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池分析之食品饮料/伊利股份大跌后要不要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1

结论

行业:

l 2016开始原奶价格处于上升通道中,带来乳制品行业整体的复苏, 但2018年成为乳制品行业周期的波峰位置也很有可能。

l 行业在原奶价格下降通道下产生激烈竞争,在原奶价格上升通道上获利明显。

公司:

l 对标蒙牛,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证实在经营能力上超越蒙牛。

l 在产品差异化及三四线城市增长点上,均有良好布局。

估值:

l 目前食品饮料行业整体估值偏高,在市场热度降低的情况下,逢低买入。

股票池:

制造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汇川技术/三聚环保

食品饮料:贵州茅台/海天味业/伊利股份

医药:恒瑞医药/信立泰/我武生物/华东医药/济川药业/生物股份

日用品:海澜之家/晨光文具/老板电器

金融TMT:安信信托/游族网络

原奶情况

原奶主要可分为生鲜乳和大包粉,生鲜乳是指未经加工的奶畜原奶,主要由国内供给;大包粉是生鲜乳的替代物,是鲜奶经消毒、脱水、喷雾干燥制成,使用时可按重量比1:8,容量比1:4,还原为原鲜奶,适合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主要由国外供给。

所有乳制品均可用生鲜乳加工制作,大包粉用途相对有所局限,如生产巴氏奶通常需要营养及安全指标属较高品质的生鲜乳,不可用奶粉作替代。此外,大包粉较生鲜乳挥发性脂肪、糖与维生素等有所减少,多用于低端产品。

国内奶源

中国大型牧场生产的原奶一般为优质原奶,用于高端鲜奶及高端乳制品的生产。

牛奶一般3-4年一个周期,2008、2012、2016年对应的是这几年的一个周期低谷,目前2014、2018基本上为奶价周期上升阶段。

中国奶牛存栏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后,随着生鲜乳的价格低迷导致存栏逐步收缩,2017年环保风暴影响,中国中小牧场关闭,产能继续收缩。

国际奶源

贸易开放、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及全球原奶过剩促使进口奶井喷。

国际奶源比例

中国的奶制品自给率自从2008开始持续降低至2017年的79.7%,中国进口奶源主要为大包粉,占原奶比重17%。由于地理、价格优势,2017年中国进口奶粉76.6%来自新西兰。

国际奶源产能和价格

国际原奶价格呈现周期波动性,一般3-4年一个周期,原奶价格上涨时期均是乳制品需求向好的阶段,而奶牛从出生到产奶一般需要2年时间,产能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亚洲的原奶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地区

经历过2014年原奶价格高点后,全球原奶产能扩张幅度大幅放缓,短期内全球原奶产能难以扩张。

目前国内原料奶和国外的大包粉价格拉开差距,进口奶源价格明显比国内奶源价格低。2017年之后国际原奶价格大概率进入上涨周期,从而缩小国产与进口差距,而国内牛奶很有可能进行提价。

乳制品行业

乳制品产量

中国的乳制品行业的收入在2008年之前随着国内乳制品企业的产量增长,2008年之后行业收入的驱动由于消费升级,以及国际奶源的进入,价格上升,国内乳制品的产量增速。

乳制品销费量

目前世界年人均乳品消费量已经达到110.7 千克,美国约为为266 千克,亚洲平均为75 千克,我国人均约为36.1千克,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估计,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2。

中国的人均奶制品消费量相比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其中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80%以上,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得增长主要来源于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消费增长,城镇人口的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呈下降趋势。根据尼尔森,2017年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液态类乳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8%,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同类产品5.7%的零售额增速,拥有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渠道的企业将获利明显。

乳制品价格

乳制品行业周期性的增长:

2008-2012:2008年三聚氰胺危机造成中国的乳制品危机,同时也处于国际原奶价格的下降周期中的最低点,危机加深。在接下来2年乳制品行业回暖。

2012-2016:2012年处于国际原奶价格下降周期的最低点,随后人们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对高端奶需求的急速增加带来行业回暖。

2016-2020:2015/2016处于国际原奶价格下降周期的最低点,2018年大概率情况下乳制品价格高企。

处于国际原奶价格上升渠道中的乳制品行业营业收入复苏会更加显著。

国内乳制品企业主要是伊利和蒙牛两大巨头,两个巨头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高端白奶

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的高端白奶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另外,巴氏奶与UHT常温奶相比更加健康,2017年只有23.75%的份额,与成熟欧美市场的90%份额相比,增长空间巨大,但整体发展受限于巴氏奶短保质期的运输半径300-400km。

酸奶

酸奶制品凭借健康的产品宣传、极佳的口感,一直被消费者所认同。自2012年 ,每年都保持了18%以上的增速,常温酸奶定位高端化、口感丰富,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与常温酸奶相比,低温酸奶中的乳酸菌得以保留,更符合健康化的趋势,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会极大促进低温酸奶的发展。

乳酸菌饮料

乳酸菌饮料中的益生菌能够保护肠道,符合健康化需求,其销售一直保持8%以上的增速。

伊利股份

经营情况

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伊利在和蒙牛的竞争中,逐步优于蒙牛,公司各类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三四线城市布局也已完成。

历史估值

目前伊利市盈率在30左右,可以对标2013年行业回暖时最高的30-40倍市盈率。需要等待时机逢低买入。

全部讨论

2019-01-19 08:54

食品饮料:贵州茅台/海天味业/伊利股份

医药:恒瑞医药/信立泰/我武生物/华东医药/济川药业/生物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