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企“倒计时”改革 | “深改”三年,“鲁盐”归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食盐,是家家户户厨房最常见的一味调料,但只这一味产品,从盐场到餐桌,却也见证了一番改革——自2018年起,山东盐业行政管理职能分别划转至工信及市场监管部门,市、县两级盐业公司由垂直管理下放至地方管理,省内产销一体的集团化经营体系被打破。

  三年多时间过去,以省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山东国惠控股的鲁银投资所属鲁盐集团为龙头的食盐企业,闯出了一条充分竞争的市场化之路,走在了全国盐业体制改革的前列。

  “盐之花”走俏中高端市场

  120克、售价36元,“盐之花”食盐一“出道”就受到西餐厅的追捧,成为鲁盐集团产品升级的缩影。

  鲁盐集团山东菜央子盐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晋来文介绍,“仔细尝一下,‘盐之花’口感有点甜,被很多高端餐厅当作烘焙原料,成为‘抢手货’。”

  正值夏季,菜央子盐场盐池水温高达37摄氏度,水分蒸发迅速,湿气和微风相遇,盐田表面积聚出白色半透明倒金字塔晶体,这就是“盐之花”,其品质媲美法国“盐之花”,不加碘,不含抗结剂,每平方米盐田仅产500克,“盐田女工与时间争分夺秒,纯手工采拾,这是来自大海的天然馈赠。”晋来文说。

  从专营到打破垄断,食盐企业直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盐之花”成为缩影。

  “拼品质”“拼品牌”“拼服务”,通过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工程,鲁盐集团有效提升食盐产品供给水平。例如,投资2300万元更新工艺设备,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在产品升级上,突出主题,打造系列,根据海盐产品、矿盐产品的不同特性,推出了“夙沙煮海”“泰岱古韵”“健康生活”“绿色生态”4个系列26 款产品,为居民提供高品质、适合各类人群需求的食盐品种,2020年中高端销售占比达22%,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同时,推进中高端新品进驻商超渠道,利用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线上营销模式,全年新增电商运营平台21个,线上销售量达1950吨。

  11家企业“打包”抢滩市场

  “截至今年一季度,鲁盐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净利润249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42%和146%。”一组数据折射出鲁盐集团的重组活力。

  时间回到2019年1月,山东国惠控股的鲁银投资(600784)以13.3亿元现金取得山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9家涉盐企业控股权。当年3月完成产权过户,组建鲁盐集团,对所属矿盐、海盐两个板块,包含岱岳制盐、肥城制盐、菜央子盐场、寒亭一盐场、东方海盐、鲁晶科技6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在内的11家涉盐企业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了盐业板块国有资本证券化。

  此后,鲁盐集团按照山东国惠统一部署,遵循“因地制宜、产销一体”原则,重构省内产销体系,打造食盐专营龙头企业和食盐专营统一平台,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截至目前,鲁盐集团盐的总产能达360万吨,较组建前增长38%;省内市场“鲁晶”品牌占有率恢复到70%,年增速达40%。

  回顾盐改之路,有盐企员工对盐业企业改革之初的“低价竞争”记忆犹新——“省内几家食盐企业各卖各的产品,经常打价格战。”

  盐业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之后,有超过30家省外盐企进入山东市场,市场重新“洗牌”,此时,省内食盐市场的诸多矛盾也显现出来。

  例如,产销双方缺乏协作沟通,渠道建设重复,市场竞争无序,“鲁晶”食盐占有率断崖式下滑。原东方海盐公司、矿盐管理公司、鲁盐经贸公司和鲁晶科技公司等实行多头营销,导致资源分散、内部竞争加剧,矛盾难以协调。

  此外,食盐产品多而不精、亮点不突出,高附加值产品缺失,产品升级换代滞后,与盐业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

  改变,从鲁盐集团“装入”上市公司后开始。

  从“省内资源整合”出发,背靠山东国惠这一省级平台公司,鲁盐集团布局产销一体化,深入推进产销一体经营。与省内60余家盐业公司签订合作经营协议,选择泰安、淄博、威海、滕州等12个市县开展资本合作,在济南、青岛、德州、东营等市的20多个县区开展直营业务,推进产销一体深度合作,去年省内全年销售食盐66万吨,其中小包装产品21万吨、大包装产品45万吨,大幅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此外,鲁盐集团还“走出去”拓市场,营销网络辐射26个省份,全国食盐市场占有率达到15%,出口东亚、东南亚等国外市场近20万吨/年。

  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5月,鲁盐集团岱岳制盐、寒亭第一盐场完成了内部竞聘,岱岳制盐职能部门由11个整合为10个,中层管理人员由原20人精简为15人,后勤管理岗位人员精简到19人;寒亭第一盐场(含鲁晶科技)通过三项制度改革,管理机构由13个减至8个,中层管理人员由26人减至18人,后勤管理及服务人员精简至43人。

  通过上述途径,鲁盐集团打通了市场、产权、治理、管理等各层面市场环节,探索建立起符合盐业改革政策和上市公司要求的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围绕“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狠下功夫,其食盐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渐显。

  科研提速 延伸产业链

  “食盐生产、消费大省没有实力盐企。”曾经,食盐行业经常这样评价山东盐企的“大而不强”,重组后的鲁盐集团被寄予厚望。

  如今,鲁盐集团盐总产能超过360万吨,其中,海盐产能100万吨,在全国首屈一指;矿盐产能260万吨,在国内也是举足轻重,“鲁晶”的品牌影响力显现出“山东盐力”。

  放眼行业,食盐市场竞争激烈,摆在鲁盐面前的难题依然不少,比如,科技研发能力不足,有特点、有卖点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不多,等等。据悉,一场生产科研提速行动已经在鲁盐展开,助推鲁盐实现新增值。

  其中,在井矿盐生产方面,优化生产工艺,用高产稳产摊薄生产成本;在海盐生产方面,加大海盐原盐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改造力度,逐步向原盐生产工业化进军。

  为了提升溴素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鲁盐打造智慧溴素工厂,将主动进入溴素资源丰富的国外地区,开办溴素半成品生产企业,提升溴素产能。

  回看山东盐业“深改”之路,从组建鲁盐集团到设立合资公司,无不体现出山东国惠和鲁银投资对延伸产业链条的探索。

  鲁银投资还在不断培育竞争新优势。例如,提前布局盐穴储能。旗下岱岳制盐和肥城制盐两家公司拥有盐井30余对,地下盐穴资源丰富。鲁银投资通过与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中国石油盐穴储气库技术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出资设立了山东鲁银盐穴储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现有盐穴地下空间,开展盐穴储能研究;围绕盐化扩产、卤水浓缩综合利用,探索盐资源腾笼换鸟,提高盈利能力。

  新跨越发展还在进行中。2021年,鲁盐集团将上控资源、下控渠道,年底前完成省内营销体系构建工作;持续放大“鲁晶”品牌优势,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及中高端产品占比。

  “鲁盐”归来。

全部讨论

2021-08-06 22:38

要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