家,今年4月老大哥还退出了。可以看到,泽布替尼2021.9获批2L MZL后收入规模爬的非常快,2022年美国3.89亿美元(+237%)的收入主要由MZL贡献(按照18万美元的年治疗费用,PFS 20个月,约覆盖1200人)。

预测:

2023年:将伊布替尼的份额吃下来,假设收入5亿美元。

2025年:假设MZL的BTK渗透率40%,收入8亿美元。

(5)SLL/CLL才是核心战区

这个适应症的获批意味着迎来“报复性增长”。

作为美国最大的淋巴瘤/白血病类型,每年新发高达4.5万例,贡献了BTK主要的患者。伊布替尼的颓势从2020就初现端倪,主要是阿卡替尼2019.11获批1/2L CLL/SLL适应症,2020年就实现218%的增长,2022年20亿美元的收入预计绝大部分是这个领域贡献(按照17万美元的年治疗费用,PFS36个月,约覆盖4000人)。

在这个新获批的核心适应症上,泽布替尼可谓一马平川,头对头打败伊布替尼,又获得2023NCCN指南的最高级别推荐,未来至少和阿卡替尼分庭抗礼。

预测:

2023年:参考阿卡替尼的趋势,获批首年5亿美元。

2025年:假设CLL/SLL上,泽布替尼渗透率20%,销售额40亿美元。

而上述仅仅考虑美国这块最大的蛋糕,欧洲和亚洲,理论上还能贡献1/3的弹性。

全部讨论

2023-05-04 10:58

200亿美元的市场,20%的份额就是40亿美元。美国罕见病出大药

2023-05-01 20:26

分析得不错,等待一季报泽布替尼收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