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两会"声音 | 市政协委员薛铮:数字化程度越高,企业越能抵御风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经济导报记者 陈鲁斌

  今年青岛“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青岛卓思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MO薛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

  近年来,各地市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数字经济在城市GDP的占比越来越高,数字经济已成为未来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根据最新发布的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青岛排名第十五位,竞争力偏弱。主要体现为:

  数字经济产业有待培育。目前,青岛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有待完善。

  数字经济组织管理有待加强。目前,青岛市数字经济工作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缺乏统筹协调。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有待强化,集聚行业资源和发展要素的能力有待提升。

  就目前数字经济发展来看,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以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青岛卓思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等研发投入连年增加,目前已占到企业营业收入的10%左右,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企业在疫情下仍能正常的经营并高速增长。因此,薛铮建议:

  以“紧跟”战略实现“扬长补短”,为青岛数字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国家、省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利契机,创新技术研发机构,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界建设共性技术开放、数字化应用;鼓励和支持青岛市在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突破数字产业细分领域的核心技术。

  以“扩张”战略实现“扬长克短”,建成青岛市自主数字源。继续发挥青岛市大数据和云计算现已取得的优势,以“数字青岛”系统平台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商业化平台为重点,汇集数据、发展专业化数据共享服务。利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发展数字服务,以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协同发展,开发建成自主的数据源。

  以“应用”战略实现“扬长避短”,推动青岛市各区市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应用数字技术,将数字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大幅度提升产业附加值。青岛市发展数字经济可以重点通过数字技术运用,提升本地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应因地制宜在现有园区基础上改造成为数字经济园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建立并推动市内数字经济区域合作,发挥青岛市崂山区国际创新园数字经济园区的项目聚集、投资和人才支撑的优势,探索推动区市数字经济园区共建、共管模式。

  以“融合”战略推动青岛市数字产业发展,构建青岛数字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数字加制造业、金融、大健康的发展,塑造青岛市面向全国的领先和独特的产业优势。发展工业互联网,加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建设“工业互联网之都”为契机,依托海尔卡奥斯,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落地,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发展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上合示范区为依托,以物流云建设为纽带,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经济贸易信息化物流园区、智能公路港、智慧物流园等建设。

  大力发展青岛“数字医疗”“数字健康管理”等项目。在推进全民健康云平台、康复大学、医药健康科技园、物联网医院等项目建设,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而发展青岛医养结合的养老新业态。

  以“打造”战略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型市场主体”。打造一批青岛数字经济的领军型市场主体。推动本市一批品牌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的“双创”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以数字经济企业为骨干的中小微创新型企业集群。

  发展数字经济企业服务。培育科技型企业服务的投融资中介机构,发展数字化咨询、技术转移、等服务。加快推进技术评估、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改革,适应数字经济与财政金融投资的融合需要。

  根据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所发生的投入,给予财政配套支持;对企业银行贷款给予利息补贴支持,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成本,鼓励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