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中特估的大戏开演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央企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1月23日,监管再提“中特估”。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构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估值体系”。

未来央企负责人考核或将既对市值的相对变化做考核,同时也将对估值的绝对水平提要求。从市值的相对变化来看,未来央企每年的市值总量增长及增长率或将成为央企负责人考核的重要指标。从估值的绝对水平来看,市净率(PB)或是央企市值管理目标的重要工具,因为PB能较公允地反映市场对于企业经营效率的认可,所以对于PB较低尤其是小于1的企业,央企负责人考核或对其加强估值方面的考核。

央企是稳经济,稳资本市场的领头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是继“一利五率”后央企吸引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有望开启新一轮行情。这要求及时通过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有助于倒逼央企加速专业化经营,二级市场上看,央企上市公司有望受到资金的更多青睐,央企进而能通过提高杠杆效应和增加投资者回报实现自身净利润总额的增长和“五率”中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的优化,基本面改善的同时,更加完善且更与二级市场估值体系更契合的业绩考核体系将逐步形成,“业绩改善-二级市场回报增加-资金流入-业绩改善”的资本市场投资正向循环有望推动央企实现盈利端和估值端的向好演绎,助推央企快步进入价值兑现阶段。

本次特殊点在于,首次将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而非之前三次提到的企业考核,更加强调央企市值管理对市场情绪的引导作用,明确提出要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将央企负责人的利益与央企市值深度挂钩,迫使负责人高效地治理企业,逐步形成“高效治理-业绩改善-市值管理有效-负责人利益增加-高效治理”的良性循环,提升中特估央企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国家对稳定央企股价的有力手段,进一步维稳市场走势,有立竿见影的护盘效果。而通过增持、回购等市场化手段,不仅可以维稳股价走势,更预示着中央负责人对企业的信心,而央企的市值占比较高,其股价的企稳可以熨平股市情绪,具备一定的带头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央企在股市中作为“国家队”的力量,无论是推动产业发展,还是稳定助推股市行情,“国家队”力量的壮大无疑都是国家“金融强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4.01.29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激励和约束对等,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客观评价企业市值管理工作举措和成效,同时对踩红线、越底线的违规事项加强惩戒,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传递信心、稳定预期,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随着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消息传出,二级市场掀起“惊涛骇浪”,中央电视台旗下上市公司中视传媒(至2024.01.31)收盘斩获9天8板。

上市公司关于市值管理的表态:

2024.01.28中国石油已将市值表现纳入管理层年度业绩考核,从股价变化和市场形象两个方面,对市值表现进行量化评价。

此外还有长安汽车诚志股份中汽股份甘肃能源永安林业长春高新等等发声表态。

2024.01.29中国神华相关负责人:将积极落实市值管理考核要求

20240201经济日报《勿将市值管理等同于股价管理》:市值是投资者用真金白银表达对上市公司认可的结果,可直接反映一家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未来成长性。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绩效考核,倒逼企业管理层与投资者同呼吸、共命运,是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的具体体现,与前期稳市场政策一脉相承。当前A股表现低迷,管理层千方百计活跃市场、提振信心,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在稳市场、稳预期上起到表率作用,共同构建稳定健康运行的资本市场。市值管理不是单纯的股价管理,更不能等同于股价上涨。企业好是因,市值高是果,只有经营好了企业,才能从根本上管好市值。需谨防“关键少数”为冲业绩、牟取私利,通过财务造假或操纵股价等手段进行“伪市值管理”。如果一心追逐热点、炒作概念,不仅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更是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到头来难免落得“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