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尔股份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 十家拟上市鲁企为何按下“撤回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导报记者 李淑楠 济南报道

5月22日晚间,歌尔股份(002241.SZ)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终止分拆所属子公司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歌尔微”)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本次终止,是在充分考虑了目前的市场环境、估值水平、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的决定。”歌尔股份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后续公司将统筹规划歌尔微的未来资本运作,并依规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分拆和终止分拆都是正常的资本运作。

中泰证券分析师刘保民表示,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终止了分拆事项,背后原因包括业绩下滑和市场因素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监管部门监管日趋严格。

  分拆上市计划终止

自2022年10月过会至今,歌尔微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最终“折戟”。

对于终止本次分拆上市的原因,歌尔股份表示,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为统筹安排歌尔微资本运作规划,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分拆歌尔微至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歌尔股份称,终止本次分拆上市不会对公司产生实质性影响,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亦不会影响公司未来战略规划的实施。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歌尔股份分拆子公司上市事项谋划已久。

2020年11月10日,歌尔股份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及第五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议案》。

2021年12月28日,歌尔微招股书获得受理,计划募资31.9亿元。之后在2022年1月26日进入问询阶段,当年10月19日上会获得通过。但过会后19个月迟迟未提交注册,直至此番终止。

据了解,歌尔微源自歌尔股份2004年组建的MEMS研发团队,2017年设立为全资子公司独立运营,业务以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

根据歌尔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2年,歌尔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66亿元、31.60亿元、33.48亿元、31.2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7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亿元、3.46亿元、3.29亿元、3.26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8%。2023年上半年,歌尔微的营业收入为12.32亿元,同比下滑15.775%;归母净利润为0.9亿元,同比下滑38.39%。

“从微电子本身成长性来说,业绩受到整个行业影响,但歌尔微2021年3月的估值是206.5亿,当前的估值是280亿元,其实可以看出市场对其发展前景认可度。”歌尔股份工作人员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上已经有众多头部企业终止了相关的分拆上市计划。无论分拆与否,公司都将会致力于持续做好包括歌尔微在内的公司各板块业务的经营,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以优秀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歌尔股份上述工作人员补充说。

“上市公司想通过分拆来提升整体估值的想法目前已不太现实,相关机构投资者已经注意到,分拆上市后母公司的估值并没有提高。分拆上市绝非灵丹妙药,上市公司要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安排。”刘保民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撤回IPO鲁企明显增多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在表述将“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时,明确提出“从严监管分拆上市”。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随着监管政策趋严,近期有多家过会企业撤回IPO申请。Wind显示,截至5月22日,今年已有154家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其中上证主板29家、科创板23家、创业板41家,北交所39家,深证主板22家;这一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5%。

分省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分别有29家、26家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成为主动撤回IPO申请企业数量前两位的省份。

鲁企方面,除歌尔微外,今年还有9家企业主动撤回IPO,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4月起至5月22日,就有5家拟上市鲁企按下了“撤回键”。

4月3日,日照兴业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大牧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青岛大牧人从2017年开始,历经长达4年的上市辅导、三次换板,最终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中“败走麦城”。2022年5月,青岛大牧人在深交所顺利过会却突陷股权纠纷,2023年8月上会前因出现重大事项被取消审核,2024年4月主动撤回IPO申请,深交所终止了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

青岛科凯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凯电子”)创业板IPO项目的申报于2023年6月26日开始受理,深交所于2023年7月13日向其发出首轮问询,经历两轮问询与回复,但最终于今年4月15日终止了申报。

科凯电子所处的国防军工产业具有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数量少的特点,毛利率较高,但风险并存。在问询过程中,其创新性和成长性受到质疑。同时,公司大额现金分红却又计划将较高比例的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况,也引发了关注和疑问。

5月13日,因泰盈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盈科技”)和保荐人中金公司主动申请撤回IPO申请文件,上交所决定终止对泰盈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对于放弃上市的原因,泰盈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发行审核节奏有变化,公司判断当前环境不利于推进上市申报”。

针对IPO监管趋严,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这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调节IPO节奏,促使拟上市公司审慎考虑融资时机和规模,避免市场流动性过剩或过缺,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还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对拟IPO企业严格审核,有助于筛选出更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此外,还能稳定二级市场情绪,避免市场因短期内大量新股上市而引发的波动,维护市场稳定。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A股IPO市场新生态将逐步形成,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一二级市场的互动关系,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也将为投资者创造更为安全、透明的投资环境。长远来看,还将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与稳定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