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25个,打造“赛事+”经济!山东体育产业形成千亿级集群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威海 德州报道

6月14日,2024年全国体育产业基地工作会议在山东威海召开。截至2023年底,山东累计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25个,梯次建设省级体育产业基地138个,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和社会效应,让体育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更足。

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切割、焊接、折弯、打磨、喷涂、组装……在德州宁津经济开发区,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紧急赶制订单。

“从2001年起步,宁津已成为全国实力最雄厚的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之一。”宁津县健身器材产业办公室副主任解付平介绍,宁津目前健身器材注册企业2509家,产品涵盖有氧、力量、康养器械等400余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2023年产值达103亿元,同比增长18%。

经济导报记者在山东德州采访了解到,德州已拿到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健身器材产业基地”三个“国字头”产业基地称号。当地竞技体育装备先后服务7届奥运会在内的近2000次国内外大赛,销量占国家级赛事市场份额90%以上;商用健身器材占全国市场70%以上,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州已形成了宁津健身器材、乐陵竞技器材、庆云场馆器材,德城、陵城和天衢新区场馆及冰雪项目器材等多个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了2700多家体育企业,总规模超过400亿元。

产业集群带来的辐射力受益最大的是企业。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利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企业国内订单比2022年增长了30%,国外订单增长了80%。“2024年以来,公司的订单和销售情况也非常好,出口订单增长幅度比较大,产品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面向欧美、东南亚。”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地方政府关注体育产业,扶植体育企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体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山东累计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25个,梯次建设省级体育产业基地138个,为推动山东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平台载体、提供了持久动力、拓展了广阔空间。目前,全省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栾风岩表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作为体育产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越来越足。山东省体育局以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政策协同配合,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完善发展支撑体系,推动了体育产业基地业态多元并进、功能结构均衡、区域协调发展。

激活新质生产力

“夏季是桨板的销售旺季,目前接到的订单已经有40万条,工厂日产量2500条到3000条,生产已经排到了8月份。”威海水知乐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水知乐”)运营总监邢磊介绍,从2023年8月到现在,工厂几乎没有休假,一直全力以赴赶制订单。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水知乐主要从事充气桨板、充气船、独木舟、水上瑜伽平台等户外用品的生产、设计、研发及销售,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水知乐销售自主品牌桨板近30万条。这家企业靠什么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战绩”?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专设一个17人的研发团队,从事充气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每年在花型、花色、板体宽窄上进行新的改款设计,来迎合国外消费者需求变化。”邢磊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2023年公司设计的TIKI系列桨板卖了近7万条,除了图案受到消费者喜爱,还因为脚垫采用了立体防滑设计,颜色采用EVA拼色,防滑性更佳,在整个桨板市场脱颖而出。

体育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迁跃,培育发展体育产业基地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要着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发展,以实现高效能、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

“植根于独特的海洋资源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山东威海市共孵化创建19个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渔具、桨板、休闲钓鱼艇、救生艇、冲锋舟等特色产品通过集聚形成合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威海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威海体育产业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逐步形成“含金量”足、“含新量”高的体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实融合,加快重塑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抢占新赛道,激活了发展动力源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于建勇表示,各类产业基地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政策引导,充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区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等,找准定位,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明确、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体育产业基地作为体育产业的先行试验田,在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发展上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要不断为体育产业创造新经验、提供新范例、激发新活力。”于建勇表示,下一步,体育产业基地将从培育赛事经济、打造消费能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守好安全底线等方面落实体育产业工作重点,提升示范引领作用。

打响“好运山东”闪亮名片

6月16日晚,“好运山东”潮流体育市集在山东济南火热开市。兼具烟火气、时尚感、潮运动的潮流体育市集,涵盖了体育用品、体育培训、体育赛事、体育社交等多种业态。选购户外装备、钓鱼用品,在迪卡侬“专区”体验运动乐趣,打卡集好礼……潮流体育市集创造性地拓展了消费场景。

据了解,在2024年山东省体育产业会议上,发布了《2024年“好运山东”山东省“四沿”体育赛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今年以来,山东积极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以高质量“好运山东”“四沿”赛事为引领,打造“赛事+”经济,丰富体育消费场景,为发展赛事经济提供了新思路、新道路,推动了山东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四沿’赛事平台,山东将结合体育大省资源优势的实际,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为目标,打好‘体育+文旅+消费’组合拳,打响‘好运山东’体育品牌,让国内外游客跟着‘好运山东’‘四沿’赛事去旅行,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综合效应,为区域发展塑形、赋能,让沉睡的资源活跃起来,让潜在的优势发挥出来,努力开创体育赋能、文化为媒、旅游带动的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栾风岩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山东体育产业由自发式增长向规划引领式增长转变,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培育了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拥有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获得30多项国家和省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逐步形成以“四沿”赛事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山东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体育赛事,全力打响了“好运山东”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名片。

山东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已经慢慢展开。栾风岩表示,山东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出现了全方位、格局性的可喜变化,还应克服“山多峰少”“量大质弱”等短板和弱项,进一步擦亮体育产业“国家队”金字招牌,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山东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部讨论

06-20 13:34

今年旅游行业的景气度很高,行业景气度与股价出现严重背离,行业估值修复预期大大增强,留意机会。

06-20 08:03

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