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人能解决“隐形坑”吗?(四)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5喜欢:2

$君实生物-U(SH688180)$ $恒瑞医药(SH600276)$ $百济神州-U(SH688235)$ 2024年1月12日,君实生物又进行了一次重大人事调整,CEO职务李宁下邹建军上,应该说从科创板上市以来,君实生物调整的人员可以再组成一个“君实生物”了。

我们无法深入了解公司内部具体换人情况,只能从君实生物糟糕的研发、运营、商业化成果来窥探一二。

从熊俊掌舵在科创板上市以来,糟糕的商业化业绩,不通畅的临床评审沟通、靠大量人力物力堆砌资源通过的FDA考评,无不显示这家企业内在运营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连接

以下是公开渠道报道的:

1、熊俊13顾茅庐请来的“营销专家”首席商务官钱巍2021年7月初加入君实,在2021年11月12日离开君实,然后由李聪担任联席执行官,现在已2年多,商业化没什么起色。最近爆出突然出售所持公司股票,看来也呆不长久了。

2、褚楠2022年3月28日加入辉瑞,之前她在上海君实生物担任市场营销与医学事务副总裁,负责肿瘤产品组合战略,创新药出海国际化战略。国内商业化市场推广以及上市后医学事务与临床运营工作。

3、2023年5月底,曾参与2020年的PD-1医保谈判的君实生物副总裁陈巍离职,他负责君实生物市场准入、政府事务、供应链运营、商务及零售、医院准入等工作,此后加入科伦博泰。

4、君实生物元老之一武海2023年8月30日辞职并于11月16日到迈威生物任研发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及全球商务拓展 (BD) 工作。

5、君实生物元老之一冯辉于2023年8月31日申请辞去首席运营官及子公司所有内部职务,据说自主创业。

以上只是一部分高管人士变动情况,频繁的人事变动至少不是一个良好运营的信号。先不说李宁到底是不是“德不配位”,也不说被换的这些人到底行不行,只说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税务局出身的熊俊,没有前沿科学家的视野和头脑,靠广大投资者的投入资金来“重赏”吸引“人才”,结果证明自己连眼光都没有。看来,他才是君实生物最大的“隐形坑”。

全部讨论

原来是商业化能力欠缺,现在的李聪及其带过去的傻叉,除了缺乏基本的商业化能力,不仅特别喜欢内斗,还特别喜欢坑蒙拐骗外部客户,这商业化能好吗?

01-12 22:47

卖掉就好了呗。老是吐槽不显得自己弱智吗?

01-13 10:29

商业化也是必须得靠大的,多的适应症撑起来!

01-13 00:15

邹履历中提及她是拜耳医学事务负责人,这里省略了什么信息?这得好好调查一下。拜耳全球头部大药企的医学事务负责人位子不是你一个军队院校毕业几年没什么mnc 经验就能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