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百亿新能源产业基金 山东能源深度布局产业生态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山东省再添一只新能源产业基金。

5月15日,山东省绿色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新能源基金”)完成工商设立,标志着山东省在“双碳”转型和新能源投资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该基金由山东能源集团联合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山东省新动能引导基金共同发起,是山东能源集团首只聚焦新能源产业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由上海兖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此前,上海兖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山东能源集团全资基金管理平台,已于2023年发起设立了一只百亿新材料产业基金。本次新能源基金落地后,两只百亿产业基金将以聚焦山东能源集团主责主业为宗旨,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进行深度布局,全力支持山东能源集团打造能源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战略。

两大国企在基金领域首次合作

企查查App显示,新能源基金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合伙人信息显示,该企业由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国贸华瑞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兖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国贸鑫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新能源基金成立后,将以“直投+母基金”“资产+股权”的方式进行联动运作,主要聚焦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领域,与山东能源集团进行协同与赋能。同时基金还将与社会金融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若干资产类、股权类子基金,进一步放大投资带动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是山东能源集团与厦门国贸控股集团两大区域性国企代表在基金领域的首次合作。

公开资料显示,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厦门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多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等榜单。

山东能源集团作为山东省国资委直属、全国惟一一家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总资产过万亿元,并拥有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该集团位居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1位、世界500强第72位、中国能源企业500强第5位。

“新能源基金将充分发挥两大集团的产业资源优势和管理团队的专业经验优势,实现强强联合,通过融合创新发展,助力两大集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向绿向新’,共同促进山东省、福建省新能源产业的长足发展。”山东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主业深度布局产业链

对山东能源集团而言,新能源基金的设立,有着聚焦主责主业、深度布局产业链的考量。

就在上月,《山东省省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印发,要求省属企业主业数量一般为1至3个,承担省委、省政府重大任务,或产业带动力强、资产规模大、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可增加1个。

根据办法,省属企业可设主业和拟培育主业,主业属于必选项,数量一般控制在3个之内,此类业务有定量的经营指标限制;拟培育主业属于可选项,可以选取1个产业进行培育,此类业务有定性的方向性限制。在上述业务之外的业务,分为限期退出、转型辅助主业、独立生存、专业化整合等4类进行管理。

经济导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山东能源集团拟确定的新主业为“3+1”,即:3(能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1(高端装备制造)。当前山东能源集团官网显示,山东能源集团以矿业、高端化工、电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贸易为主导产业。

落实绿色发展战略

事实上,近期围绕绿色发展,山东能源集团动作不断。

3月29日,在山东能源集团召开的“双碳”专题讲座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会上,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强调,要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集团绿色发展战略,锚定目标任务,聚焦重点突破。

李伟表示,要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融合跨越发展,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产业,培育培塑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建强能源服务能力;要推动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加快产业智能化升级,开展工艺低碳化改造,强化用能系统化管控,实施能源清洁化替代,全力助推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山东能源集团旗下高庄煤业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供碳足迹可循的清洁产品,已率先建成双碳数字化能力中心,牵头建设行业焦煤能碳数据中心,摸清碳家底、焦煤产品碳足迹认证,推进“人效—能效—碳效”体系建设。

“行业内我们率先完成了2023年度碳盘查工作,碳排总量、碳排放强度、焦煤产品碳足迹较2018年相比分别下降25.67%、5.16%、15.62%,为企业后期推动各项减排降碳措施提供了数据参考。”高庄煤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专班负责人李澎介绍。

4月16日,山东能源集团又一千万级“绿色”项目开建。其旗下西北矿业康格公司千万级充填开采EPC总承包项目在鲁西矿业彭庄煤矿正式开工,标志着彭庄膏体充填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据悉,目前,鲁西矿业彭庄煤矿面临开采“三下煤层”煤炭资源、地面村庄建(构)筑物密集等问题,矿井接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置换煤炭资源80余万吨,处理矸石80余万吨,将为周边矿井的建下压覆资源开采和矿井服务年限延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共赢的发展局面。”西北矿业康格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