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对话 | 以差异化战略引领城商行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经济导报记者 王雅洁

  商业银行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担负着让利实体的重大责任。

  近年来,面对多重因素考验,山东城商行展现出持续发展的韧性。同时,在盈利能力提升、业务结构优化、资产质量管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新形势下,区域性中小银行应如何把握重要发展机遇期,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此,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华教授。

  管理层、经营层尤为重要

  经济导报记者:山东城商行2021年经营业绩浮出水面,整体向好的同时,城商行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开。您对此怎么看?

  陈华:山东的城商行也在分层。从宏观来看,近两年区域内银行合并重组已成为一种趋势,如河南的中原银行,此外山西银行、四川银行、辽沈银行等由同省城商行合并而来的省级城商行已经开业。像山东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城商行的,在全国来看已鲜见。

  经济导报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城商行、农商行改革,推进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地方征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在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加速的大前提下,作为区域银行的山东城商行应该怎么改?

  陈华:我认为,应该适当整合,要采取市场化的手段。

  经济导报记者:去年,齐鲁银行董事长、行长迎来人事调整。今年6月,青岛银行董事长也发生变化。王晓春、郭少泉这两位“服役”长达十年的“掌门人”功成身退,这两家省内头部城商行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您对此怎么看?

  陈华:关于城商行的发展,董事长、行长、监事长这几个岗位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把手”尤为重要,包括选好管理层和经营层,这都是很关键的。商业银行既要保持这几个重要岗位“一把手”的相对稳健,同时应对优秀管理者的任职期限相对放宽,以保持发展战略的延续。

  经济导报记者:从省内城商行来看,后面梯队的近年来发展变化如何?

  陈华:个别省内城商行,从外部来看,可能业绩增长等方面看似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变化还是蛮大的。近几年通过新晋股东的加入,股权结构的优化,这部分城商行在历史问题解决、潜在风险治理等方面着力化解,强化防控。

  找准定位,优化股权结构是关键

  经济导报记者:城商行的发展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在您看来,城商行的经营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陈华:城商行发展有三个要点:第一,大股东很重要。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从省内城商行来看,凡是发展好的,大股东都是选择强有力的战略投资者。大股东与城商行如何相互赋能,这是关键。

  如日照银行,日照的经济总量在省内的位置较清晰,而近几年日照银行无论在资产规模、营收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均位居省内城商行前四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股东南京银行与其在相互赋能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做到协同发展。

  第二,城商行特色化发展很重要。城商行本来就是在夹缝中发展。上面有六大国有银行,还有全国性股份银行,下面又有农商行、村镇银行以及小贷公司等。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那么才能有核心竞争力,才有生命力。

  如青岛银行,2012年创新性提出“接口银行”战略,成为触达对公和零售客群的触手。近年来,青岛银行秉承交易银行发展思路,深入推动交易银行变革,为客户提供场景化、链网化、开放化金融服务。这与注册地青岛这座城市定位是比较契合的。

  第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很关键。从山东城商行目前的分层可以看出来,凡是近几年发展比较稳健的,那么公司治理结构就比较完善,这也是监管层银保监会一直重申的——银行的董事会、监事会与股东大会要相互制衡。所以说,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怎么发挥监事会、股东大会,包括外部董事的作用,怎么相互制衡,如何相互协同,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