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A股上市公司豪气万丈高价收购资产,交易对手业绩承诺牛皮吹得梆梆响,然后标的资产达不到承诺业绩,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再低价贱卖,如此案例并不在少数。董监高对标的资产高买低卖,崽卖爷田不心疼,上市公司成为散财童子,严重影响普通股民利益。
踏着国际大宗商品在美联储本轮货币政策收紧之前上演的一波“牛市”节拍,铁矿石价格乘风扶摇直上。仅就中国而言,2021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就同比飙升55%,即便是进入2022年,美联储以及全球央行猛踩货币政策刹车,也没能阻挡铁矿石接续冲高的强大惯性,中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一度摸到131.4美元/吨的年度高点,虽然之后所有回落,但前10月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均价依然高达121.3美元/吨。
中国钢铁产量已连续20多年居全球首位,而且期间年年扩量增产。2001年中国粗钢产量1.52亿吨,2011年增至6.85亿吨,2021年更是稳稳延续了连续五年的两位数产量势头,全年钢产达到10.323亿吨。与此相对应,我国进口铁矿石只用了4年时间突破了2亿吨进口量,用了3年时间突破6亿吨的进口量,然后又用了5年时间最终突破了10亿吨的进口新目标。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耗国,对海外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率高达80%。
一方面是铁矿石价格的持续攀升走高,另一方面是由中国钢产量不断放大而带动起来的铁矿石进口放量,中国因此付出的超额采购成本以及遭遇到的外汇损失不言而喻。2021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24亿吨,按美元算均价为164美元/吨,且基本上是从澳大利亚与巴西进口,等于就是中国高达1843.3亿美元的铁矿石进口用汇基本被这两个国家瓜分。同时对比发现,以2020年全年进口铁矿石均价101.7美元/吨计算,当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1.7亿吨,对应金额约1189亿美元,也就是说即便在进口量有所减少的情况下,2021年中国也因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多支付外汇654.3亿美元,增幅高达55%。
更严重的是,全球铁矿石资源又主要集中在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以及福蒂斯丘四家企业手中,铁矿石价格上涨在进出口企业之间引起的利润分化程度简直匪夷所思。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成本吞噬,中国钢铁行业利润率长年不到2%,而全球四大铁矿石巨头的利润率却总是高居400%左右的位置。拿2021年来说,全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50亿美元,但同期必和必拓与力拓两家企业的利润之和就高达590亿美元。残酷的对比数据清晰揭示铁矿石价格上涨对于中国企业的掠夺与戕害。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由于日本在必和必拓和力拓等矿山中持有不少股份,几乎每一次谈判结果都是铁矿石供应巨头率先与日本钢铁企业订立“城下之盟”,中国企业最终只能无奈“跟随”。因此,直到今天,虽然中国占据着世界铁矿石最大进口国的位置,但依旧对铁矿石定价没有话语权。
由全球领先的能源和金属信息提供商普氏能源公司发布的普氏铁矿石指数采集的价格,虽然反映出的是中国主要港口铁矿石CFR(成本+运费)现货价格,但其数据样本多为“活跃”参与现货交易的小规模钢企和贸易商,而不是矿山和大型钢厂,不仅代表性欠缺,而且指数价格编制方式也不透明,背后利益盘根错节,如作为普氏能源资讯母公司的麦格劳-希尔集团股东构成中闪现着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金融巨头的身影,但这些金融机构又分别持有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的股份,而且淡水河谷母公司巴西国有资本Valepar公司还直接持有麦格劳-希尔集团的股份。这种十分复杂的股权结构关联很难让铁矿石的最终定价可以摆脱金融资本与矿山资本联手做局的嫌疑,也就自然难以赢得包括中国钢铁企业在内的全球(主要是亚洲的中日韩三国)铁矿石采购方的青睐。A股上市公司豪气万丈高价收购资A股上市公司豪气万丈高价收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