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少,要不要以小博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有个朋友之前和我聊天,他说:最近看了很多巴菲特的书籍,但是钱太少很难操作,做不到分散投资、仓位调整、分批买入,打算尝试短线操作。

很多人选择短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资金不足,长线投资每年只有10%回报,一辈子可能都富不起来,所以想以小博大。

没过几个月我们再次见面,他发现短线仅仅是交易费都花了一大笔。

而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盯盘,连工作都不能好好完成,最后决定还是放弃短线。

其实,一直崇尚长线投资的巴菲特也试过短线投资。

他曾以38美元买入Cities公司的股票,期间出现大幅亏损,后来又涨到了40美元,巴菲特赶紧清仓走人。

结果价格一路上涨到200美元,后悔不已,从此之后巴菲特极少做短线,他每一只股票平均持有时间是8年。

当初我也做过短线操作,后来放弃了,一是太累,二是太难,三是资金量不足。


1/资金不足的弊端

长线投资一直是最稳健的方法,因为股市长期呈现上升趋势,只要国家发展好,未来股市就会变好。

市面上有名的长线投资者包括巴菲特、格雷厄姆、林奇,但我们缺乏他们拥有的庞大资金,带来的“规模优势效应”。

就算股市不断下跌,他们依然可以持续买入,降低平均成本,同时还能分散在不同的投资标的,等股市反弹后自然就获利满满。

他们大多数有整个研究团队,进行充分的调研,拥有公司的控制权。

在早期的时候巴菲特还有权利将公司资产变卖,把换来的现金进行投资,大幅度降低投资风险,而小资金量操作是不具备这种优势。

散户面临的是:知识不够,资金量不足,一不小心就满仓,只能看着股市继续下跌而毫无作为。

最后深套其中,较为激进的散户会选择融资,然而面临的是爆仓的风险,最终走上一头不归路。

还是那句话:股市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无知。


2/交易越多,输的越惨

朋友说:我资金不足,所以我才要做短线呀!

巴菲特说:“短期持有频繁买进卖出,佣金等交易成本累积起来将在投资总额中占较大的比重,由此会减少投资收益。“

查尔斯·埃里斯的研究证明了股市中的一个规律:交易次数越频繁。投资收益越少。

资金周转率如果超200%的投资者,除非其每笔交易都高出市场几个百分点以上,否则他不可能达到股市平均收益水平。

曾经有一个实验,研究者号召一群人来模拟股票市场25年的交易,实际不是25年,研究者只需定期参加一下即可。

整个市场有A和B两只股票,A是稳定的基金,长期回报率较低,B是60%机会上涨,40%下跌,总体B表现会比A好。

这个前提是投资人并不知道的。他们只是定时看看这两只股票的表现进行抉择。

这群人分为:

每隔5年看一次,

每隔1年看一次,

每隔1个月看一次。

结果证明,看股价的频率越低,你赚的越多。每5年看一次的比每隔一个月看一次的人高出两倍的收益。

原因是:每5年看一次,如此长的区间最后一定是B表现比A好,投资一定会选择B。

如果只看每个月的表现,B因为波动性较大,会出现比A跌的厉害的时候,所以你会选择短期表现较好的A。

所以短期来看,你了解到股票波动越多,反而会影响你的判断。

如果你买指数或者股票,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忘记你买了股票或指数,把精力放在自己工作上,努力挣钱,有钱再定投,你会不小心发现,收益率还真的不错呢!


3/资金越少,投资性价比越低

投资并不是投入越多就能赚的越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投资,最后的成绩也未必能好于大盘,就像大多数基金经理人的成绩落后于指数型基金。

假设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真的有效,可能也只是高出1-3%,这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成绩。

仅仅高出1%对于资金量小的人来说并不值得,假设有一亿资金,投入大量的心力让你的投资回报增加1%,最后多赚100万。

而当你只有10万,让回报多提升1%,只是多赚1000元,而你却牺牲了“投资自己”的时间去研究股票,未必值得。

小资金无法接受投资回报率只有10-20%,但对于上千万资金的人来说,这已经非常满足。

选择做不做一件事情应该考虑投入后的回报是否值得。

你同样把研究股票的时间放在提升工作能力上,也许一年不止多赚1000元,只要每个月加薪100元,每年的回报都要远远大于投资。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记者问巴菲特:

“如果你只有30来岁,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资来谋生,根本无法每天进行投资,但你手上有100万将会如何投资?”

巴菲特哈哈一笑答道:

我会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只成本费率低的跟踪标普500指数的指数基金上,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需要澄清的是,如果一个投资者拥有时间,知识和意愿,巴菲特并不反对个人投资股票。

股神表示,如果一个人一周可以有6到8个小时的时间用于投资,那么个人投资股票可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是如果一个人保证不了这样的时间,那么人们应该考虑低支出的指数基金。


4/把投资和理财区分开来

投资可以是房地产、股票、黄金、期权...

理财是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护钱...

投资可以等积累到足够的本金再考虑,但理财则越早学习越好。

我金钱的累积绝对不仅仅是靠我个人的投资获得,而是我懂得如何去分配自己的金钱。

不是一味的省钱、不是一味的存钱、也不是一味的花钱,而是想办法把钱都用在点子上,这才是会理财。

投资自己是起点,学理财是过程,金钱投资是终点,三者顺序不能颠倒,想要成功也缺一不可。

只有一开始学会投资自己,你才有金钱回报,才有钱给你理,再有钱给你投,将来才有机会实现财务自由。


5/报酬率最高,风险最低的是“投资自己”

朋友问:如果我们资金量小,回报率再高,实际回报其实也很少,那为什么还要学习投资呢?

我认为只要资金量超过100万,才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在我们还没有足够本金之前,就应该先提升工作能力,透过工作慢慢累积第一桶金,之后再进行投资。

吴晓波接受采访时说:

“35岁之前那,你最好All in的东西就是你自己,你把自己变得的非常的优秀,你就很值钱了。

一个人如果在35岁之前,不要考虑资产配置,如果天天去想着打理这些钱,我觉得没价值。“

其实比资产配置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喜欢的人,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去完成它,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其实财务它自然就会发生。


6/最快积累财富的方法是提升工作能力

朋友问:好吧,听你这么说,我决定先不炒股了,那我现在可以做什么呢?

先要“投资自己”,那到底什么是“投资自己”呢?

每个人工作时间一般是8小时,8小时以外的时间应该想法设法提升工作能力。

我们可以把工作能力拆分为四部分,选择适合自己的改进,分别是:

专业知识

优先级选择

分析能力

战略思维

如果你刚毕业,最重要的一定是专业知识,这是基本功。

专业知识水平对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像在四大会计所事务所工作,考一个CPA证书能提升你的专业水平。

也能得到别人对你的认可,增加你加薪升职的可能性。

接着是优先级选择,看起来对工作没有直接影响,但默默地在影响工作的结果。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自然就能更够提高工作的效率,推荐你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职位越高,工作能力在决策过程中就越关键。

你慢慢所需要完成的事情不仅限于专业知识水平和优先级设置,而是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战略思维。

分析能力和战略能力的运用一般都在公司高层的位置,不再单纯依赖专业水平的工作。

一般遇到陌生和复杂的事情容易失去判断力,而分析能力好的人能解决专业知识以外的难题。

用理性思维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的解答出来。

战略能力则是对全局、长远、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谋划,战略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提前的计划,一个小小的选择能够对个人或者公司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要想在职场上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就要好好发展这四方面的能力,逐一提升和突破。


7/别用你的勤奋,掩饰你的懒惰

以上四方面都属于“智力”,除此之外,还有“动机”,一个人动机越强烈,就会越努力工作。

如果只是只是盲目勤奋,努力工作不一定是好事。

我认识一个朋友经常都会加班,但有意思的是,员工都是自愿加班。

对话一般是这样的:“今晚一起加班吗?” “你应该要多加班呀”。

加班的时间不再是“努力工作”,而是用额外加班的时间提升能力,学习、考证、听网课。

这种收获放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有用处的。

如果你加班只是在完成白天没完成的事情,那很容易陷入感觉良好的“盲目勤奋”,对个人或公司来说都不是好事。

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智力”和“动机”,这会对个人或公司有很大的帮助,升职加薪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只具备“智力”,缺乏“动机”,意味着他能力很强,但挺懒的,他会尽可能提升自己的“智力”,从而让自己不用太努力也可以有不错的成绩,这类人做事效率极高。

一个人同时不具备“智力”和“动机”,就会碌碌无为,平淡的度过一生,这个倒没什么。

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具备“动机”,但不具备“智力”,这会对个人或公司造成巨大的伤害,只要越努力,由于方向错了,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很多人有一颗心为公司贡献,工作也非常努力,但是,公司最害怕的就是这种只具备“动机”,不具备“智力”的人。

著名公司奈飞(Neflix)在招人就有一个规定:一定要成年人。

这类人本身“智力”很强,公司不用管这类员工,只需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成长。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写道:如果你招进来的员工足够优秀的话,你后期人力资源管理上90%的问题都可以避免了。

因为如果招进来的员工不够成熟、不够优秀的话,就会浪费你很多的精力。

很多人年龄上是成年的,但心智却未必成熟,这类人积极为公司付出很多,但事实上最后也容易白忙活。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先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考、独立思考等,这些才能帮助我们提升产能,而不是只有“动机”缺乏“智力”。

如果一个人长期盯盘去研究股市规律,这也属于“动机”很强,在这个过程中对“智力”帮助不大,还不如多花点时间阅读几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